首页期刊导航|汽轮机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轮机技术
汽轮机技术

张秋鸿

双月刊

1001-5884

QLJJS@htc.com.cn

0451-82953173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345号

汽轮机技术/Journal Turbin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内容涉及汽轮机的实验研究、加工工艺、材料应用、安装调试、维护运行、设备改造等方面。读者对象为发电设备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等,也可供力学、材料、能源等专业科研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压气机试验件转子对试验台转子横振不平衡响应的影响

    王欣张润泽于成海李正美...
    321-325,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试验台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由试验台转子与试验件转子共同决定.对于已经建成的试验台,在实际运转过程中,需要满足不同试验件的实验需求.因此,在设计试验件转子时,需要考虑其对试验台转子横振不平衡响应的影响.将未知试验件转子的动力学特性模化为试验台转子和试验件转子交界面上的机械阻抗,在交界面处利用机械阻抗综合法的阻抗匹配原理来确定试验件转子对试验台转子横振不平衡响应的影响,得出未知试验件转子的设计限制范围.最后,建立了某一试验台转子和试验件转子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的横向振动不平衡响应,验证了试验件转子不平衡响应的设计限制范围的有效性.研究结论为压气机试验件转子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意见.

    压气机试验台横振不平衡响应机械阻抗综合法

    基于调峰工况的汽轮机调节级叶型优化设计

    皮林江李盼宋凯高岩...
    326-33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了遗传算法迭代优化理论对调节级的叶型进行NURBS曲线寻优,得到了基于调峰工况下的优化叶型,并数值研究了叶型优化前、后的调节级级内流场的流动形态、叶片载荷分布和叶栅内损失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型优化后,更大的动叶前缘直径能有效降低小容积流量时汽流攻角对流场的影响,更流畅的背弧和更薄的出口边能使调节级叶栅通道内端壁损失减少,二次流的影响区域变小,叶片的载荷增大,叶片表面的附面层厚度得到有效的抑制,叶型损失降低,流动效率有所提高.优化后叶栅不仅在调峰工况性能改善明显,而且在设计工况同样具有良好的性能.

    汽轮机调节级遗传算法优化数值模拟

    低背压条件下非能动泄压和再循环阀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韩冬傲王岩张伟张星亮...
    332-335,341,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低背压条件下非能动自动泄压阀内部流动特性.计算中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了主阀的流道模型,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各部位的单相以及两相流场分布,获得了主阀的阻力特性,为阀门的设计提供支持.

    自动卸压系统卸压阀再循环阀阻力特性

    中压调节阀参调供汽方式下高压缸气动性能分析研究

    谢国峰梁梦飞
    336-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300MW机组的高压缸,在3个不同的背压3.4MPa、2.7MPa、1.9MPa下对末5级整体建模进行三维计算,对末3级气动流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极限流线情况、沿叶高的等熵效率变化、相对做功量的变化情况.在背压控制在3.4MPa时,进汽流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末3级流动状态均开始恶化.当背压降低,低流量下状态有所改善.当背压持续降低时,动叶吸力面叶根及叶顶位置均有流动不稳定现象,动叶压力面和静叶表面则流动稳定,当流量减少时,动叶吸力面流动分离区域减小,流动状况改善.随着负荷降低,末3级总-总等熵效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根、顶效率低于叶身,这与末3级动叶在叶根顶部存在分离现象有很大关系.在300MW机组上进行了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给出各个工况下中压调节阀参调方式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上下限值,可得到中压调节阀的控制策略,为供热设计和运行调整提供依据.

    深度调峰总熵效率流动分离控制策略

    基于非线性谐波法的多级轴流压缩机叶顶间隙流动分析

    符永耀赖喜德陈小明刘升波...
    342-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叶顶间隙对多级轴流压缩机的内部流动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某12级多级轴流压缩机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数值模拟预测出叶顶间隙为近零间隙(Cn0)、设计间隙(Cd)、1.5倍设计间隙(1.5Cd)、2倍设计间隙(2Cd)的压缩机性能曲线;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谐波法(NLH)对不同间隙模型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最后,对模拟结果的内部流场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顶间隙大小不仅影响压缩机的流量特性曲线,而且在某个间隙时压缩机的性能最佳,同时在稳定的工作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佳间隙,即失速裕度最佳值.通过对压缩机叶顶区域流场的分析,从非定常流场的角度阐明了叶顶泄漏流形成的涡对压缩机性能影响的原因,在近零间隙模型中,叶顶间隙涡不明显,由间隙过小导致堵塞引起叶片吸力面出现较大范围的高速流动区域.当叶尖间隙在最优值左右时,叶尖泄漏流动抑制了流动分离.而随着叶顶间隙的不断增大,叶顶间隙引起涡的尺度和强度也相应增大,使压缩机性能降低.

