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蒋作君

季刊

1672-2302

rdbyjscxzz@163.net,rdbzz@163.com

0551-62864635,0553-3834437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377号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东楼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猴痘病毒B.1谱系遗传分支、毒力基因及蛋白功能

    林思宇陈芳罗语思张科...
    1-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以来,猴痘疫情在全球暴发和流行.相较以往的猴痘病毒,2022年流行的猴痘毒株传播能力和宿主适应性等明显增强,猴痘B.1谱系毒株已成为全球猴痘疫情流行的主要毒株.为此,本文对猴痘病毒B.1谱系遗传分支、毒力基因及蛋白功能进行综述,并就部分基因产物的蛋白功能进行了注释,以期为猴痘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猴痘病毒B.1谱系毒株遗传分支毒力基因蛋白功能

    2018-2022年安徽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王阿鑫肖永康龚磊吴家兵...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近年来安徽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安徽省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相关信息,对事件分级、三间分布、传播途径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安徽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115起,累计报告发病5 822例,无死亡病例.以未分级事件为主(78起,占67.83%),其余为一般事件(37起,占32.17%).事件发生总体呈现春季(3月)和秋冬季(10-12 月)两个高峰,4 个月份的累计事件数和发病数分别为 71 起(占 61.74%)和 3 831 例(占65.80%);不同年份的时间分布特征有所差异,其中2020年和2022年为单峰分布,2018年、2019年和2021年为双峰分布.报告事件数前3位的城市分别是黄山市(25起,占21.74%)、合肥市(18起,占15.65%)和芜湖市(12起,占10.43%),报告发病数前3位的分别是黄山市(1 453例,占24.96%)、合肥市(976例,占16.76%)和宣城市(721例,占12.38%).皖南、皖中和皖北地区的报告事件数构成比分别为53.04%、40.00%和6.96%,报告发病数构成比分别为58.47%、37.46%和4.07%.单一传播途径中多数为生活接触(84起,占90.32%),多种传播途径中均包括生活接触.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101起,占87.83%).病原体明确的事件103起,主要为诺如病毒(100起,占97.09%).结论 安徽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应以学校为主,应进一步加强日常监测和病原检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降低事件发生风险.

    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安徽省

    2005-2020年云南省阿米巴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蔡璇杨亚明李奔福彭佳...
    12-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阿米巴痢疾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5年1月—2020年12月的云南省阿米巴痢疾报告病例进行分析,对其人群、时间和地区等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 2005-2020年云南省累计报告阿米巴痢疾病例3 315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697例(占21.03%),确诊病例 2 618例(占78.97%).年报告发病率为0.06/10万~1.45/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6/10万,发病率在2005年最高(1.45/10万),其后呈波动下降.报告病例中,男性1 838例(占55.44%),女性1 477例(占44.56%),性别比为1∶0.8;0~9岁人群报告病例最多(1 675例,占50.53%);散居儿童和农民报告病例较多,分别为1 276例(占38.49%)和1 011例(占30.50%).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1 925例,占58.07%).地区分布中,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临沧市(1 526例,占46.03%)、楚雄州和红河州(均为273例,各占8.23%).其中临沧市耿马县报告1 380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数的41.63%.结论 云南省阿米巴痢疾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儿童和农民为主要发病群体,临沧市耿马县报告病例数最多.今后应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和疾控机构的监测能力,不断提升阿米巴痢疾的防控水平.

    阿米巴痢疾流行特征云南省

    2012-2022年合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张强何宇桑燕茹曾臻...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合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OID)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合肥市2012-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数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报告发病率、病原体构成比、罹患率等指标,探讨三间分布和病原谱特征.结果 2012-2022年合肥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18 484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58.40/10万~370.50/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245.85/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年度内呈双峰分布,7-8月为夏季高峰,12月—次年1月为冬季高峰.报告病例中,男性123 712例,女性94 772例,性别比为1.31∶1,男性、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 271.34/10 万、219.01/10 万;5 岁及以下人群发病 141 716 例(占64.8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136 294例,占62.38%).明确病原体诊断的病例有46 924例(占21.48%),主要病原体为病毒(44 694例,占95.25%),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88.01%(39 337/44 694).2012-2022年合肥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共发病1 542例,波及人口62 828人,总罹患率为2.45%;其中23起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26起发生在学校.结论 合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5岁及以下儿童为重点防控人群,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在流行高峰来临前加强对学校等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高群众防病意识,落实防控措施.

