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经济评论
区域经济评论

月刊

2095-5766

qyhl@public2.zz.ha.cn

0371-63936003

450002

河南郑州市文化路50号

区域经济评论/Journal Regional Economic Review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企业管理专业刊物。研究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探讨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黄阳平黄巍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选取2003-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下依然成立.(2)从具体作用机制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三条路径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三者都起到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3)从区域异质性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不显著.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效率

    我国服务消费新业态发展研究

    符加林岳娜娜黄晓红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背景下,急需以新业态促进新消费,释放市场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当前我国服务消费新业态呈现新趋势新特征,消费群体日益多元化,产业融合成为业态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渐成主导.但总体上看,服务消费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消费能力分层明显、资源分配不均衡、供需结构适配度不高、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应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服务消费需求为目标,顺应发展趋势,缩小地区间服务消费差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消费扩容提质,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为新业态提供更加优渥的发展环境.

    服务消费新业态新型消费

    中国全球城市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

    张林王钦孙永权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城市作为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示范平台,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具有引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影响力等重要作用.中国全球城市规模化扩张迅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发展方式粗放、集约化程度不足、缺乏城市内涵特色等问题.与世界同类城市相比,发展质量仍存在一定差距,合理学习国外先进城市发展经验,能够为中国全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未来,应当遵循新发展理念,客观评价中国全球城市的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在科技创新引领,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权重,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多领域参与国际全球城市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多维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以期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

    全球城市国际影响综合评价实现路径城市等级

    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测度:基于19个主要城市群

    董昕张朝辉刘晓霖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城市群研究主要基于地理学的局部视角,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考量不足,对中国城市群整体发展规律的把握也有所欠缺.基于对中国19个主要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分析,从要素集聚度、发展活跃度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总结中国城市群的整体发展状况,并利用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对各城市群的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解.从总体上看,主要城市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主体地位,但经济带动作用有所下降;从城市群之间的差异看,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差异始终凸显,优化提升类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发展壮大类与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发展壮大类与培育发展类城市群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从城市群内部的差异看,主要城市群内部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且城市群内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有所增强.

    城市群要素集聚经济发展可持续差异分解

    聚焦同城化 加快推动首都都市圈发展的思考

    欧心泉余飞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顺应城镇化发展演变规律,推动同城化发展是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拓展北京发展空间和促进内部功能重整,提升周边交界地区发展水平,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环京周边地区与北京的经济社会联系持续增强,重点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同城化发展具有较好基础,但与长三角等同城化发展成熟的地区相比,其同城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交通通勤能力较弱、产业协同能力有限、要素流通不畅和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可以从强化设施联通、增进服务共通、促进产业协同、深化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加快推动首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首都都市圈同城化通勤圈环京周边地区

    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分析

    段琳琼郝铭赵修研陈常优...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厘清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熵权法、超效率SBM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M等方法,并结合多项时空分析手段对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平稳增长态势,两者耦合协调水平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总体呈现中游>下游>上游的分布格局,未来十年耦合协调度指数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均衡发展态势显著,但区域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应着力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更新与相互机制入手,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互促共荣.

    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黄河流域

    中国各地区内外贸模式及其融入新发展格局研究

    段庆林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各省(区、市)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深刻认识各省(区、市)对内对外贸易特征.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中国各省(区、市)的内外贸模式可以划分为双循环经济、外向型经济、自洽型经济、均衡型经济、内贸型经济、沿边型经济、输入型经济等七种类型.随着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分化,外向型经济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大幅下降,多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能力降低,中国经济发展格局面临重塑.各地区要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要提升国际大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动力,三是要增强经济双循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内外贸模式新发展格局外向型经济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态势评估

    王罗汉王晓莉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相关贸易数据和理论,通过定量测度"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地区和国家对中国主要产品进出口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和预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态势.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形势在沿线地区并不乐观.未来,中国应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高端智库机构,在战略层面"一国一策"构建国际区域科技研发共同体,强化技术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战略对接,引导沿线产业链实现生态体系区域化重构,通过高质量技术升级与供给,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一带一路"倡议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

    RCEP全面实施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影响效应研究

    王建国盛见易雪琴
    14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RCEP全面实施,将直接推动中国开放内容形式、经济社会结构、区域空间格局等方面加快演变和重构,对中国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RCEP实施产生的多维影响效应是多元主体、多方力量、多重关系相互博弈的结果.RCEP的全面实施,在维护经济安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消费潜力、优化经济格局四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效应,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内源结构性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加、区域合作产生的引致摩擦力增强、部分企业转型升级阵痛加剧、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外部压力增大等诸多负面影响效应.未来,应从加速重构区域价值链、布局跨区域产业链合作、强化平台示范引领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培训指导等方面着力,努力放大RCEP全面实施带来的正面影响效应、缩小负面影响效应,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RCEP高质量发展区域合作影响效应

    区域协调发展与交通强国建设——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二十六届年会综述

    李鲁李剑芳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28日,第二十六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在湖南长沙举办.年会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主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强国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与经济韧性、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等进行深入交流,为中国区域经济地理的发展提供了新颖的研究视角,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经济地理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强国区域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