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

旬刊

青年时代/Journal youth Tim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对感性确定性的批判及其意义

    付天运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性认识是具体和直接的,是人类最基本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整个观念世界也是以感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却在《精神现象学》中对感性确定性提出了根本性质疑,他认为感性认识的直接性并不是毫无前提的,在通常情况下,自我与对象之间的直接关系只是自我作为主体能够确定对象的存在.在感性认识的过程中,自我与对象都是共相,自我也只是以普遍性的方式来认识对象.人类的语言只是一种普遍性的符号和工具,只能以一种普遍的符号化的方式来象征事物,这就是感性认识的种种局限性.

    《精神现象学》感性确定性共相语言

    浅谈《左传》中鬼神叙述的文学性

    刘楚琪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详实可靠地再现了春秋时期各国贵族阶层的军事政治面貌与社会生活情景.受复杂的历史文化状况的影响,《左传》将大量鬼神之事作为史料记录在册,形成了独特的鬼神叙述现象.这类鬼神叙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鬼神崇拜,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将在基于《左传》原文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试图融入新观点,对鬼神叙述的概况及成因进行梳理,再简单探讨《左传》鬼神叙述的文学性.

    左传鬼神叙述文学性

    浅谈《中国伦理思想史》一书中的义利观

    周小惠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伦理思想史》是关于种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存在、发展的历史,详细论述了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卷的主要论述了中国伦理思想的发端、封建伦理思想的奠基与形成、封建伦理思想的系统化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魏晋至隋唐时期封建伦理思想的演变、北宋至明中叶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与成熟.下卷主要论述了封建专制主义伦理思想的衰落与早期启蒙主义伦理思想的兴起、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伦理思想义利观道德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匾额楹联的分类和价值

    陈静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一座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古建筑群,保存着许多元、明及清时代的建筑物,还有汉代的碑刻、匾额及楹联等历史古迹,堪称是一座匾额楹联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分析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匾额楹联的类型和其具有的艺术价值,探讨这座武侯祠背后的文化意蕴.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匾额楹联价值分析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探究

    崔运生王卫民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兵器的改进、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人们对战争及其他军事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军事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又反过来对军事实践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探究

    儒家王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高海峰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选取习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思想作为研究的选题,以及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论述,解答了如何更好地使儒家的传统思想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服务的作用.

    仁义传统文化和谐社会

    现代视角下崂山民间故事的传承策略

    毛文豪李衍妮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崂山民间故事是青岛崂山当地人民千百年来采用民间语言、民间形象,融入大众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伦理,能够生动全面地体现崂山乃至青岛地区的风土人情的口头文学.崂山民间故事是一个储藏量丰富的青岛民间文学宝库,并于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故事的普查、发掘、整理、抢救属于"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之一.传承崂山民间故事,我们主要从"坚守、借鉴、文创"三个方面进行.

    崂山民间故事坚守借鉴文创

    浅析外贸英文函电中的拒绝的策略

    崔维兰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贸英文函电是国际贸易中沟通信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外贸业务中各个环节进行磋商的重要书面文件.委婉地拒绝顾客的要求、请求和建议等是外贸英文函电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以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以及利奇的"礼貌原则"为指导,浅析了外贸英文函电中的拒绝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外贸英文函电的写作水平.

    外贸英文函电礼貌原则拒绝策略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文化负载词口译——基于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曹雅琴李延林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活动以译者为"中心",翻译过程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因此从译者的选择与适应出发,以习近平主席历年来发言为例,在三维转换的层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生态翻译学文化负载词口译选择与适应

    满语渔猎词语butha初探

    李尔征西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满族早期是渔猎民族,满语中有很多渔猎词语,butha就是其中之一.词语有基本义和引申义,而词语语义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文文以butha为例,对其基本词义和文化涵义进行梳理与探究.

    满语渔猎bu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