    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病原学合肥市

    2012-2023年梧州市水产品和水体中O1/O139群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林静梅冼桂江
    23-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O1/O139群霍乱弧菌在梧州市水产品和水体中的污染状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23年每年5-10月,对梧州市各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水产品和养殖池水随机采样,并定点采集易受污染的池塘水、江河水.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012-2023年梧州市共监测水产品和水体4 844份,共检出O1/O139群霍乱弧菌53份,总检出率为1.09%.其中水产品监测3 020份,检出率为1.42%(43/3 020),水体监测1 824份,检出率为0.55%(10/1 824),水产品和水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不同月份的水产品霍乱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3,P<0.05),其中9月的检出率较高(3.54%,12/339),7月的检出率较低(0.68%,4/588).不同类型水产品和水体的霍乱弧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8、15.752,P均<0.05);水产品中蛙类检出率较高(10.27%,23/224),水体中养殖池水检出率较高(2.43%,7/288).检出的53株菌株中,O1群小川型22株,O1群稻叶型24株,O139群7株;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梧州市水产品和水体均存在霍乱弧菌污染,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力度,及时掌握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严防霍乱疫情发生.

    霍乱弧菌水产品水体监测梧州市

    2011-2021年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胡莉萍方钟燎王学燕陈钦艳...
    27-3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1-2021年、现住址为广西的戊肝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戊肝病例14 69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5/10万,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73/10万,201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27/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玉林市(5.22/10万)、防城港市(4.23/10万)、梧州市(3.94/10万)、贵港市(3.93/10万)、桂林市(3.48/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月份是3月(1 854例,占12.61%),上半年报告病例数(8 498例)稍多于下半年(6 201例).男性病例10 309例,女性4 390例,性别比为2.35∶1;男性、女性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1.73/10万.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发病数最多的是50~59岁组(3 507例,占23.86%).职业分布中,农民发病人数最多(9 726例,占66.17%).结论 近年来广西戊肝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玉林等地是高发地区,男性、农民、中老年群体是高发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积极开展健康宣传,以降低戊肝对群众的危害.

    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广西壮族自治区

    江西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李宗光何婷婷谢婧姿吕尚标...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西省现存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精准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江西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所在地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等基本信息,通过B超检查获取患者肝纤维化分级情况,对其三间分布特征、肝纤维化程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1年江西省共有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17 575例,平均年龄为(64.9±12.6)岁,男女比例为1.45∶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96.83%,17 017/17 575),职业多为农民(90.09%,15 833/17 575),主要分布在处于传播控制的九江市(7 546例)、上饶市(7 072例)和南昌市(2 192例).肝纤维化程度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患者分别占总数的36.03%(6 333/17 575)、52.38%(9 206/17 575)和11.58%(2 036/17 575).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均以Ⅱ级为主,分别占46.40%(4 004/8 630)和58.16%(5 202/8 945);传播控制及消除地区以Ⅱ级为主,分别占49.48%(4 109/8 305)和71.19%(4 149/5 828),传播阻断地区以Ⅰ级为主,占69.67%(2 398/3 442);不同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地区患者肝纤维化分级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8.21,H=509.81,P均<0.05).40岁及以下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均以Ⅰ级为主,40岁以上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则以Ⅱ级为主,所有年龄段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均以Ⅲ级占比最低.不同年龄组患者肝纤维化分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4.89,P<0.05).结论 江西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主要分布于传播控制地区,肝纤维化程度以Ⅰ级和Ⅱ级居多.对血吸虫病患者开展肝纤维化早期筛查、精准干预,可有效控制慢性血吸虫病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例.