    多级轴流压缩机非线性谐波法叶顶间隙叶顶间隙涡

    阻尼结构对长扭叶片应力及振动频率的影响分析

    郑飞逸张军辉林兵陈华梅...
    349-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阻尼结构对长扭叶片应力及振动频率影响的问题,对仅具有围带阻尼的模型1和具有围带、中间阻尼的模型2展开分析.首先,利用ANSYS软件进行叶片结构分析,得到不同转速下叶片的应力和阻尼结构接触面的正压力;然后通过Greenwood-Williamson接触模型将正压力转化为接触刚度,使用Matrix27单元模拟接触刚度,进行叶片模态分析.研究表明,叶片最大应力出现在叶型顶截面与围带交接处,模型1与模型2的最大应力比为1.34∶1;模型1接触面的接触刚度比模型2小,其同阶次同节径振动频率比模型2低;通过坎贝尔图分析发现,模型1有3个共振转速,其中2阶7节径共振转速的避开率不满足要求;模型2有2个共振转速,避开率均满足要求.研究表明,与模型1相比,模型2的应力与振动频率更能满足设计要求.

    长扭叶片阻尼结构接触刚度应力分析振动频率

    基于PCA-ISSA-GRU的燃煤电厂供电煤耗计算研究

    赵钊茅大钧陈思勤
    353-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内电力体制与市场交易机制的变革,燃煤电厂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供电煤耗作为衡量电厂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其精准计算就显得愈发重要.提出一种基于PCA-ISSA-GRU方法的供电煤耗计算模型,首先采用滑动窗口法对数据进行稳态筛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处理的数据进行特征筛选,选择最相关的输入参数.其次对机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采用K-means方法最终确定8种不同的工况.最后为了使模型计算更加精确,采用改进的麻雀算法(ISSA)对门控循环单元(GRU)的超参数进行寻优.以上海某600MW机组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并对不同组合模型之间的预测精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供电煤耗计算与实际相吻合,平均误差为1.32g/(kW·h),相对误差在±1%,模型计算精度高,泛化能力强,适用于燃煤电厂供电煤耗的计算.同时,综合评价指标对比显示,本文构建的预测模型比其它的预测模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供电煤耗火电机组大数据处理改进麻雀算法门控循环单元

    在役燃机压气机叶根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

    岳贤强王驰梁鹏马君鹏...
    358-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在役燃机压气机叶根裂纹缺陷检测难题,以9E型压气机叶根为例,采用CIVA软件建模分析了叶根相控阵超声检测特点和可行性,针对特定自聚焦线阵探头确定了叶根检测工艺参数,并在带有自然裂纹缺陷和人工刻槽缺陷的专用对比试块上进行了验证.经仿真和试验室验证发现,高度4mm以上的裂纹缺陷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现一起在役机组压气机叶根裂纹缺陷,拆解后进行了磁粉探伤验证.经过数值仿真、试验室验证和工程应用,验证了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可以满足在役压气机叶根缺陷检测需求.

    压气机相控阵超声叶根数值仿真

    俄制核电末级叶片围带磨损原因分析及间隙修复

    马义良刘永生张福海张勇...
    363-36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试验手段和有限元方法对某核电汽轮机末级叶片围带磨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叶片围带在不同间隙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分析,确定了叶片安全运行时的围带间隙范围,给出了叶片围带间隙的修复方法和实施工艺流程,为后续末级叶片检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核电汽轮机末级叶片围带磨损间隙修复

    基于FA-LSTM的燃气轮机燃烧室故障演化趋势预估

    卿硕袁国凯吴伟秋傅颖...
    368-372,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的故障发生率高、隐蔽性强、破坏性大,且故障发生后维修成本高、维修难度大.研究一种故障演化趋势预估方法对于维修人员及时维修和制定维修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介绍了一种基于FA-LSTM的故障演化趋势预估方法,结合燃烧室退化机理采用因子分析法(FA)构建健康因子(HI)用于衡量燃机燃烧室的健康状态.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特有的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能力,预测燃烧室故障演化趋势.以某型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提方法与其它6种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对比,本方法的预测结果MAE和RMSE均最低,能实现准确的退化趋势预测,为短期维护提供有效依据.

    燃气轮机故障演化趋势因子分析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