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科技
气象科技

徐祥德 王晓云

双月刊

1671-6345

qxkj@cams.cma.gov.cn

010-68407256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气象科技/Journal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现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气象局主办,大16开,双月刊(6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气象科技》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气象局主办的综合性气象科技刊物。刊载关于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大气科学及相关科学各领域的专题研究论文,并报道城市环境、大气探测、气象业务与服务等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气象科技》是中国气象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等数据库的源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FloodArea模型的成都主城区内涝风险评估

    邓国卫孙俊徐沅鑫徐金霞...
    265-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成都主城区为例,运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内涝灾情资料,通过多种常用分布函数的对比,选出重现期降水估算的最优函数,采用Pilgrim & Cordery法推求研究区的小时雨型,然后结合改进的基于FloodArea内涝模型,开展了 24 h历时20、30、50、100 a 一遇降水情景内涝模拟,并利用修订的内涝公路风险等级标准和财产损失曲线,探讨100 a 一遇降水情景下内涝交通风险等级和居民室内财产损失风险.结果表明:①GEV(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分布函数是成都主城区重现期降水估算的最优函数;主城区24 h历时小时雨型呈双峰型,且峰值出现在降水过程前部.②基于FloodArea模型,通过对输入数据或参数的改进,能够较好模拟城市内涝空间分布;各降水情景模拟结果显示高新南区、高新西区、青羊区内涝淹没范围占比相较其他地区偏高.③24 h历时100 a 一遇降水情景内涝可造成成都主城区86.1%公路长度占比出行困难,其中一级风险公路长度占比为10.5%,二、三级风险公路长度占比分别为27.5%、28.4%,成华区内涝公路风险最高.④24 h历时100 a一遇降水情景内涝可造成居民室内财产潜在损失约占主城区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0.8%,其中武侯区财产损失风险最大,潜在损失占其GDP的1.6%.

    城市内涝风险评估财产损失FloodArea模型成都

    土壤渍水胁迫对华北冬小麦籽粒灌浆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赵花荣张玲任三学齐月...
    27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少雨旱区华北冬麦主产区河北固城站的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通过人工控制灌水形成土壤渍水、高湿、干旱和对照,冬小麦花后通过测定籽粒灌浆进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解析不受阴雨和低温胁迫影响下土壤渍水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形成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冬小麦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持续日数缩短;灌浆期土壤高湿有增产效应,理论产量增产5.87%,土壤渍水出现减产,理论产量减产1.50%;高湿和渍水的收获指数比对照略有提高,并均高于0.5000;干旱胁迫下,收获指数比对照低0.1130~0.1633.北方旱区灌溉解除了气候干旱对作物需水胁迫,晴好天气光照充足,日较差大,作物产量提高,土壤水分是影响北方冬小麦挖掘光温生产潜力和提高单产的关键限制因素.研究结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引起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其是科学评估旱、涝灾害对北方旱区农作物的影响有一定参考意义.

    冬小麦灌浆速率产量渍水干旱

    基于灾害风险理论的湖北水稻高温热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李世刚王东仙刘可群刘志雄...
    28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热害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科学评估热害风险是防灾减灾的基础.本文利用近6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湖北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基本理论,建立了包括影响水稻结实率关键期的热害强度、灾害发生时承灾体实际暴露度、灾害脆弱性等因素的高温热害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了风险分析与区划.结果表明:高温天气出现概率高的时段是7月下旬,其中7月第6候为最高.从高温热害风险指数上来看,7月第3候抽穗开花水稻的热害风险最高,此后随时间的推移,热害风险降低;湖北现行的一季中稻抽穗开花期处于风险较高的时段,推迟5天其热害风险指数可下降20%左右;推迟15天以上热害风险指数将降低50%以上.江汉平原稻区是湖北高温热害风险低发地区,鄂东南及鄂西北地区是热害风险高发地区;针对各区热害特点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

    水稻高温热害风险分析区划

    辽宁省蓝莓潜在适生区

    谭丽静范佳文王楠王吉慧...
    297-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蓝莓生物学特性和环境要求,建立起包含地形、土壤、气候三方面共11个指标的辽宁省蓝莓潜在适生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系统聚类分析法,开展辽宁省蓝莓潜在适生区划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的辽宁省蓝莓种植适生区面积分别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1.68%、60.86%、78.16%,土壤条件对蓝莓潜在分布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②从综合区划来看,辽宁省蓝莓适生区面积约为7.628× 104km2,占辽宁省总面积的51.54%,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大部地区以及辽东湾西部沿海地区,其中辽河平原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不建议大规模发展蓝莓产业,建议将辽东半岛和辽东湾西部沿海地区作为辽宁省蓝莓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③运用系统聚类法,将辽宁省59个县(市)区进行了二级区划,分为潜在适生区3个亚区和非适生区2个亚区,其中潜在适生区第1亚区在自然条件上具备明显的种植优势,非适生区第2亚区蓝莓种植条件最不理想.区划结果与现有蓝莓种植区较为吻合,可为辽宁省蓝莓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蓝莓潜在适生区指标体系GIS区划

    稿约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