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科学(教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科学(教师版)
青年科学(教师版)

月刊

1002-2562

024-22690622

110014

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

青年科学(教师版)/Journal Young Science
查看更多>>《青年科学》杂志,全国统一刊号:CN21-1202/N,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2562,邮发代号:8-140。是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辽宁省一级科技品牌期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励精图治,两度蝉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百种重点期刊”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纪录片《敦煌》的符号及符号作用分析——以主要人物之一斯坦因为主例

    孙芳田
    273-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纪录片《敦煌》进行文本分析,我们发现想要把一部由十部独立子集组成的纪录有逻辑顺序地分析出来,并非易事.因此,本文选择了该纪录片的主角之一斯坦因为切入点,借助影片对他的叙事展开论述.这是本文的一条主线,而另一条逻辑线则文本分析的一贯方法--从符号出发,在研究符号之间的结合、联系与作用,最后透过这些得出本片中暗含的意识形态.

    《敦煌》符号叙事模式互文性人物角色意识形态

    浅谈呼和浩特方言中特有的趋向动词“起个”和“个”

    马艳荣
    274-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方言中的呼和浩特话有其特有的复合趋向动词“起个”和单纯趋向动词“个”,与“起个”类似的还有“起开”“起远”,其表示让某人离开,“个”则表示让某人去干某件事(做某事的条件已成熟).本文将对这两个趋向动词进行分析,使读者明白其的用法和意义.

    呼和浩特方言趋向动词“起个”“个”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及其当代价值

    乔一帆
    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博大精深,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爱智慧的最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以有浓郁、鲜明的人文精神气质真实的切入人类的现实生活中.马克思在对人生存意义、价值、目的及整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深切关注,更深刻地体现了其内蕴的人文风格和人文气度.本文从人文关怀及其与哲学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表现、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进行探究,进而阐释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关怀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思考

    李霞余登丽
    276-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篇》.说的是人民群众就像水,政府就像船,水可以使船平稳地前进,也可以将船瞬间覆没.关注民生,顺应民意,不仅是我国古代先贤的共识,西方的哲学家亦是如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同志深谙这一道理,正是依靠人民群众,重视人民群众,才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最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伟大的新中国.如今,作为民意反映的政府公信力却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不再相信政府.本文就我国现阶段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作了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探讨政府公信力的含义;第二,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人阶级政府公信力思想;第三,挖掘我国现阶段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第四,探索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政府公信力权力监督

    试谈陕西民俗与社会发展——场域与惯习视角下的文化

    方茹
    27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是任何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组成部分,它集中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民俗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在历史场域下形成的惯习.所以民俗的形成也是一个社会选择的过程.陕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其民俗别具一格,且赋有良好的历史传承性和延续性.但这中传承和延续并不是说陕西的民俗自古以来一成不变,在社会与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民俗也不例外,现代社会,经过千年发展的民俗,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下已经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历史性蜕变.

    场域惯习民俗文化变迁

    从语言结构分析军事英语的特征

    侯金枝
    279-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事领域活动的极大丰富性决定了军事英语的自身语言特征.本文从军事英语的语用特征、形式特征以及句法特征三个方面,对军事英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军事英语的教学和研究.

    军事英语语言结构特征分析

    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阎燕
    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精彩的人物形象和深邃的象征意义为众多读者所感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亚哈和以实玛利对自然持有不同的看法,而亚哈的悲剧和以实玛利的解救的象征意义总是能引起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在生态批评视野下分析麦尔维尔的《白鲸》,剖析人与自然关系主题,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这部作品的现代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截然相反的结局所蕴含的意义,来激发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呼吁人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白鲸》象征意义人与自然关系

    基于规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视野

    刘亚娟
    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作为高校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应该走法治化的道路.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对策建议.

    高校学生工作法治视野对策

    贫困与发展:以穷人为中心的发展经济学微观分析

    毛亚男
    283页

    行政裁量及其治理探析

    王文涛
    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裁量是行政法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实施行政法治需要认真对待行政裁量,基于现实行政事务的开展需要和社会治理的迫切要求,行政裁量具有行政法学方面的深刻原因.中国当前社会背景和法活发展阶段状况,决定了我们能够充分考虑行政自制对于治理行政裁量的有利方面,并且可以将行政自制作为更加重要治理路径以构建系统化的治理路径.

    行政裁量存在原因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