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于金明

半月刊

1673-5269

zgzlx@public.jn.sd.cn

0531-67626604,531-67626704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济兖路440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隶属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以防为主(三级预防),防治并举”为本杂志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有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技术革新与经验交流、论著摘要与病案报道、域外肿瘤研究信息转载、简讯等。为活跃学术气氛,增加著、读、编者间的交流,本刊还将不定期的设置“学术争鸣”栏目。本刊以从事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的预测与筛选

    崔湘杰苏羽豪朱兰芳史磊...
    1163-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和E7癌蛋白为靶抗原,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小鼠体内实验,筛选出能被人与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共呈递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优势表位.方法 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上获取HPV16 E6和E7的参考蛋白序列,通过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网站中的MHC-Ⅰ加工和MHC-Ⅰ结合方法,预测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02:01、HLA-A*11:01、HLA-A*24:02限制性和C57BL/6小鼠H-2b限制性的CTL表位,根据评分筛选出两者共同呈递的CTL表位.同时,构建表达HPV16 E6和E7的DNA疫苗(pVAX1-E6E7Com),免疫小鼠后分离脾淋巴细胞,以预测得到的CTL表位作为抗原,与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40 h后,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来评估各CTL表位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所有实验数据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预测筛选获得10条人鼠共呈递的抗原肽.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每种表位均能诱导小鼠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与阳性参考肽(E7-49 RAHYNIVTF57)相比,实验组中每种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 E6-38 VYCKQQLL45(175.60±52.88)、E6-49 VYDFAFRDL57(202.20±108.50)、E6-86 YCYSLYGTTL95(157.00±44.46)和 E7-77 RTLEDLLMGTL87(162.20±49.35)激发的特异性斑点数比阳性参考肽E7-49RAHYNIVTF57(156.20±97.40)的斑点数量多.结论 通过这种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筛选得到的10个CTL表位均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作为HPV16型治疗性疫苗的优势候选表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

    ESYT3和FNDC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关系

    马小杰董庆芬刘娟李希婷...
    1170-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扩展突触结合蛋白3(ESYT3)和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1(FNDC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06-01-2022-06-01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37例肺腺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患者男96例,女4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5.87±8.14)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3 cm)ESYT3和FNDC1蛋白的阳性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截至2023-10-01,比较不同进展状态患者癌组织ESYT3和FNDC1阳性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分析ESYT3和FNDC1阳性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肺腺癌进展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癌组织ESYT3和FNDC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进展的关系.结果 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SYT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58%(46/137)和 56.20%(77/137),FNDC1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3.07%(59/137)和 21.90%(30/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177和13.995,均P<0.001.有吸烟史、TNM 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未/低分化、胸膜侵袭患者,癌组织ESYT3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无吸烟史(x2=7.344,P=0.007)、TNM Ⅰ/Ⅱ期(x2=7.766,P=0.005)、无淋巴结转移(x2=7.161,P=0.007)、中/高分化(x2=6.742,P=0.009)、无胸膜侵袭(x2=8.408,P=0.004)患者,癌组织FNDC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吸烟史(x2=9.352,P=0.002)、TNM Ⅰ/Ⅱ期(x2=6.691,P=0.010)、无淋巴结转移(x2=4.258,P=0.039)、中/高分化(x2=7.421,P=0.006)、无胸膜侵袭(x2=7.738,P=0.005)患者.随访时间 16~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18,48)个月,124例患者进展率50.81%(63/12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HR=3.254,95%CI:1.339~7.908)、TNM Ⅲ期(HR=2.125,95%CI:1.279~3.531)、未/低分化(HR=2.032,95%CI:1.230~3.356)、癌组织 FNDC1 表达(HR=2.980,95%CI:1.570~5.657)是肺腺癌进展的危险因素,癌组织ESYT3表达(HR=0.961,95%CI:0.940~0.983)是其保护因素.癌组织ESYT3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51(95%CI:41.594~60.406)和43(95%CI:35.335~50.6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4,P=0.012;癌组织FNDC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PFS分别为39(95%CI:32.350~45.650)和48(95%CI:44.760~51.24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75,P=0.004.结论 肺腺癌中ESYT3低表达,FNDC1高表达,两者与吸烟史、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胸膜侵袭相关,且是肺腺癌进展的影响因素.

