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经济评论
区域经济评论

月刊

2095-5766

qyhl@public2.zz.ha.cn

0371-63936003

450002

河南郑州市文化路50号

区域经济评论/Journal Regional Economic Review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企业管理专业刊物。研究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探讨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范式构架

    金碚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属于发展经济学领域,即假定经济体处于发展历史进程中.当经济学范式结构向"史观—微观—宏观—域观"变革,区域经济学研究就成为特别适应的学术领域.在区域经济学的范式承诺体系中,经济行为和经济秩序,不仅具有经济理性因素,而且具有文化因素(包括非理性)和制度因素.这也正是域观经济学范式承诺所具有的基本特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依托于新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将重塑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将是全方位的.社会目标优先的市场经济机理,在区域经济观察和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社会目标优先,必然会推导为伦理优先,选择符合伦理的市场经济范式,才能建构起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经济运行机理和行为规则.区域经济学对新质生产力率先发展地区的研究,将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协同研究的前沿.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学范式

    面向"十五五"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王玲杰陶宏展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历史性和长期性的国家重大战略.五年来,黄河流域在生态治理和经济格局上不断优化,时空特征加快演进,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但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面对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推进路径上应重点以"两山论"引领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区域一体化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以内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开放、以文旅深度融合推进黄河文化繁荣发展.着眼中长期,谋划"十五五",前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应围绕流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抓好"统筹",围绕"十五五"规划、"两步走"战略做好"衔接",围绕毫不动摇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全面创新育强"动能",围绕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战略的对接融入和叠加协同提升"势能",围绕治理现代化在深化流域规划体系、政策体系联动中提高"效能",以大保护、大治理推动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打造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思路前瞻

    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区域经济学

    魏后凯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区域经济学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有别于西方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学是立足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区域经济现象和实践经验进行理论阐释,探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及区际经济关系协调的经济科学.它是针对发展中大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政策与治理,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结构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区域经济学,必须面向高质量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共同富裕,针对区域经济中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揭示区域经济现象、形成机理和演变趋势,建立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研究逻辑范式和理论体系,推动形成适应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使中国区域经济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中国特色中国经济学新区域经济学

    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迟福林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对日益复杂的地缘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变化,面对全球性危机叠加的严峻挑战,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坚定推动高水平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既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抉择,也是更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举措.随着世界格局的复杂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最具革命性、结构性的变化.在这个大背景下,国际经贸规则开始出现重大变化,制度型开放成为高水平开放的突出特点.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区域发展战略演进:历史回顾、现实逻辑与未来展望

    叶振宇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先后经历了区域平衡发展、沿海优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深刻的历史意涵和明晰的战略意图.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不仅能够揭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由来,和中央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战略意图,还能从中探究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演进的现实逻辑.从发展理念、战略格局、空间形态和区域政策等方面对区域发展战略未来方向进行前瞻性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深入实将更加充分展现大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逐渐形成的动态全景,这也意味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还有优化、完善的空间.

    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战略现实逻辑未来展望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黄寰陈泳向张秋凤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中国成立75年来,科技创新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改革,再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直至当前高质量发展多个阶段,在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的同时,国家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的强大作用.未来,我国要构建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高效科技管理体系,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进行科技创新系统性布局,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两大战略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王小广周擎擎梁雅楠张成...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这既关乎我国大城市群的高水平发展,也关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保障.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中期发展目标上,既要做大做强国家级大城市群的腹地,更要推动大中部地区①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目前,我国大城市群战略腹地建设存在强强合作不足、未形成有序腹地经济梯度、产业分工不够深入等问题;大中部地区战略腹地建设存在中心城市发展较弱、区内国家次级城市群的腹地发展滞后以及县域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偏低导致的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未来,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以优化城市格局全面提升国家战略腹地的城镇化质量;二是倾力打造和完善国家"二主一辅"产业链,"十五五"期间要着力在大中部地区打造第三条产业链(国家战略辅链);三是在生态保障、城乡融合与全面乡村振兴、扩大消费、强大中部交通物流枢纽功能等重要方面要形成中部特色优势等.

    战略腹地城市群大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

    夏杰长刘睿仪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产业集群是数字产业演进的高级形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数字产业集群形成于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实践,以及有为政府与数字化企业的内外推动.政策环境激励、集群内行为主体对数字资源禀赋的高度依赖与共享,组织内自我驱动式创新、多元主体与头雁企业的互动,以及组织内的非平衡性与内在随机性动力构成了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发展可以分为传统要素驱动模式、创新效率驱动模式、新型要素驱动模式这三类模式.进一步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发展,需要深化链群互动与全局规划的战略协同,加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度配合,优化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的良性互动,以全球化视野谋划推动集群科技创新,从而充分发掘集群网络优势,放大数据规模优势,最大程度地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

    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产业集聚

    中部地区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路径研究

    张莉安琪滕永忠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对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具有深远影响.虽然中部地区在粮食生产基础、粮食生产能力、粮食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弱、粮食产业竞争力不强、区域合作基础相对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中部地区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要注重如下路径:优化粮食产业布局、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基础设施、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增强区域协同.

    中部地区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的成就与现实思考

    田学斌李伟烁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在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重点领域,河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与京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及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京津冀肩负着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新任务,从河北的发展视角来看,在经济实力、产业协作、协同创新、人口规模、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充分发挥河北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扩展,需要共享京津优质创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联合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强做优做大民营经济;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协调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世界级城市群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