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科技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科技进展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气象科技进展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许小峰

双月

2095-1973

amst@cma.gov.cn

010-68409927

100081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陪训学院

气象科技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 《气象科技进展》是由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主办的气象科学领域综合性期刊,2011年6月创刊,为双月刊杂志。《气象科技进展》通过多个栏目阐释气象及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是一本面向多领域读者,以学术评述和前沿信息扫描为特征的专业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未来发展展望方面的学术论文,杂志还概括了最新的气象学及相关学科的新动态、新问题和新趋势的探讨与评论,重要学术会议或业务活动的信息和报道,以及书刊评介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编语

    许小峰
    1页

    2023年夏威夷毛伊岛火灾事件的初步分析

    翟薇高伟超李雁贾朋群...
    2-9页

    全球及中国海洋气象数据产品研发进展

    曹丽娟陈丽凡廖志宏张冬斌...
    10-1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来源海洋气象观测数据,制作高质量、长序列的海洋气象数据产品是海洋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及数值模式同化等业务及科学研究应用的重要支撑,对提升海洋气象业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海洋气象数据产品属性、产品生产技术流程及应用等方面,系统概述目前全球代表性海洋气象数据产品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海洋气象数据产品;从产品研发计划、数据共享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海洋气象数据产品研制及应用建议。

    海洋气象数据产品数据服务

    我国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程建设成效与高质量发展分析

    冷春香谭娟钱传海陈飘...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程是依据《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2025年)》、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设立的重要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一期工程实施,初步构建了涵盖综合观测、预报服务、信息网络及综合保障等的海洋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工程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初步显现。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一期工程建设虽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仍存在海洋气象观测密度不够、预报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不足、服务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本文旨在全面总结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一期工程建设成效,深入分析目前海洋气象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系统梳理海洋气象业务发展需求和趋势。这对于推动我国海洋气象业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等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气象综合观测预报服务

    全球海洋气象导航业务和技术研究进展

    黄萧霖徐晶金铸钰鲍瑞娟...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气象导航是指为船舶从确定的出发点到目标点之间的海上航行规划出最佳航线的过程。该过程需根据船舶航行任务设定优化目标,如时间最优化或能效最大化等,结合船舶航行所在海域的特性、气象预报数据、船舶性能、技术条件和航行要求等约束条件,为船舶规划从出发点到目标点间安全、省时、节能和经济的航线,实现航行的最佳效果。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海洋气象导航业务及航线规划技术进行调研,综合考虑了海洋水文气象要素和海上灾害性天气对船舶航线的影响,以及在航线规划中规避风险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航线规划优选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未来进行展望。

    海洋气象导航航线优选航速优化

    推动中国海洋气象学发展的两位大师——第Ⅱ部分:王彬华的故事

    傅刚
    40-45页

    海气耦合动力学理论的系统整理——《海气耦合动力学:从厄尔尼诺到气候变化》评介

    王璐
    46-47页

    2022年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运行进展——以《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报告卡》为视角

    陈飘
    48-49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局地极端强降雨的大气环流条件及其可预警性分析

    庞绮汶余晓健郭瑞玲巢婧华...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ERA5(0。25° × 0。2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8月1日17:00-19:00发生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局地短时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时暴雨发生的环流背景是前倾槽配合850 hPa的切变线;中层强的上升运动和低层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本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地面长时间存在的气旋性涡旋和辐合区可能是造成此次强降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还对此次极端强降雨的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了工作经验,为今后重大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极端强降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暴雨预警信号多普勒雷达特征

    锡林浩特地区季节性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赵晓英张利君李艳苏岩...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冻土的影响,基于锡林浩特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21年的逐日冻土深度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相关性检验、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季节性冻土冻融日期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的气象因子,建立冻土深度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大冻土深度以-1。75 cm/(10 a)的速度变浅;年代际变化呈"V"形分布,20世纪70年代平均冻土深度最深,90年代平均冻土深度最浅,总体为深—浅—深的变化规律;1983-1988年冻土深度有强突变发生;最大冻土深度的主周期为28 a;冻土冻结日期变化趋势不明显,消融日期有提前的趋势;最大冻土深度与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40 cm地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气温和40 cm地温是影响季节性冻土深度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可以预测锡林浩特地区的冻土深度,为地方修建铁路、埋设取暖管道等与冻土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同时,研究冻土深度的气候变化响应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业生产,促进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季节性冻土响应锡林浩特草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