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求医问药(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求医问药(下半月)
求医问药(下半月)

欣格(执行总编)

月刊

1672-2523

qywyxueshu@126.com

0432-66988995,66988759;010-52302788

132011

吉林市船营区解放中路华南小区27号楼3单元24号

求医问药(下半月)/Journal 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采用乳晕环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谢军
    11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乳晕环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乳晕环形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后1年的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患者(87.5%),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晕环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疗效显著、瘢痕隐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乳晕环切口切除术乳腺良性肿瘤满意度对比

    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周立英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例A型胸腰椎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椎弓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的各影像学参数均优于术前,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各影像学参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开放式椎弓螺钉固定术相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面积小和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

    为神经内科高热病人应用冰毯降温的效果观察

    杜月坛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冰毯对神经内科高热病人进行降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高热病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A组患者应用传统的降温方法,为B组患者应用冰毯进行降温,比较两组患者的降温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降温效果显著差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冰毯可以迅速、安全、有效地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为护士节省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量。

    神经内科高热冰毯降温护理

    用手术疗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宫建冬孙丹丹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用手术疗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良者有9例,治疗结果为一般者有2例,治疗结果为差者有6例,治疗的优良率为68%。在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优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良者有11例,治疗结果为一般者有2例,没有治疗结果为差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手术疗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手术疗法骨粗隆间骨折效果

    浅谈小动脉弹性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吕兴旺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动脉弹性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220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220人的体检结果,将其中106例小动脉弹性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将114例小动脉弹性异常的患者作为异常组。同时,我们根据异常组患者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数量将他们分为0亚组、1亚组、2亚组和3亚组共4个亚组,其中0亚组有22例患者,1亚组有39例患者,2亚组有32例患者,3亚组有21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人员和异常组患者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研究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小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异常组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其小动脉弹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通过比较异常组中4个亚组患者的小动脉弹性、小动脉弹性异常数和小动脉弹性异常率我们发现,患者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其小动脉的弹性就越差。结论:年龄偏大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偏高是导致小动脉弹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检测小动脉弹性对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动脉弹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比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长安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45例实验组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为3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性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45例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39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9%,其中有2例患者的疗效较差。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具有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短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效果

    浅谈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移志刚韩志民程铖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进行胆囊切除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为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每日引流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困难性胆囊切除应用意义

    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闫辉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随访9-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组有所缩短,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长管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长管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疗效

    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体会

    焦雪花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7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27例患者被确诊后,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综合性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这2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病情的好转率为92.59%。有1例患者的病情未能好转,后自行出院。有1例患者因年龄偏大、病情较重而死亡,死亡率为3.7%。在治疗前,这27例患者平均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和血糖水平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治疗后,这27例患者平均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和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因身体代谢出现紊乱,极易并发急性胰腺炎。只有尽早对此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才能有效地缓解其病情,降低其死亡率。

    糖尿病急性胰腺炎合并症综合治疗效果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王美菊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疗效,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84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占患者总数的84.00%;有3例患者发生死亡,占患者总数的3.00%。通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SaO2、6min步行试验结果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有83.51%的患者恢复至0级和1级,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1.00%(χ2=37.7312,P=0.0000)。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只有对患者进行早期诊疗和综合治疗,才能起到良好的疗效,这对防治并发症的出现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分析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