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文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周贵玉

旬刊

1002-2139

qnwxj@vip.sina.com

0452-2429996

161006

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青年文学家/Journal The Youth Writers
查看更多>>《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探微

    高俊杰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在各类文化中,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彰显了人类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可以陶冶情操、塑造灵魂.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所以古代文学作品也十分璀璨.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弘扬、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发挥古代文学的价值,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面向现实,具有心怀天下的文化担当,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古代文学文化担当传承发展

    《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中隐喻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郭璐璐范旭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神魔小说,语言中包含了丰富的隐喻.研究发现:针对《西游记》中的隐喻翻译,一方面要尊重源语作者,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质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关照目标语读者,采取恰当的补偿手段,将源语中隐藏的文化内涵有效翻译出来,为目标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西游记》隐喻翻译策略

    《世说新语?德行》中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呈现

    侯冰玉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全书分门别类,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共一千二百三十则,主要记录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期间士族阶层的言行举止和逸闻轶事.将《德行》作为全书之首,可见当时名士对自身内在修养的极度推崇.本文主要从人物自身言行、他人评价、对比分析、多篇呈现等四个部分阐述《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人物形象.

    士人人物形象言行

    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写作研究

    蒋扬帆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芭蕉作为自然界中代表性的写作题材,凭借其自身外形特征显著、开发价值较高的优点,成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角色.但由于芭蕉生长和分布的局限性,芭蕉进入文学创作领域较晚,在东汉时期才成为文学表达的参考,在唐宋时期出现鼎盛的局面.本文分析芭蕉意象出现和在唐宋发展的情况,了解芭蕉色彩和形态的美感,以期更加深入地展示芭蕉文学的意象和面貌.

    唐宋文学"芭蕉"意象写作

    诗语皆画语——从《二十四诗品?典雅》谈《桃花双禽图》

    李佳欣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诗和画这两种艺术表达形式而言,都是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品质于一身,中国古代绘画中蕴含着诗性思维和哲理,而诗句又是描摹绘画之美的最佳见证.《二十四诗品•典雅》所蕴藏的庄重典雅与古朴简约之美,与清代画家王武的《桃花双禽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诗、画同源共情的审美体验,以《二十四诗品•典雅》解读《桃花双禽图》的创作风格,以求产生"文以达吾心、画以示吾意"的审美诉求.

    典雅花鸟画意境直觉意象

    关于《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人物形象再探讨

    任勇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第三回较为全景地呈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征,本文主要从形象塑造、形象特征及其原因几个方面对黛玉人物形象进行再分析探讨.

    《红楼梦》林黛玉再探讨

    康僧会汉译佛典与越南民间故事关联研究

    阮鸿璜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僧会高僧祖籍康居国,在越南出家学佛,公元247年来到建业传播佛教.《六度集经》和《旧杂譬喻经》是他今存最具代表的作品,对越南民间口头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越南民间故事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将从"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乌龟让老鹰带着自己飞"等类型故事,与越南民间故事进行比较,论析佛教故事在越南蜕化演变的过程.

    康僧会汉译佛典越南民间故事关联

    庄子的为人处世思想探析

    谭书姣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在为人处世上,他有着自己的理解,主要表现在顺人顺物,保全自身的活命思想、忘形忘体,立德于心的"道"论、似水学鱼,从容自在的"逍遥"观三个方面,对当今社会中人的生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有着重要的启迪.

    庄子处世思想活命逍遥

    从"花""云""门"意象看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生态美蕴

    汪之瑶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盛唐诗人王维深受儒家"仁爱之心"、"尊重天时"、"安贫自乐",道家"天人合一"、"物无贵贱"等古代生态观的影响,在其山水田园诗中的"花"、"云"、"门"意象传达出了"尊重自然、相依共生"的自然生态美学意蕴、"以仁爱人、和睦相亲"的社会生态美学意蕴、"忘却贪欲、回归本真"精神生态美学意蕴.王维的生态美蕴,对于我们及时反思当下的生活状态及精神世界,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王维山水诗歌生态美蕴

    也谈《长恨歌》中的李杨爱情

    王谛郡凯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恨歌》是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时与好友出游至马嵬亭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有感而作.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从杨玉环入宫承宠到明皇神游仙境遇贵妃,都写得有声有色,富于情韵.在我看来,"恨"应是诗歌的主题,作者是在为杨贵妃诉说内心的不平,他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悲剧爱情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