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软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软件
软件

何新贵

月刊

1003-6970

zazhi@188.com ; cosoft@vip.163.com

010-68920892

100044

北京市3108信箱

软件/Journal computer engineering & Softwar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软件》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子学会主办国际权威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标准刊号:12-1151/TP,国际统一刊号:1003-6970,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发行170余个国家,国外发行代号:M8992。同时配发《软件》杂志国家正式电子版刊号:12-9203/TP,期刊配增光盘版。《软件》杂志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竭诚欢迎来稿!录用(优质)稿件免费发表!发表周期短!  《软件》杂志主要面向从事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开发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各大专院校师生、计算机爱好者。致力于创办以创新、准确、实用为特色,突出综述性、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报道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在科研、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为国内外计算机同行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软件》杂志注重刊登反映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开发应用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创新应用的文章。主要栏目包括:最新技术动态、综述、专家论坛、软件技术、基金项目论文、学位论文、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体系结构与高性能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信息与通信安全、计算机图形学与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与识别、嵌入式软件与应用、自动控制、测控自动化、管控一体化、嵌入式与SOC、算法与计算复杂性、分布式计算与网格计算、存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研究、神经网络、应用技术与研究、计算机教育技术交流及其他相关内容。 《软件》杂志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国内读者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国际读者分布在北美、西欧、韩国、日本以及我国港、澳、台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几年来高水平的论文刊登数量明显增加,各类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刊登数量已超过30%,各项指标在我国自然科学自动化、计算机类(TP)多种期刊中排名前列,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自然科学杂志之一。 《软件》杂志在我国计算机界有广泛的作者群体,主要稿件来源单位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福州大学、安徽大学、西北大学等全国数百所重点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航空、航天、电子、中国水电、中国建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重点研究院所等。 该刊的编委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十所知名大学和多所重要研究所,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外籍专家共100余位著名教授或研究员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园区碳中和与碳汇监测物联网平台设计与展望

    何芳藏奕铭张伟陈瑞军...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园区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工业物联网平台作为推动园区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具有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优化管理等功能.本文进行碳中和园区工业物联网平台的设计与展望,阐述其关键设计要素、技术架构和功能场景,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工业园区碳中和与碳汇监测物联网平台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碳中和园区工业物联网平台设计要素技术架构

    智慧城市云平台分布式异构数据安全共享方法

    洪伟杰郑建峰黄传伟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异构数据在共享中的安全性,保证数据的稳定、持续传输,本论文以某智慧城市为例,对其云平台分布式异构数据安全共享方法展开全面设计研究.首先读取数据文件,解析XML、JSON、CSV等格式,进行智慧城市云平台分布式多级异构数据转换;其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客户端、服务代理分布的布置,建立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共享模型;最后构建认证机制,验证用户身份、授权访问权限,引进对称加密算法,实现数据共享中的服务安全认证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共享传输中数据丢失等异常问题,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应用效果较好.

    智慧城市共享方法安全异构数据分布式云平台

    基于数据驱动的全流程监控分布式过程研究

    黄林泽吴瑧言陆慧赖莉敏...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监控方法SER统计量均出现了显著波动,故障检测数量不全,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全流程监控分布式过程.该方法首先将不同的子单元转换成一个无向图模型,计算节点的相似度水平,将图模型单元进行分解,分析每个子变量的相互关系.其次在每个子变量上构造一个包含所有训练样本的最小体积三维曲面球体,计算与三维曲面球体中心之间的距离范围,检测故障的发生.最后采用贝叶斯的策略得到全局监测结果,与变量控制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运行状态,从而完成监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采样过程中,SER处于正常状态,引入故障后也均未超越红色线,且经过12次测试,得到的故障检测数量均与实际故障数量相同,达到良好的监测效果.

    数据驱动全流程监控分布式系统故障

    基于智能联动与高效数据处理的辅助决策系统设计

    包开阳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化工园区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存在的响应时间长、决策准确性不足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化工园区的应急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智能联动与高效数据处理技术,构建了API网关、前端交互、后端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支持等模块.系统通过自动协调多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与处理,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快速响应与精准决策,特别是在有毒气体扩散模型的仿真和异常检测方面表现出色.该系统在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数据处理效率和决策准确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智能联动数据处理辅助决策应急响应

    融合联合亮度与对比度处理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

    孙艺张宝菊张博张翠萍...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联合亮度与对比度处理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旨在解决传统低照度增强算法中存在的照明不均匀亮度低,对比度差,图像细节信息丢失等问题.首先引入了同态滤波去除噪声;其次将经过同态滤波处理后的低照度图像进行分开处理,对于子图像1进行了从RGB空间转换为HSV空间,并对V通道进行联合亮度增强;对子图像2进行了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处理;最后将子图像1和子图像2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最终的增强图像.应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指标进行多种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相较于其他对比算法能更好地提高低照度图像的质量和视觉效果.

    图像融合低照度图像图像增强Retinex算法

    面向公路和港口的数字孪生底座能力平台设计与实现

    王成钢刘天鹏李长亮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内智慧公路和智慧港口迅速发展,数字孪生成为其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技术路径,但该技术存在不同应用场景重复建设、实施成本高的问题.本文对数字孪生底座能力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平台架构和功能的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以服务化、组件化形式提供各种数字孪生共性支撑能力,可以切实提升公路和港口行业场景应用的实施效率,降低项目实施成本.

    数字孪生智慧交通智慧港口unity组件化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交互式阅读理解系统设计

    吉宇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交互式阅读理解系统成为提升阅读体验和效率的重要工具.针对现有系统无法有效利用阅读上下文信息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交互式阅读理解系统,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时交互式问答、个性化学习路径和阅读进度跟踪的系统设计方案.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功能与性能.本研究为提升阅读理解效率提供了新途径.

    上下文感知交互式阅读理解系统设计运行测试

    基于专用大模型的智慧教学助手研究

    左桢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专用大模型的智慧教学助手,探讨了其技术路线以及在智慧教室中的应用价值.文章首先指出了专用大模型的重要性和优势,分析了现有智慧教学助手的不足,其次,详细介绍了基于专用大模型的智慧教学助手的技术路线,最后总结了其对智慧教室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专用大模型智慧教学助手智慧教室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辅助评标系统设计与应用

    计敏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设计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辅助评标系统,提高评标质量,减轻评标专家不必要工作量.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借助招标投标领域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海量交易数据,实现规范化流程和智能化评标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设计背景、系统架构以及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辅助评标系统能够显著降低专家自由裁量和主观判断的风险,保证了评审尺度的统一性和评标结果的公正性,确保评标结果可信、可靠.

    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评标招投标

    计算机软件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优势与实践研究

    赵丽娟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建模作为连接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桥梁,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以及经济管理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手工计算与计算机软件处理的差异,揭示计算机软件在数学建模中的显著优势,并结合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实践案例,展示计算机软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计算机软件数学建模应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