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陶公——一生伯乐酒与菊

    沈梦雅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得酒中味,又能解菊花情的莫过于东晋诗人陶渊明了,生于宦海沉浮的时代中,即是陶公也难免仕途失意,他的高风亮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气概一方面注定了他五仕五隐的波折经历;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他觅得了终生伯乐,酒与菊.他在酒中纾解苦闷,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在菊中抛去尘俗,探寻高雅脱俗的自我本真.

    陶渊明诗歌

    浅析五月初五节日流变

    徐晗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可谓是息息相关.端午节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在漫长岁月的更迭中,它的纪念习俗、节日意义和节日活动内容都在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不断地流变.端午节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特殊的符号,而端午节的流变体现了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价值选择和精神世界变化轨迹.

    端午节习俗流变意义

    关联理论视角下《十二奴局》英译探析

    展露露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文化的载体,英译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有许多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但系统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英译书籍却很少.因此,描写云南各民族风俗、信仰和历史的《十二奴局》值得翻译成英文.译者选择该书的第1-2章作为文本进行翻译,希望为西方读者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更广泛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本翻译任务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阐述言语交际,Gutt将其应用于翻译研究.Gutt认为,翻译可以看作是一种交流行为或与译者的心理能力密切相关的推理过程.该翻译报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翻译任务的介绍.第二部分阐述了案例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关联理论概述以及我们选择关联理论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绍了翻译方法和案例分析,包括直译、意译和直译+注释的案例研究.最后一部分总结了翻译的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十二奴局关联理论翻译方法与策略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

    从语用学角度赏析《红楼梦》会话含义的英译——以第六十七至六十九回为例

    陈奕丹陈萍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封建社会晚期的现实写照,古今中外,研究红学的人也数不胜数,作者曹雪芹将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非常生动形象,而会话描写是其中必不可少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描写人物的手段.王熙凤是曹雪芹笔下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会话含义的英译,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翻译策略,探讨如何将翻译和原文达到语用上的同等效果.

    语用学角度会话含义英译翻译策略

    《红楼梦》人物死亡的三重奏

    洪雅诗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以众多人物的悲惨结局布局出了我国最伟大的古代经典小说.死亡是小说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红楼梦》以死亡书写为基准,用一条条无辜鲜活美丽的生命在遭受不公命运中的凋零,沉痛控诉了封建社会和制度的种种不公,预示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的走向.同时启发人们对生命的认知以及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

    《红楼梦》死亡封建社会衰亡

    "朱买臣休妻"故事的流变

    纪亚兰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买臣休妻"故事自汉代以来广泛流传,关于他见弃于妻的故事成为后来文学创作的题材."朱买臣休妻"故事出于《汉书》,史家记载此事仅寥寥几笔.但自唐宋以后,此故事进入文学作品后日渐丰满,其情节和人物都发生异变.以"朱买臣休妻"为题材的作品在各个时代填入新的情节和内容,逐渐形成更加饱满的故事文本,其中朱买臣与其妻的形象也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朱买臣休妻流变价值取向

    探究《文心雕龙》的文学美学思想

    李艳华张晓旭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百年来,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研究越来越细化,目前可查的研究专著已超过350余本,发表在国家专业期刊上的文献以超过674篇.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已形成了一个系统学科——龙学.这在对古代文论和美学研究是屈指可数的.这一现象揭示出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共同兴趣和重视,通过各种角度去钻研和探索它,并留下了许多学术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并不是所有研究者专治龙血,而是有很多其他领域学者凭借对《文心雕龙》的兴趣和爱好,在龙学领域留下笔墨.例如国学大师黄侃、范文澜、陆侃如等等学术大家都有龙血名著问世.这都充分地显示了《文心雕龙》的独特魅力.作为魏晋南北朝士气文论和美学的"元典",文心雕龙包含了丰富的文学美学思想,它与中国其他古代文论著作有显著区别.其作者刘勰除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外,同时也使用了自己的一些文艺思想.因此要高清《文心雕龙》的文学美学思想根源,首先要搞清其思想体系.其次要搞清《文心雕龙》的文学观,了解刘勰的文论话语体系.再次要对《文心雕龙》的艺术风格和文学创新风格进行研究,了解刘勰的文论和美学话语风貌.最后要搞清《文心雕龙》中声律、比兴等艺术形式之美.

    文心雕龙文学美学观思想体系话语体系

    大言炎炎——浅析《蜃楼志》之性描写

    梁嘉辉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蜃楼志》是清代乾嘉年间岭南地区小说的优秀之作,主要描写了广东洋商苏吉士的读书和经商生涯.从编创方式这一角度入手,小说除了人物、情节、语言、主题等基本创作方式之外,其存在着的性描写同样值得关注.

    《蜃楼志》性描写

    《文心雕龙?物色》中"物"与"色"关系刍议

    骆元杏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色》在《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刘勰通过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来讲述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分析外界"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现拟进一步探究"物"与"色"的内涵,阐述在创作过程中"物"与"色"的交相互融的关系,呈现出"物"与"色"的有机统一.

    物色情以物迁与心徘徊心物交融

    观陈维崧及阳羡词派对清词中兴的影响

    秦子彧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词的发展又呈现一种繁荣的趋势,清词的中兴离不开自由的题材和新的文体创作形式,而陈维崧正是促进这两个条件成立的关键因素,他开创的阳羡词派又以豪放的词风一扫清初词坛的艳丽萎靡,为词的创作主题增添了新内容.

    清代填词图陈维崧阳羡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