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求医问药(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求医问药(下半月)
求医问药(下半月)

欣格(执行总编)

月刊

1672-2523

qywyxueshu@126.com

0432-66988995,66988759;010-52302788

132011

吉林市船营区解放中路华南小区27号楼3单元24号

求医问药(下半月)/Journal 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注射针四穴密刺液体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邱斌唐小波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用注射针四穴密刺液体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治疗组患者采用注射针四穴密刺液体刀的方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痛点注射针密刺液体刀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注射针四穴密刺液体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注射针密刺液体刀治疗临床研究

    浅析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杨志清
    24-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对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儿童缺乏运动以及儿童日常摄入的高能量食物过多等。儿童一旦发生肥胖,不但会影响其身体健康,还会对其生长发育、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以及活动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儿童期的肥胖可能进展为成年期肥胖,严重者还可增加儿童成年以后发生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因此,对于单纯性肥胖患儿,我们必须全面地了解其发生肥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原因预防对策

    对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易倩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探寻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在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有克罗恩病患者20例,其男女之比为1.4:1,其中包括回结肠患者8例,结肠患者5例,末端回肠患者7例。在本组患者中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其男女之比为1.55:1,其中包括直肠炎患者10例,左半结肠炎患者15例,全结肠炎患者10例,直乙状结肠炎患者35例。与以前相比,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克罗恩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其症状较轻。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可加强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这在探寻炎症性肠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

    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引入PBL教学法的效果观察

    牛慧军尹宝靓李慧智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引入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60名实习护士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名实习护士。我们对对照组的实习护士进行常规带教,对观察组的实习护士使用PBL教学法进行带教。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情况。结果:经过考核我们发现,观察组实习护士的专业实习成绩为94.28±5.03分,对照组实习护士的专业实习成绩为84.02±6.04分。观察组实习护士的专业实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护士,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引入PBL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实习护士的核心能力。此教学法值得推广使用。

    妇产科护理带教实习护士PBL教学法核心能力

    浅谈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陈俊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康复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14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干预,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制定科学的服务计划,定期随访。结果: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健康干预以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自我保健意识以及社交主动性都有明显改善,和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社区康复干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社区康复干预慢性胃炎临床效果

    对基层医院6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吕雅丽李建华张宗欣
    29-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分析对其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此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脑梗死好发于男性,多发于50岁以上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为小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此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眩晕失衡、恶心呕吐最为常见,约有7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上述表现。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可出现较重的眩晕症状。本研究中有46例(80.7%)患者在发生眩晕后需卧床休息,不能起身,并伴有呕吐频繁、不能进食的症状,平均在发病6.2天后方可独自行走。本研究中有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其症状主要为单纯头昏、头痛、双下肢无力、恶心呕吐,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在本研究的患者中,发病时间小于72个小时的患者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约有50%的患者未能检出梗死病灶。我院TCD对后循环颅内段病变的检出率低,在对后循环颅内段血管进行评价时以采取头CTA或 MRA检测为主。结论:中老年患者若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以眩晕失衡、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且症状持续加重或有不典型的表现,应考虑其有发生后循环缺血的可能,应及时为其进行头MRI﹑ CTA或MRA检查,以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小脑梗死临床分析

    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贾伟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胃肠道外科进行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意外脱管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精神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和意外脱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疼痛症状的得分、焦虑症状的得分和恐惧症状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和意外脱管率,缓解其疼痛的症状和焦虑、恐惧的情绪,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胃肠外科管道护理循证护理非计划性拔管

    浅谈时间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向阳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糖尿患者进行时间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时间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54/6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4/6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过程中,为糖尿病患者实施时间护理,有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

    时间护理糖尿病临床效果

    浅谈提高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方法

    程索华王萌刘应刚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精神科近年来的护理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的方法。结果:近年来,我院精神科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面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只有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才能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

    董淑华徐秀娥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型,以便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7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结果:本组27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有菌痢45例,阳性率为16.2%;轮状病毒感染188例,阳性率67.6%。不同性别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3岁年龄组患儿与<6个月年龄组以及3岁~6岁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转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多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