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虫"意象的生命意识探寻

    李莹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是文学中重要的表达方式,是诗人情感和客观物体的融合.解读诗人意象对研究其作品和思想情感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典籍,《诗经》和《列子》中存在很多的意象,其中对于自然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微虫"这一特定的意象群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文拟从这一意象入手,深入探寻其自身审美价值及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意识.

    微虫诗经列子生命意识

    浅析《诗经?周颂》中的祭祀礼仪和文化价值

    刘方蕊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光辉开端.《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颂》诗是周天子及各国诸侯用于宗庙祭典的舞曲、祭歌与颂歌,《周颂》主要是西周王朝歌颂其最高统治者文德武烈的诗,反映了西周祭祀活动的对象、种类、目的,以及祭祀活动的场所和祭祀活动中用的祭品,集中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宗庙祭祀状况和祭祀文化.在祭祀文化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民族先祖原始、淳朴的情感,及其宗教信仰.在祭祀中体现出来的"礼"的制度成为孔子等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并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走向.本文旨在通过《诗经•周颂》的具体内容分析,探究周人的祭祀礼仪及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

    《诗经•周颂》祭祀礼仪文化意义

    德化、礼乐与权威:唐前期李姓皇帝御制诗的人主心态历时考察

    唐莘欣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帝王的心态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心态,国家的繁荣与否又影响着帝王的心态.中国古代繁荣时期有很多,最出名的莫过于唐代,唐代的贞观之治为人熟悉,繁荣的景象离不开帝王的统治.德化、礼乐与权威在每一个帝王在位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展现,甚至同一个帝王在其在位的不同时间,心态不同,对于德化、礼乐与权威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就造成了不一样的国家景象,帝王在不同时期作的诗不仅是心态的展现,也是对于国家要求的展现.

    心态帝王统治

    再读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杨玲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篇里家国情怀一直是主旋律.但他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也是学者们历年来所关注的.一首钗头凤将陆游、唐婉的爱情呈现在后人面前.前人研究在谈论其爱情悲剧的缘由时倾向将悲剧归结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探讨陆、唐两人坎坷的爱情.本文从女性角度剖析陆游的钗头凤,分析了陆游的软弱,愚孝等性格特点,认为他对唐婉的爱是自私的.

    陆游唐婉爱情悲剧再读

    浅论《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桑婧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滥觞,全面、详细地记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社会风貌.风、雅、颂三部分中《国风》部分占比最大,而其中又以近五十首的爱情诗独领风骚.《国风》将那个时代女性的举止风貌、生活习俗、社会地位、人品性格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本文遵循女子的情感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女子在爱情中呈现出的独特人物形象,深层次解读作品,探究其中蕴含的多角度的女性人格魅力.

    《诗经•国风》爱情诗女性形象

    中日两国"冰雪"相关的民间故事之对比研究

    李訦祎尹胜男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中日两国文化虽相似但也有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各个方面.虽然两国地域、气候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却都流传下来了很多关于"冰雪"的民间故事.本文从同样被称为"雪国"的日本北海道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中寻找蛛丝马迹,分析同为"雪国人"文化内涵的异同.

    民间故事中日对比文化内涵冰雪

    《西游记》日译本的诞生

    谢镐阳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16世纪明朝成书的名著《西游记》在江户时代传入日本,自小说《西游记》传入日本之后,以首个日译本即和刻本《通俗西游记》为开端,《西游记》故事自近世以来不断地被翻译改编甚至被借鉴进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并通过小说和绘本等多种形式为日本民众所熟知.时至今日,《西游记》在日本不断地被翻译和本土化的过程中,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将以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的传日为起点,以时间顺序概述西游记故事以及《西游记》小说在日本的传播和翻译史.

    日本汉学《西游记》翻译史

    论影响庾信后期文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张越
    79-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庾信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既以"清新"标称,又以"萧瑟动江关".纵观他前后期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在思想内容,风格特征还是心智情绪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庾信前期作品受南朝主流风气的影响,整体风格绮艳浮华;而后庾信经历了南北朝的板荡,人生经历的多元丰富使得后期风格变得沉郁悲怆.这些变化与其所处南北朝环境的复杂性及其个人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庾信作品风格社会环境生活经历情感心态

    "他人即地狱"——对《在路上》的存在主义解读

    陈奕佐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路上》(1957)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自传性小说,它被看作是"垮掉的一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嬉皮士运动的经典之作.在《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垮掉派"被归类为"存在主义主人公".基于此概念,本文拟从存在主义视角入手,具体借鉴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他人观,从他的名言"他人即地狱"入手,得出人际关系恶化的原因在于"缺少自我认知"、"行为不负责任".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萨尔、狄安这两位主人公的人际交往进行研究,洞悉二者与他人关系恶化或修缮的原因,洞悉他们的变化与成长,从而进一步理解书中的存在主义内涵.

    萨特存在主义《在路上》"他人即地狱"

    论陀氏《地下室手记》中的审丑意识

    王悦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果说审美建立在理性基础上,那么审丑则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中含有大量审丑现象,这与创作主体具有审丑意识有关,他创作中的审丑意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人性本恶的反映;二是对人性扭曲和变态心理的发掘;三是对极端理性主义的反驳.本文试从《地下室手记》这一部作品来探究作家的审丑意识,并分析人性的本质.

    审丑自然为恶人性扭曲理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