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经济评论
区域经济评论

月刊

2095-5766

qyhl@public2.zz.ha.cn

0371-63936003

450002

河南郑州市文化路50号

区域经济评论/Journal Regional Economic Review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企业管理专业刊物。研究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探讨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城镇化的困境、实现逻辑与路径选择

    周加来张晓凡周慧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入剖析县域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城镇化的困境、实现逻辑和路径选择是探索城镇化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点.研究显示:第一,县域城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演进,其演进过程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第二,新时期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需要认清理论误区、破除现实困境.认清理论误区在于既要更新县域城镇化概念,辨析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县域城镇化的区别与联系,也要坚持县域工业化发展,避免县域工业化与发展特色经济混淆.破除现实困境在于,一是破除县域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困境,收敛区域差异;二是破除中西部县域产业承接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趋同困境;三是破除县域人口结构失衡、教育养老资源供需失衡困境.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决定了县域城镇化的实现逻辑,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化意味着县域城镇化面临人口优势和结构失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县域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要求县域城镇化重视物质和精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县域城镇化坚持绿色发展.第四,县域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制度保障、新型工业化发展、人口和服务供需均衡、文化传承和绿色发展五个方面.

    县域城镇化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实现逻辑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和收敛性研究

    王家庭袁春来马宁姜铭烽...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显现,过大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运用熵值法、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收敛模型,考察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10-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均实现了增长,但各地区之前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较大;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北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大,长江中游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小;全国以及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特征;全国与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但收敛速度不一.研究结论为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时空格局提供依据,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数字经济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差异空间收敛

    区域协调发展视域下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产业合作的困境与突破

    吴碧波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生产活动紧密联系,二者共同参与全球价值分工、培育新形势下的竞争新优势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选择.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受空间异质性、地区间政策、空间距离等影响,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近年来,内陆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与沿海地区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呈现出来.面对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和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未来应着眼于内陆地区资源禀赋与内生能力、沿海地区辐射带动力的提升,深化区域产业合作机制,破除区域间利益藩篱.

    区域协调内陆地区沿海地区产业合作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三重约束与突破路径

    高昕李国权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受制于体制机制安排的约束,仍普遍面临着土地、劳动、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和需求不足、供给短缺、流通不畅等产品市场结构不平衡的困境.这些困境源于县域产业低端锁定、资源环境约束、市场机制缺位和制度路径依赖的交互叠加.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发展格局,立足于我国经济体量持续扩大和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破解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困境,需要以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基准,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机制、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特色支柱产业培育机制和数字化高效能县域治理机制.

    县城城镇化承载能力机制建构

    "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我国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评价与展望

    安晓明
    14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内陆地区开放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内陆节点城市需要在城市功能方面做出积极响应.通过构建城市功能响应指数,对我国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功能响应状况特征明显:一是响应程度总体不高;二是在城市和区域间存在明显分化.从城市来看,在10个内陆节点城市中,成都和重庆的城市功能响应程度最强,其次为武汉、西安、郑州,西宁垫底.从区域来看,西南地区整体较强,西北地区偏弱,中部地区中等;三是五大城市功能子系统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站在"一带一路"十周年的新起点,我国内陆节点城市要积极主动作为,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融入全球开放大局,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推动丝绸之路数字化、绿色化和创新发展中提升节点城市功能.

    "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城市功能

    成渝地区文旅融合的时空分异特征和空间演进

    赵嫚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8-2021年四川省15个地级市和重庆市面板数据,对成渝地区文旅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探究文旅融合的时空分异特征和空间演进规律,并实证分析影响成渝地区文旅融合的内外因素.研究发现:文旅产业融合度整体处在严重失调阶段,融合水平两极分化,成都、重庆显著领先于其他14市;文旅产业融合度在时间上呈现缓慢增长态势,空间上区域一体化趋势较弱,"虹吸效应"突出,"马太效应"凸显,城市间不存在"追赶效应",高融合度城市融合增长更快,空间关联性呈现下降态势;旅游产业相关要素相较于文化产业要素具有更强的促融合作用.因此,为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应强化落实一体化协同合作机制,聚焦重大项目牵引和文旅数字技术应用,深入实施差异化应用措施,创新文旅深度融合环境支撑.

    成渝地区文旅融合区域一体化影响因素

    人物介绍

    封2页

    区域经济评论 投稿指南

    封4页

    202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普洱学院召开

    平萍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