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少年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少年学刊
青少年学刊

刘丙元

双月刊

2096-0301

qsnyj7296@vip.sina.com

0531-58996678、58996442

250014

济南市经十路16199号

青少年学刊/Journal Youth & Juvenile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把握时代脉搏,贴近青少年生活,力求成为青少年认识自我、适应社会、设计人生、开创未来的良师益友,成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掌握青少年成长规律,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参谋与助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程及其经验

    张良驯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走过了光辉的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中央把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少先队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要素和优先事项,作出及时安排,总结有效做法,使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积极探索中逐步成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从基础教育大格局出发,采取了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针对性措施,更加突出少先队辅导员职能定位的教育性、学习培训的专业性、选拔对象的社会性和政策建设的综合性,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不断深化中更为成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出台全面加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文件,团中央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了新的关于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使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新的顶层设计中走向高质量发展.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呈现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中国式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

    少先队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史少年儿童运动史

    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发展的现实样态及其引领路径

    廖小琴于文敬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需求是人持续成长、提升自我的内生动力.当前青年的精神需求在求知上便捷性与碎片化兼有,在情感上多样性与低质化兼顾,在道德上进步性与失衡化并存,在审美上丰富性与表层化同在,在意义上上升性与模糊化兼具.受数字化的文化生产、虚拟化的社会交际、表层化的道德追求、模板化的审美标准、功利化的评判方式等影响,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发展面临知识获取零碎、人际情感淡漠、道德践履片面、审美价值局限、意义追求片面等现实境遇.强化智能媒介管理、培养社交自主自觉、完善道德榜样宣传、引导个性多元审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引领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精神生活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

    梁宇徐川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体现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能力层面、行动层面等.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二者教育目标契合、内容耦合、功能互补.要从融入内容的针对性、融入方法的创新性、融入意识的主动性方面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

    网络信息安全高校思政课总体国家安全观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教育家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学生培育的三维探赜

    苗义才马德坤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精神动力,也为培育新时代青年学生赋能.教育家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教育救国、建设教育强国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紧密结合.教育家精神中的"坚定理想道德",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培育铸魂立德;"立志躬耕育人",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培育深根固柢;"践行弘道仁爱",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培育启心拨云.基于现实问题,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队伍建设、青年实践活动,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立志明德、成为大才、担当大任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家精神青年学生发展历程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青年新型就业现象背后的就业观透视及应对策略

    周子祺赵雷陈红敏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新型就业现象,折射出新型的青年就业观,主要表现为变化的就业价值观、矛盾的就业心态观、分化的就业目标观.青年新型就业观的形成,受到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网络媒体环境对传统就业观念的解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从就业市场优化、就业观念引导和就业信息治理等方面综合施策,以促进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青年新型就业现象就业观

    "电子爸妈"现象:破解青年亲情维系的迷思

    陈浩然文成豪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亲情维系是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深进的一项社会议题,社交媒体平台构建出"电子爸妈"的新家庭生活形式,引发了舆论争议."电子爸妈"现象的本质是青年与家庭之间存在加速社会之下的时间断裂、悬浮社会之下的空间断裂、数控社会之下的生活断裂,具有诱发青年陷入虚幻的亲情满足、过度的情感消费、断亲的持续发生等潜在风险.因此,提出激发青年自我觉醒、规范媒介传播平台、满足青年合理诉求的本真回归之路.

    电子爸妈青年亲情维系

    符号互动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网红"身份传播研究

    叶恒语杨云霞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网红"是网络社交圈层化发展的文化产物.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分析范式,审视高校"思政网红"身份传播面临的人设管理失衡、受众反馈失范、平台规则失序、社会报道失真等现实困境,提出管控传者"幕后形象"、警惕粉丝"后窗文化"、弱化平台"造星想象"、关怀主体"多重面相"等维护高校"思政网红"身份传播的对策思路,以期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符号互动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政网红身份传播

    数字时代青年网络交往行为的异化与应对

    杨超谭晓玉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互联的方式,青年个体被数字符号化,传统的面对面交往模式变为数字化的网络交往模式.随着智能物联阶段的到来与社会数字化的发展,数字资本不断扩张,在数字资本技术化运作与数字技术资本化运作相互强化的过程中催生了青年网络交往行为的异化.青年的网络交往行为在资本逻辑、技术依赖和时间角逐中逐渐陷入"自由交往""真实交往""加速交往"的三重幻象之中.消解数字时代青年网络交往行为的异化,必须坚持净化数字空间生态环境、强化青年群体交往理性、加强主流价值观念引导,进而帮助青年走出网络交往异化的制约.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青年网络交往异化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

    韩璐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后,存在的不确定法律概念为部分条文带来了理解与适用的问题.但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必然的,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引导,《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基于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考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法律概念,以此赋予相关执法部门更多的裁量空间,更好地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为更好地实现法律制定的初衷,建议从形式法治的目的出发,从裁量标准、内部救济、外部救济三个层面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控制.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不确定法律概念未成年人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