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记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

荆成

旬刊

1002-2759

qnjz@vip.sina.com

0531-85193517

250014

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青年记者/Journal Youth Journalis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开展新闻理论探讨,报道传媒及相关外延行业最前沿的成功故事、操作经验、事件内幕等。内容设置对于广大编辑记者、宣传干部、通讯员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互动介质到关系主体:拟社会关系视角下中之人价值的动态流变

    武靖宇高碧瑶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魂一体"被用来描述虚拟偶像皮套与中之人相结合的状态,是一种为了实现完美体验的主动想象,但对于粉丝来说,这种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个媒介人物,A-Soul与粉丝之间拟社会关系的建立经历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对虚拟偶像A-Soul与粉丝的互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粉丝与虚拟偶像"拟社会关系"的加深,中之人从最初的互动媒介逐渐变为与粉丝建立亲密关系的主体.但由于"皮魂一体"一词本身具有模糊性和暧昧感,将"皮"与"魂"强行捆绑,既抬高了"皮套"颜值的作用,又使中之人的实际价值打了折扣.

    虚拟偶像亲密关系A-Soul中之人拟社会关系

    传播学的学科危机及其破局之道——学术逻辑的全新定位:打开未知的力量与能力

    喻国明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社会进入革命性的转型期,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面向"以及与此相应的价值评判标准亦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以知识的多寡来判断学术价值的"向后整合"型标准已不再适用,面向未来的学术逻辑必须是"向前探索",即打开未知的力量与能力.因此,找到一个基点,既能够锚定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传播现象,又能有效聚合当前离散的理论研究,是应对当前传播学学科危机的关键点.行为传播学或是走出学科困境的可行路径.

    传播学学科危机学科重构理论创新行为传播学

    从NBA到"村BA":乡村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型

    赵月枝万江平王欣钰
    53-6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以来,融合乡土性与现代性的黔东南台盘村"村BA"火爆全网,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在"村BA"走红的过程中,乡村文化与民族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国家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筑起了关键的物质基础,而基层的篮球传统和体育积极分子的内生文化动力则是"村BA"得以薪火相传的根本原因."村BA"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促进文化交融,以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维护体育运动的纯粹性,以推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重建乡村公共秩序,展现了村民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对以NBA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体育文化进行批判和对乡村振兴进行文化赋能的主体性自觉.更重要的是,糅合了文化交融性、体育本体性与村庄公共性的"村BA",以其独特的中国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形态,实现了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型,在改造资本主义逐利逻辑、克服城市中心主义和超越西方文化霸权方面,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启示.

    "村BA""村超"乡村体育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

    从"中间地带"到"区域化表达":理解中国国际传播的一条历史线索

    盛阳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区域国别及其之间关系的识别,始终内在于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文从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在西方的创立与发展、来自中国的反思和原创话语生成两个方面,探讨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在历史与当代的碰撞、对话与融合.以区域国别为方法,是理解中国国际传播的一条历史线索:它勾勒出中国从区域视角出发的对"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秩序想象,强调基于世界团结和区域合作的国际传播,为建构一种"区域传播"的分析框架提供了现实可能.

    国际传播区域国别区域传播地缘关系跨区域合作

    数字新闻的社会效应:关系、仪式与社群

    常江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立足数字新闻生态的属性和特征,提出数字新闻有构建关系、创造仪式、整合社群三种基本的社会效应.通过构建关系,数字新闻推动了一种连接性、网络化社会结构的形成;通过创造仪式,数字新闻为公共生活标示价值认同的中心,维系人类情感结构的传承;通过整合社群,数字新闻推动个体观念结构与生活方式深度介入社会进程,导致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形成.数字新闻成为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动力,其认识论地位也发生了从社会进程的记录者和参与者向社会进程的介入者和塑造者的质变.本文同时认为应当对数字新闻的社会效应保持价值反思,尤其应当关注人的主体性和社会生活公共性问题.

    社会效应媒介仪式趣缘社群数字新闻数字新闻学

    数字内容平台的垄断危机与版权生态治理

    马瑞洁任哲琦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内容平台在版权垄断的基础上成为行业巨头,在一般平台垄断特性之外,还具有"三边关系""低边际成本"等特性,对反垄断治理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挑战.数字内容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会损害消费者、版权主体的利益,危害版权生态平衡,威胁文化环境和社会福祉.为应对数字内容平台的垄断危机,应从版权角度建构治理体系,将版权主体按照创作门槛、单品普遍市场价值两个版权要素分类,调动内外部资源以平衡多方权益、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

    数字内容平台反垄断版权治理内容产业数字版权技术

    侵权类"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刑法规制:理论逻辑与教义分析

    袁韬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主要利用民事和行政手段对侵权的"二次创作"短视频进行治理,规制手段相对单一、规制效果欠佳、震慑效应不足,故急需刑法规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回应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的需求,已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作为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类型之一,但由于欠缺系统的规范解释,司法机关对该条文的适用相当谨慎,甚至偏于保守,致使司法实践中暂未存在相应判决.因此,应当利用教义学方法,对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处罚标准进行分析,发挥刑法在惩治和震慑此类行为的社会治理功能.

    短视频二次创作侵犯著作权罪信息网络传播权版权保护

    "可协商的关怀":父母对青少年数字游戏行为的介入研究

    王晓慧何建平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增加了青少年的数字游戏接触机会,父母介入的压力日益上升.对21个家庭的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质性访谈发现,父母介入本质上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方式,是一种过程性参与,也是青少年自主的协商互动过程.健康有效的父母介入不能只依靠硬性干预,需要父母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与青少年围绕数字游戏展开沟通,在言语、行为和情感三方面都为青少年树立榜样.

    父母介入数字游戏家庭传播亲子协商青少年

    媒介空间中司法公正社会认知建构的心理基础与传播策略

    杨宇琦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空间中司法公正感知存在三种传播心理特征:以遭遇风险高估偏好与伤害程度放大偏好为特征的高风险认知偏好;以道德原则广泛应用与道德阵营社会分类为特征的泛事实道德判断;以信息不对称诱发情绪迁移与信息囤积产出低效满足感为特征的强信息情绪唤起.针对上述传播心理特征,应当在传播内容上缩限认知风险化,塑造对司法公正的理性期待;在传播倾向上避免道德极化,维护公正司法的制度威信;在传播形式上警惕信息空心化,优化司法公正的传播效果.这些媒介传播策略有助于实现人与社会、制度与情感相协调的媒介场域,服务于个人内心平静,服务于社会稳定平和.

    司法公正感社会心理媒介空间传播心理认知建构

    五四在地化:五四时期山东诸城乡村地区的宣传动员活动考察

    赵战花孙高伟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主要通过物质路径和主体路径传播至山东诸城的乡村地区,前者主要是指宣传实物的邮寄,后者则依靠旅外学生的在场叙述.伴随而来的还有济南等城市开展响应行动的消息.受此影响,诸城当地也发起了以爱国学生、进步人士等为主体的五四运动.运动主体对五四运动中心地带的宣传内容就地解码后形成了三种取向:现状告知、斗争动员、救国途径,最后通过开展仪式化的反日大会、流动式的宣传动员和通俗化的传播推广三种在地呈现方式,成功动员了乡村中广大农民群体参与到这场斗争当中.这体现出五四运动在发展过程中的下行趋势,其实质是部分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体开展协作斗争的尝试.

    在地化五四运动五四解码传播图景王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