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少年体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少年体育
青少年体育

月刊

青少年体育/Journal Qing Shao Nian Ti Yu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探究

    刘璐衡阳张洁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思政教育融入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作用。健美操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核心之一。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背景、内涵和价值,分析了高校健美操课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健美操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的现状,挖掘了健美操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实践的路径,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堂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健美操课程高校教学

    高校公共体育足球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

    周伟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归纳总结法、调查问卷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湖北高校公共体育足球课程为基础,挖掘高校足球训练和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当前湖北高校足球课程思政存在体育育人意识相对滞后、足球课程思政建设不足和课程改革未能到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学文件、课堂教学和考核评定 3 个方面提出公共体育足球课程思政的优化策略,旨在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足球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校园足球文化健康发展,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力量,提高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足球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国防精神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以小学投掷项目教学为例

    林济东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国防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聚焦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国家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鉴于体育运动与国防教育具有许多共通之处,将国防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投掷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树立起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信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国防教育在小学体育投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进一步分析了国防精神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投掷实践活动要融入国防观念与爱国情感,拓展教学手段,提高投掷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防教育小学体育教学投掷课教学策略

    青少年羽毛球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与路径

    闵武凌
    35-3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在青少年羽毛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通过研究羽毛球运动本身的特点以及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指出在羽毛球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本文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青少年羽毛球教学中,可以帮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青少年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等。体育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强调团队协作,培养集体精神;注重规则教育,培养公正意识;挖掘运动精神,培养意志品质,从而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青少年羽毛球教学思政元素

    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育人价值研究——以中华射艺课程为例

    平少康
    37-3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教学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索并分析中华传统体育课程中的育人模式,特别选取历史悠久的中华射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本文致力于构建中华传统体育课程的"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挖掘这一模式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养成道德品质礼仪、塑造鲜明个性及提升身心综合素养方面的价值,并结合西方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将德育的精髓、礼仪的规范与体能锻炼的实效巧妙地融入中华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之中,既丰富了中华传统体育课程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也为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有效地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期望这套教育策略与实施方案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中华射艺立德树人

    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研究

    江海潮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创新性地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本文首先介绍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随后,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以及在此背景下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与瓶颈,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路径,包括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培养效率,引入市场化机制以提高体育产业化水平,重视青少年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推进智能化体育教育,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升培养质量等。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些创新路径的具体实施方法,旨在为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数字经济青少年体育体育后备人才

    社会学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朱宇陈胜龙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社会学视域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现状、赋能机制以及优化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新时代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思考。研究认为,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面临着多重困境,包括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制度建设的不健全、家—校—社联动的不足、体育场地设施的短缺以及文化助推力的匮乏。基于政策、制度、参与主体、环境与文化等多维度的赋能机理,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策略,以帮助青少年实现健康全面发展,力求为青少年打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发展环境。

    社会学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年际变化趋势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2010-2021级为例

    方师平梁英
    47-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年际变化趋势,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 2010 级、2011 级、2013 级、2017 级、2019 级、2021 级共 6 届大学生大二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测试指标进行动态分析,以揭示其年际变化规律并提出对策。结果表明:①大学生身高和体重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女生身高变化差异小于男生,体重变化差异大于男生;非正常等级的体重指数(BMI)值逐年上升,而正常等级的BMI比例则逐年下降。②男、女生肺活量均呈降低趋势。③男、女生 50 m跑成绩呈逐年提升的趋势,长跑成绩则逐年下滑;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均呈逐年下滑趋势,且男生的下滑尤为明显;男生引体向上成绩近年来有好转但远低于及格标准,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呈逐年提高趋势;坐位体前屈成绩男生呈回升趋势,而女生则呈下滑趋势。针对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本文提出应健全大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保险机制、加大测试仪器的保养维护力度、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提前防控"特殊人群"在体质测试中的安全问题等对策措施。

    大学生体质健康年际变化

    身体自尊视域下体育锻炼对羞怯的影响研究

    于永亮宫坤李玥盈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羞怯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正逐渐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产生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能够缓解个体的羞怯心理,提升其身体自尊水平,进而对整体自尊水平产生正面影响。在体育锻炼缓解羞怯心理的过程中,身体自尊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羞怯体育锻炼身体自尊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的影响——以山东省232名在校中学生为例

    李艳芳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习倦怠、自尊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自尊在体育锻炼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选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尊量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山东省 232 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自尊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自尊在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和培养良好的自尊水平,中学生可以有效缓解学习倦怠问题,为减轻学习倦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学生体育锻炼学习倦怠自尊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