    肺腺癌扩展突触结合蛋白3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1肿瘤进展

    基于耳蜗保护的腮腺癌术后放疗计划优化研究

    黄唯邓官华谭佩欣
    1177-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降低耳蜗受量对腮腺癌术后放疗计划进行优化,实现对耳蜗的最优保护.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01-01-2023-12-3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20例已完成腮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资料,并对患者的放疗计划进行重新设计.在新计划中,使用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技术要求同侧耳蜗平均受量尽量低,而靶区剂量要求不变.分析比较原始VMAT(VMAT_o)和优化VMAT(VMAT_n)计划中靶区的适形度及均匀度、耳蜗及其他危及器官的受量等,并通过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模型预测放射性耳损伤的发生概率.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配对Wilcoxon检验对比VMAT_o和VMAT_n计划之间危及器官受量以及靶区剂量的差异.结果 对比VMAT_o计划,VMAT_n计划将同侧耳蜗的平均受量从36.43(17.24,39.12)Gy降低至8.12(6.85,9.76)Gy(Z=-3.920,P<0.001),而靶区的适形度、均匀度以及其他危及器官的受量等均未受到影响.通过NTCP模型的预测,在VMAT_n计划下,同侧耳发生耳鸣的概率从VMAT_o计划的26.78%(3.77%,32.50%)降至0.92%(0.74%,1.20%),听力下降的发生概率从1.75%(0.00%,4.15%)降至0.00%(0.00%,0.00%),Z值均为-3.920,均P<0.001.结论 通过基于保护耳蜗的放疗计划的优化,可以在不影响靶区放疗剂量的条件下降低耳蜗的受量,从而显著降低放疗引起的耳鸣及听力损伤的发生概率.

    腮腺癌放疗计划优化耳蜗保护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模型放射性耳损伤

    不同运动幅度下笔形束质子与调强光子治疗的肿瘤剂量鲁棒性对比研究

    闫先瑞张冉王云刚李成强...
    1185-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量化不同运动幅度下笔形束质子(PBSPT)计划和调强光子(IMRT)计划的剂量差异,分析PBSPT计划和IMRT计划在不同图像中对靶区运动的鲁棒性.方法 搭建幅度为4和8 mm的胸部仿真模体运动平台,扫描平均密度投影(AIP)、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平扫CT模拟定位影像.使用Eclipse计划系统在6组运动模体CT影像上生成PBSPT计划和IMRT计划,2种计划的单次照射剂量均为200 cGy.将AIP PBSPT计划分别配准到吸气末(T0)和呼气末(T50)相位影像上,计算其剂量分布.同时,将3组图像中的PBSPT计划进行鲁棒性分析.使用胶片采集实际照射剂量学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评估放疗计划的鲁棒性.结果 运动幅度增大,T0和T5.中的AIP光子△V(100)中位值分别为-7.15%和-7.50%,质子△V(100)中位值分别为-18.45%和-16.10%.AIP光子△(VR-VTR)中位值分别为-37.09和-38.03 cm3,质子△(VR-VTR)中位值分别为-3.80和-2.27 cm3.质子无剂量扰动下V(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8,P=0.185;最大剂量扰动下靶区V(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P=0.033.光子戴斯相似性系数(DSC)8mm均大于DSC4mm,在所有图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66、-3.674和-24.648,P值分别为0.045、0.014和<0.001.AIP图像和平扫CT图像的质子包容性系数(SI)8mm较SI4 mm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08和-2.945,P值分别为0.004和0.003.质子均匀性指数(HI)4mm和HI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34、-2.913和-16.997,P值分别为0.009、0.004和<0.001.结论 PBSPT计划对靶区运动较IMRT计划更为敏感.MIP图像中的计划能保证靶区受到足量处方剂量照射,但会在周围产生较大高量区域,不能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在运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平扫CT图像不能正确反映靶区位置和大小,易对剂量分布产生影响.

    靶区运动质子治疗光子治疗四维CT剂量分布

    危及器官自动分割几何指标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计划剂量变化的预测价值

    胡金炎张丽媛魏夏平代智涛...
    1193-1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危及器官(OAR)自动分割几何指标与剂量指标的相关关系,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几何指标变化对剂量指标的影响,以及预测剂量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病例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2023-01-01-2023-06-30共20例鼻咽癌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38~74岁,中位年龄53.8岁.以高年资放疗医师勾画OAR为参考轮廓,并在其基础上优化生成参考计划.采用深度学习软件自动勾画的OAR作为替代轮廓,在此基础上以参考计划优化参数为模板,生成替代计划.统计参考与替代轮廓的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2组计划器官的剂量变化(△D),并计算DSC与△D Pearson相关系数r.仿真实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例鼻咽癌病例,CT图像模拟勾画1个倒U形靶区以及脊髓、腮腺和口腔等4个OAR.研究脊髓参考轮廓相对于靶区不同距离、轮廓的形状和体积及其相对于参考轮廓位置的变化剂量学影响.结果 临床病例脑干DSC均值最高为0.85,脊髓、腮腺和口腔DSC均值为0.78~0.82,视通路(视神经和视交叉)DSC均值为0.55且标准差较大.脑干最大剂量和左、右腮腺平均剂量参考与替代计划差异分别为(-1.26±1.65)、(0.99±1.60)和(0.72±2.54)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00、3.818和1.831,P值分别为<0.001、<0.001和0.041.脑干DSC与计划肿瘤靶区均匀性指数、右腮腺DSC与计划靶区均匀性指数的|r|>0.4,呈中等相关,其余指标与△D相关系数均较小.仿真实验发现OAR轮廓形状、体积和位置均是影响剂量变化的特征,而OAR轮廓与靶区距离的减少,几何指标变化不一定会导致更大的剂量效应.结论 几何指标缺乏剂量预测特征,评估几何指标剂量效应时应将轮廓形状、体积和位置予以考虑.

