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记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

荆成

旬刊

1002-2759

qnjz@vip.sina.com

0531-85193517

250014

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青年记者/Journal Youth Journalis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开展新闻理论探讨,报道传媒及相关外延行业最前沿的成功故事、操作经验、事件内幕等。内容设置对于广大编辑记者、宣传干部、通讯员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范式革命"与中国革命:参与式发展传播的学术政治与中国经验的斗争性

    赵月枝冯韦隽
    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重新追踪冷战发展传播学中民主参与问题的全球史脉络,并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涵带回这场发展传播理论所谓"范式革命"的重新语境化中.原本旨在抑制第三世界革命、维系资本主义霸权体系的发展传播理论与实践,具体会以何种方式处理中国发展传播经验中的革命要素?通过爬梳冷战史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传播领域的理论写作和海外中国研究,本文发现,冷战发展实践中的社区参与在70年代"参与式范式"形成之前就已存在,但只有当自上而下的国家发展模式遭到质疑后,社会主义中国的地方参与经验才被引入西方发展传播理论家的视野中.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甄别"机制下,中国参与式经验的革命斗争问题被结构功能主义的范式惯性所过滤,产生了去政治化的"政治折扣".

    参与式范式中国革命发展传播群众路线结构功能主义

    新闻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李彬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新闻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在于培养新闻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大军.为此,必须解决政治定位模糊与专业定位杂乱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科的主导地位,突出新时代新思想的统领作用,明确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新闻教育人才培养自主知识体系中国新闻学马新观

    数字新闻实践过程:触发、联合与扩散

    常江杨惠涵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全球新闻生态的数字性技术架构,阐释数字新闻实践过程较传统媒体时代体现出的新特征.文章认为,数字新闻实践呈现为一个无规则循环的网络化过程,包含新闻行动的触发、新闻行动者的联合以及"新闻产品"的扩散三个核心过程要素.尽管数字新闻实践具有高度流动性和挥发性,但一些拥有相对稳态的实践模式还是在上述过程中得以结晶化.数字时代的新闻拥有比过去更大的经验范畴,对宏大尺度的社会进程具有更为深刻的指涉力.

    新闻实践数字新闻数字新闻学新闻行动者新闻产品

    机遇与挑战:虚拟数字人在传媒业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谢新洲曾妮
    73-7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创新之一,虚拟数字人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传媒业深度变革.尽管具有巨大潜力,但应用仍处于相对基础的阶段.深化虚拟数字人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助力行业深度转型,并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当下一个关键议题.本文通过介绍虚拟数字人的定义以及其在传媒行业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深入讨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理解虚拟数字人在传媒行业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新的视角.

    虚拟数字人"恐怖谷效应"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

    从技术到受众:信息茧房效应的研究取向与发展进路

    虞鑫王金鹏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不断增加,信息茧房研究的"内眷化"趋势愈发显著,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本文旨在从宏观上回顾信息茧房的相关研究,把握这一研究领域的整体取向、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进路.在比较分析相近概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信息茧房研究经历了从技术中心到受众中心的研究路径转向.技术中心的研究着眼于算法与信息茧房的关系问题,试图打开算法黑箱、检视算法环境;而受众中心的研究主要检验影响信息茧房的个体特征、社会关联与特定情境因素.延续信息茧房与回声室效应的双重语境——技术批判与协商民主,本文认为,信息茧房研究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茧房的存在与成因机制问题;二是信息茧房与回声室的政治民主影响问题;三是信息茧房相关的理论构建与创新问题.

    信息茧房回声室过滤气泡算法受众中心

    被周边传播现象及其价值分析

    陆地孙延凤陈沫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边传播是一种立体传播,各种信息有不同的载体和运动方向,构成了动感十足的传播空间.本文从自然现象、人类社会现象和媒介现象三个角度,分析了周边传播六个向度中的被周边传播现象及其特点与价值,以期改变学界和业界对被周边传播现象的误解和认知,保持周边传播和被周边传播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周边传播被周边传播价值分析国际传播

    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城市国际传播的主体性构建

    姬德强闫伯维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城市研究的多元学科视野,对城市国际传播这一交叉领域的学术面向,可以梳理形成外交学和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主场外交问题、公共外交视野下的城市外交问题、传播学视野下的城市可沟通性问题、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移民与文化适应/融合问题、"新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城市空间生产问题,以及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城市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角色问题等六个方面.基于此,城市国际传播主体性建设不是简单的传受关系,也不是本质化的形象投射与受众认知问题,需要突破形象宣传桎梏、跳出触达效果指标逻辑,构建包含识别多元主体的能动价值、内外结合且充满弹性的评价体系、反思全球北方城市中心主义在内的新的理论路径.

    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城市传播主场外交跨文化传播

    公众认知视域下基于网络媒介修辞的国家形象建构

    刘鸣筝王硕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信息的交互环境日益复杂,为我国的国家形象"出海"带来诸多挑战.积极应对网络媒介传播新生态对我国国家形象构建带来的挑战、重塑公众对我国的媒介形象认知尤为关键.本研究从公众认知视域出发,分析国家形象自塑在网络媒介修辞中的建构机理,为中国形象自塑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构建良好的大国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提供参考.

    国家形象网络媒介修辞公众认知国际传播形象建构

    品牌国际传播中数字广告的作用探析

    高腾飞刘志一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牌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介,而数字广告又是品牌国际传播的关键抓手.数字广告既有助于驱动中国品牌价值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建构品牌形象,也有利于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传播好中国品牌声音.但当前中国品牌国际传播在数字广告数量质量、对海外市场和用户的适应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既需在实践中优化政策供给,强化使命意识,又应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以数字广告为切入点,助力中国品牌国际传播,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进程.

    国际传播品牌传播数字营销社交媒体平台

    算法社会的数字美学与青年的自我抵抗

    殷乐申哲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方式.带有技术逻辑的数字美学在算法的驱动下逐渐形成,并对人们的审美认知进行了新的刻画和意义赋予,而这种数字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审美认知极易引发青年的焦虑感.当青年通过自我抵抗这一柔性策略应对算法带来的压力时,一种不同于数字美学的审美类型涌现,为解构数字美学、缓解容貌焦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为算法社会的青年价值观提供了新的思考.

    算法青年审美容貌焦虑自我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