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种内、种间化感作用分析入侵种薇甘菊及其近邻种的非协同进化趋势

    姜朝阳余涵霞黎捡妹林宋玲...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测入侵植物与其邻近物种间的非协同进化趋势,分别提取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及其近邻种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葛藤(Pueraria lobata)和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的叶片水提液处理幼苗,对薇甘菊及其近邻种的种内、种间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对3种近邻种的化感作用呈现不同趋势(SE=0.50,0.61,-0.16),但种内存在较强的化感促进作用(SE=0.61),说明其种内化感竞争较弱;葛藤的种内化感促进作用(SE=0.32)弱于薇甘菊,种间的化感促进作用与薇甘菊相似(SE=0.52,0.50);五爪金龙种内化感促进作用(SE=0.06)弱于薇甘菊和葛藤(SE=0.32),种间促进作用(SE=0.24)弱于薇甘菊(SE=0.61);鸡矢藤的种内、种间化感作用均表现为抑制作用(SE=-0.18,-0.07),说明种内、种间化感竞争较强.野外调查表明4种植物分布的频度和多度均表现为薇甘菊>葛藤>五爪金龙>鸡矢藤,这与化感竞争力结果一致.可见,种内与种间化感作用在入侵植物与近邻植物的综合竞争力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为入侵种与近邻种之间的非协同进化趋势指明了方向.

    化感作用入侵植物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竞争力非协同进化

    外来入侵植物与人工林下层植被结构的关联性

    黄小荣曹艳云陆国导曹纪文...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植物,在广西陆川县人工林区进行植被嵌套样方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与植被结构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Mantel检验表明样方物种组成与样方植被结构的相关性(r=0.208,P=0.002)高于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r=0.084,P=0.051).MRPP分析表明,有入侵植物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样方的植被结构与无这3种植物样方的有极显著不同(P<0.01),而有无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样方的植被结构相似.t检验表明林冠盖度(>3.0 m)与这4种植物入侵均无显著相关性(P>0.073).通过增加垂直高度1.5 m以下的植被密度,可以减少阔叶丰花草、假臭草和胜红蓟的入侵,但对抑制薇甘菊入侵无效.因此,植被结构作为过滤器,可能主要作用于植物的种子产生时间、萌发周期和生长习性;以种子方式繁殖的入侵植物能否定植相对更依赖干扰、暴露的裸地;兼具无性和有性繁殖且能攀援和匍匐生长使得薇甘菊能够在不同植被结构的群落中相对随机地定植.

    外来入侵植物植被结构盖度相异性薇甘菊嵌套样方

    Cd污染及其与大气CO2浓度升高、N添加复合作用对大叶相思生长的影响

    易亚凤彭诗涛张玲玲尧波...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Cd污染胁迫下树木对CO2浓度升高、N添加及其复合作用的响应,应用开顶箱,探讨Cd及其与CO2、N的复合作用对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基径、树高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添加抑制大叶相思基径、树高和生物量的增长,并且具有时间滞后性;大气CO2浓度升高、N添加及CO2+N均有缓解Cd对植物生长抑制作用的趋势,其中,N添加更能促进大叶相思基径的生长,树高生长则对CO2升高更为敏感;在Cd污染土壤中,N添加的缓解作用最显著.因此,氮肥管理是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初期促进植物修复的重要策略.

    镉污染CO2氮添加大叶相思生长

    遮荫处理对梅叶冬青叶片形态、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蔡锡安饶兴权刘占锋周清秋...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遮荫环境对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遮荫网的方法模拟85%、56%和全光照等3种光照环境,研究了遮荫对其生长、光合参数以及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一年遮荫处理后,梅叶冬青的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量都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高,胡萝卜素含量则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56%遮荫处理显著提高梅叶冬青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分别提高了17.6%和25.2%,但是85%遮阴处理则显著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分别降低了18.2%和24.1%,两种遮荫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光补偿点.叶长、叶宽、比叶面积、单片叶面积和叶片含水量均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叶片厚度则显著减小.遮荫处理明显抑制整株生物量增长,减小根冠比,但是株高、冠幅和径向生长随遮荫处理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异.因此,梅叶冬青有耐荫偏阳的特性,在林下种植时需及时调控乔冠层的透光率,一般应大于44%.