    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流行现状江西省

    2012-2022年长沙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与处置情况分析

    孙坤胡伟红周银柱陈水连...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长沙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与处置情况,为针对性开展水痘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22年长沙市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资料,对水痘暴发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以及暴发疫情的班级聚集性情况、病例疫苗接种情况、报告时间间隔、疫情规模等暴发处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2年长沙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101起,报告病例3 236例,无死亡病例.10-12月是水痘暴发疫情高发期,报告疫情数占全年的62.38%(63/101).浏阳市暴发疫情数和发病数占比最高,分别为56.44%(57/101)和53.86%(1 743/3 236).暴发疫情发生场所主要为小学,报告疫情数和病例数占比分别为78.22%(79/101)和83.16%(2 691/3 236).发生在学校的100起水痘暴发疫情中,聚集性班级占比为13.07%(325/2 431),其中托幼机构聚集性班级占比较高(21.51%,37/172);有57起调查了疫苗接种情况,病例疫苗接种率为27.63%(454/1 643).暴发疫情的病例中位数为27(19,38)例,首例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8,21)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2(20,49)d.2012-2022年首例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间隔和疫情持续时间总体呈增长趋势(Z=2.516、2.606,P均<0.05).结论 长沙市水痘暴发疫情呈先升后降趋势,小学为重点发病场所,病例疫苗接种率较低,疫情报告时间间隔和持续时间总体呈增长趋势,今后应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并提高疫情早期发现能力和报告及时性.

    水痘暴发流行特征疫情处置长沙市

    皖南地区8199例婴幼儿TORCH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蒋路晴李磊徐梓琛翟蓥...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皖南地区近年来TORCH病原体,即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在婴幼儿人群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儿童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0~3岁婴幼儿TORCH感染血清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并对不同年龄、年份的TORCH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有8 199例0~3岁婴幼儿进行TORCH感染血清学筛查检测,其中男性4 631例,女性3 568例.婴幼儿TOX、RV、CMV、HSV Ⅰ和HSV Ⅱ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1%、0.20%、0.89%、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0,P<0.05);相对应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81%、78.36%、98.32%、82.38%和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 828.211,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婴儿组CMV-IgM阳性率(11.90%)高于新生儿组(0.20%)和幼儿组(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920、20.569,P均<0.017);新生儿组TOX-IgG、RV-IgG、CMV-IgG、HSV Ⅰ-IgG和HSV Ⅱ-IgG阳性率(11.01%、79.88%、98.76%、85.35%、13.72%)高于婴儿组(6.71%、49.35%、96.54%、50.87%、9.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237.184、16.033、373.121、5.902,P均<0.017).不同年份比较,CMV-IgM阳性率2016年最高,各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16,P<0.05);不同年份TOX-IgG、RV-IgG、CMV-IgG、HSV Ⅰ-IgG、HSV Ⅱ-Ig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02、90.545、37.047、59.527、57.623,P均<0.05).结论 皖南地区0~3岁婴幼儿中TORCH既往感染以CMV、HSV Ⅰ和RV为主,现症感染主要为CMV,对婴幼儿进行TORCH感染筛查检测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此外,应做好妊娠规划、产前保健和筛查,预防TORCH感染.

    TORCH感染婴幼儿抗体检测皖南地区

    基于PRISMA声明的儿童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系统综述

    王依李成媛毛元春李伟...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干预对象、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时间的不同对儿童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的影响,为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ups等中英文平台或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基于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声明条目清单,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儿童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 119篇文献,其中13篇文献纳入系统研究.在蛲虫病健康教育中,干预对象不区分感染、未感染的儿童,干预措施采取"健康教育干预+集体服药"的复合形式,干预时间间隔3个月,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较好.结论 开展蛲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干预对象、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措施实施时间3个因素的最优搭配,从而使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达到最佳.

    蛲虫健康教育干预儿童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