    鼻咽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分割指标剂量指标

    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和淋巴结转移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疗效的关系

    宋文晓王鑫宇梁美周旭阳...
    1202-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31I治疗前刺激性血清甲状腺球蛋白(psTg)和淋巴结转移数(NLNM)以及其他临床指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收集2017-01-01-2020-01-0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1 072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262例,女810例;年龄18~79岁,中位年龄47岁.患者均于甲状腺手术后行131I治疗,随访观察患者131I的治疗效果.研究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分类和N分类、TNM分期、psTg水平、NLNM和淋巴结转移比率(LNR)等临床特征是否为疗效不满意(NER)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各因素与疗效关系的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止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根据psTg的截止值进一步分析疗效不满意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桥本甲状腺炎(HR=0.583,P=0.003)、psTg(HR=1.003,P<0.001)、NLNM>5 个(HR=1.801,P<0.001)、男性(HR=1.250,P=0.028)、癌灶长径>1.0 cm(HR=1.470,P=0.001)、131I 治疗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pTgAb,HR=0.999,P=0.019)与 NER 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NLNM>5 个(HR=1.743,P=0.001)、psTg(HR-1.002,P<0.001)和 pTgAb(HR=0.999,P=0.041)与 NER 有关联.当患者 psTg<7.15 μg/L 时,只有 NLNM>5(HR=2.548,P<0.001)是 PTC 患者 NER 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PTC患者NLNM>5个、psTg以及pTgAb与较差的131I疗效有关联,sTg是PTC患者NER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患者psTg水平较低(<7.15 μg/L)时,结合NLNM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PTC患者的疗效.

    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治疗反应淋巴结转移数甲状腺球蛋白

    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丁中航王晓辉顾晓芬康小娟...
    1209-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与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0-03-20-2021-03-20在甘肃省肿瘤医院(90例)、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72例)以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66例)就诊的328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HRQOL问卷调查.以HRQOL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28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HRQOL总得分为(119.77±19.52)分,其中生理状况(50.71±8.33)分,社会家庭状况(20.77±7.29)分,情感状况(32.08±8.13)分,功能状况(16.21±6.50)分.男性[(122.45±19.09)分]、服务业/个体户/自由职业[(123.66±17.55)分]、手术+放化疗[(123.05±18.89)分]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均P<0.05;男性[(51.75±7.67)分]、服务业/个体户/自由职业[(52.16±6.98)分]、未使用靶向药物[(51.37±7.50)分]、手术+放化疗[(52.11±7.54)分]的患者生理状况评分较高,均P<0.05.家庭收入>10万元[(22.38±8.44)分]、就诊2家医院[(21.27±7.78)分]的患者社会/家庭状况评分较高,均P<0.05.从事服务业/个体户/自由职业[(33.29±7.20)分]的患者情感状况评分较高,均P<0.05.41~60岁[(16.57±6.72)分]、家庭收入>10万元[(18.95±7.98)分]、就诊2家医院[(17.24±6.68)分]的患者功能状况评分较高,均P<0.05.职业(从事机关/事业单位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服务业/个体户/自由职业,β=-0.170,95%CI:-11.202~-2.026)、家庭收入(>10万元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无收入患者,β=0.224,95%CI:5.701~21.911)、治疗措施(采用手术十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手术+放化疗+其他治疗的患者,β=0.132,95%CI:10.247~-0.187)及就诊医院数量(就诊医院数≥3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就诊2家医院患者,β=-0.168,95%CI:0.508~12.584)是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HRQOL的提高可以从社会、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给予患者关怀入手,同时选择更好的治疗方式,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结直肠癌中晚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宫颈癌放疗分次间剂量分布映射方法的现状与难点

    张静赵日宋建波陈法国...
    1216-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宫颈癌联合治疗中远距离外照射放疗(EBRT)与近距离放疗(BT)联合放疗分次间剂量分布映射方法的现状与难点,特别侧重于基于图像配准的方法、剂量与图像配准的区别及关注点.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23-09-20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关键词为"宫颈癌、剂量分布映射、剂量叠加、图像配准",英文关键词为"cervical cancer、dose distribution mapping、dose accumulation、image registration".纳 入标准:(1)宫颈癌剂量叠加;(2)宫颈癌分次间剂量分布映射;(3)基于图像配准的宫颈癌剂量叠加.排除标准:(1)低质量文献;(2)内容相似或重复.最终共纳入文献51篇.结果 在宫颈癌治疗中,EBRT与BT联合的分次间剂量分布映射存在挑战.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器官的复杂厘米级位移和形变,可能导致分次间剂量递送误差.将不同放疗阶段的剂量分布映射传递至参考阶段可能引起误差放大效应,增加了精准放疗的难度.结论 准确剂量分布映射方法是精确评估累积生物等效剂量的前提条件,直接利用图像配准将组织/肿瘤剂量分布图映射至参考阶段存在局限性,建议深入研究联合放疗分次间剂量分布映射方法.

    宫颈癌联合放疗剂量分布映射质量不守恒综述文献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稿约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