    梅叶冬青遮荫光合特性生物量

    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

    魏圣钊李林曹芹铁烈华...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采用时空互换法,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的微生物生物量、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巨桉一代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土壤真菌、细菌数量与马尾松林的差异不显著,放线菌数量则显著增加.随巨桉连栽代次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递减.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磷能独立解释微生物生物量氮、细菌和真菌数量71.7%、86.1%和63.0%的变异,与总孔隙度共同解释微生物生物量碳87.9%的变异,与全氮共同解释放线菌数量89.6%的变异.可见,土壤全磷较大程度解释了微生物的变化.

    巨桉土壤微生物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时空互换法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何斌李青刘勇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7科69属81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32种、草本38种;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生活型谱主要以高位芽植物(46.91%)和地面芽植物(27.16%)为主;乔木层华山松的重要值达58%,为群落的单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左偏正态型分布,树高分布集中在12~21 m,冠幅分布呈V型;乔木层与灌木层、草本层间的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DM、多样性指数H和DS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因此,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山松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华山松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唇兰对PEG模拟的干旱胁迫响应研究

    卜贤盼纠凤凤王锋堂陈才志...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干旱对五唇兰(Phalaenopsis pulcherrima)生长的影响,以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片的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增加,五唇兰植株含水量和鲜质量逐渐下降,以PEG为13.75%~14.84%时最显著.PEG处理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a和b含量.随着植株含水量的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淀粉(St)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SS)含量、NSC和SS/St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干旱胁迫会影响五唇兰植株的含水量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在较低程度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在抗旱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五唇兰的生理代谢受到严重影响.

    五唇兰干旱胁迫光合色素渗透调节非结构碳水化合物PEG

    微生境对鼎湖山锥表观遗传变异的影响

    李文琪姜楚欧阳学军林永标...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种群内水平上影响植物的适应机制与空间格局关系的因素,对鼎湖山2个演替阶段林分锥(Castanopsis chinensis)种群通过DNA甲基敏感扩增片段多态性进行表观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微生境对表观遗传变异的贡献由成熟林的20.2%降低为过熟林的15.7%,但地形因素的影响却增大,同时微生境中具体起显著作用的环境因素在两个林分也不同.因此,微生境特征对种群适应机制和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对演替阶段也有影响.

    表观遗传DNA甲基化鼎湖山微环境

    UV-B辐射诱导芒果叶片抗氧化响应研究

    王红岳堃郭钰柬杨成坤...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增强UV-B辐射诱导芒果叶片抗氧化响应的机制,以'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Tainong No.1')成年树为材料,以自然光为对照(CK),设置24和96 kJ/(m2·d)两个增强UV-B辐射处理水平,观测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4 kJ/(m2·d)处理的芒果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多酚、Vc和芒果苷含量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而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96 kJ/(m2·d)处理的芒果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及多酚、类黄酮、还原型GSH、芒果苷等还原型保护成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净光合速率和V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因此,24 kJ/(m2·d)UV-B辐射未引起'台农1号'芒果成年树损伤,可能是通过提高类黄酮和还原型GSH的含量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96 kJ/(m2·d)处理则引起叶片活性氧损伤,但仍可能以两种机制减轻损伤,一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还原性成分含量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二是利用芒果苷、类黄酮和还原型GSH等成分吸收UV-B辐射.

    UV-B芒果抗氧化抗氧化酶还原性成分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生长与次生代谢的影响

    张敏瑜王明元侯式贞刘建福...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丛枝菌根(AM)真菌对根、根系分泌物中次生代谢物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以AM真菌(Glomus epigaeum)接种柑橘(Citrus reticulata),对柑橘的酚类物质、抗氧化酶和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盆栽6个月后,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柑橘酚酸类物质的积累,但是酚酸组分在根和根分泌物中存在差异,根中原儿茶酸和丁香酸含量为29.98和18.32μg/g,分别是未接种的4.58和2.26倍.而根系分泌物中香豆酸、苯甲酸和根皮苷含量为0.36、6.04和12.32μg/g,分别是未接种的1.71、1.94和1.25倍,而香草醛仅在未接种柑橘根中检测到.接种AM真菌的柑橘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为38.36、0.51和28.62 U/(g·min),分别是未接种AM真菌的1.99、2.83和3.10倍.同时菌根定殖也显著提高柑橘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因此,AM真菌定殖能促进植物生长,改变柑橘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柑橘丛枝菌根真菌生长次生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