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南方4种常见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罗毓明谭向平邹晓君饶兴权...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长期植被恢复的成熟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鹤山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南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相似(坡度、坡向、海拔)、30 a生4种类型人工林(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林下植物类型丰富,均可形成乔-灌-草垂直结构;4种林型林下植物组成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与乡土混交林的灌木层组成相似;桉树混交林与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相似,而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极不相似.林分类型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马占相思纯林林下灌草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3种混交林(P<0.05),灌木物种数、个体数最少;针叶混交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最高.林分郁闭度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P<0.001),林下植物分布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不同形态氮含量相关,有效磷、全磷影响乡土混交林林下物种的分布,针叶混交林受土壤酸碱度、全钾的影响较为明显.在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中,乡土混交林多样性,均匀度最高,优势度最低,具有更佳的保育和维持林下生物多样性功能.因此,乡土树种混交林更适用于生态公益林构建或对一些针叶林及外来树种纯林进行林分改造.

    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郁闭度土壤因子

    海防林叶片形态、光合特征和枝条抗性对长期风胁迫的响应

    郭君波陈盛健赵赢戴卢民...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长期风胁迫对海防林的影响,对沿海6种林龄为8~10 a的防护林树种的叶片形态、光合特征及枝条抗性对长期风胁迫的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受风胁迫海防林相比,长期风胁迫显著降低了女贞(Ligustrum lucidum)、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和弗栎(Quercus virginiana)的叶长和叶面积,也降低了女贞和栾树的叶宽和叶片分形指数;长期风胁迫显著降低了6种海防林树种的净光合速率(18%~47%)以及无患子、栾树和弗栎的水分利用效率,而对女贞、红楠和乌桕(Sapium sebiferum)的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受长期风胁迫影响,无患子、红楠和栾树枝条的极限荷载量和弹性模量均显著增加,与枝条直径的正相关性也进一步增强.因此,长期风胁迫会导致海防林树种光合能力下降,但林木个体可通过采取减小叶面积等的适应型策略以及增强枝条抗性等的忍受型策略来应对这种生理性亏缺.在海防林营造和修复的树种选择搭配上,可优先考虑将女贞、红楠和乌桕等栽植在长期受强风胁迫的区域.

    叶片枝条光合作用特征风胁迫海防林

    马尾松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混合效应

    李勋张艳覃宇张健...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的释放规律,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檫木(Sassafras tzumu,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C)和香椿(Toona sinensis,T)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木质素降解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混合凋落叶的木质素在分解过程中出现富集现象,PT和PC组合的木质素含量在第1年较高,之后降低.而PS、PST、PSC、PCT和PSCT组合在0~6、0~9和15~18个月表现出富集现象,其余时期降低.在不同分解时期,部分混合凋落叶组合的木质素降解率表现出非加和效应,呈协同效应,以春季和夏季的协同效应较强,秋冬季较弱.此外,PSCT6121、PSC622、PS64和PC64的木质素降解率在大部分分解时期(≥6/8)表现出协同效应.因此,马尾松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后促进了木质素的降解,在马尾松人工林改造过程中,与乡土阔叶树种适当混种,可促进凋落叶中木质素的降解.

    马尾松乡土树种凋落物木质素

    雷州半岛风水林中无患子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

    谢锭淇黄锐洲许涵蔡继醇...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在生态修复和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在广东湛江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无患子风水林设置1 hm2样地,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结合完全随机零模型和异质泊松零模型,分析无患子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样地中胸径≥1 cm的乔木共计28科60属73种3585株,其中单属科、单种科、单种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寡属科、寡种科、寡种属.无患子总体在0~25 m研究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交替出现的现象;在小尺度上,幼树呈聚集分布,成年树呈均匀分布,但随着尺度增大,3个龄级个体主要呈随机分布;幼树与中龄树呈微弱的空间正关联,而幼树与成年树呈空间无显著关联;中龄树与成年树呈周期性变化,由空间无显著关联(0~4.5 m)到空间正关联(4.5~10.0 m)再到空间无关联(10.0~25.0 m).无患子在空间分布格局上从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过渡为大尺度上的随机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邻体竞争和密度制约;幼树和中龄树共存比例高;幼树和成年树则相对独立;中龄树和成年树在局部尺度共存比例也较高.因此,在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和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无患子可小范围聚集栽培,大面积分散栽培.

    无患子空间格局风水林种内联结

    橄榄ISSR和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

    赖瑞联陈瑾冯新韦晓霞...
    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中国橄榄(Canarium album)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和RAPD标记对橄榄主要分布区的86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基于UPGMA遗传相似系数,86份种质资源可分为3个大类;基于STRUCTURE模型聚类,可分为4个类群,这基本符合橄榄的地域性分布规律.采用ISSR和RAPD获得的中国橄榄种质资源的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别为0.284±0.169和0.244±0.163,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2.56%和100%,总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127和0.142,基因流分别为3.423和3.025,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30和0.939,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36和0.732.因此,中国橄榄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个体间的遗传分化或变异,且这种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橄榄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ISSRRAPD

    16个粗皮桉种源遗传特征分析及选优

    王楚彪王建忠李华强何文亮...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择优良种源及家系,对广西东门林场不同种源8 a生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生长和与纸浆材相关的材性性状的遗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粗皮桉的木材平均纤维长度为590.9μm,平均纤维宽度为28.9μm,纤维长宽比为20.34,扭结指数为0.29,边材纤维的长宽比、扭结指数比心材的大.胸径与树高,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宽比和扭结指数、边材纤维扭结指数与边材纤维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心材纤维扭结指数与心材纤维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主成分分析,种源4、13、10为优良种源;筛选出25个优良家系,其中146、084、53-11排列前三.

    粗皮桉生长材性纤维质量遗传多样性

    海巴戟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糖、果糖激酶及其基因的变化

    王青芬宫树森白艳刘念...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海巴戟果实风味形成机制,对果实发育过程的果糖激酶(FRK)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巴戟果实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含量随发育不断积累,均在果实完全成熟时达到最高值,而果糖激酶活性随果实发育不断下降.从果实中克隆了果糖激酶基因TRINITY_DN17192_c0_g1,命名为McFRK2,GenBank登录号为MW380742,其ORF全长为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与咖啡(Coffea arabica)的FRK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8%.qRT-PCR表明,McFRK2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当果实成熟时表达的趋于平稳,与果糖激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因此,McFRK2可能通过调控果实果糖激酶活性而参与糖代谢,对调控果实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海巴戟果糖激酶基因果糖表达

    低光下薇甘菊茎的伸长特征及其生理基础

    梁浩林郑亚萍姜朝阳岳茂峰...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成功入侵森林群落的机制,通过模拟林下低光(30%自然光强),对遮阴下的茎伸长特征、光合特性及其生长调节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光下薇甘菊茎的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显著增加;茎仍具有较高的净光合作用能力[Pn=(1.22±0.13)μmol/(m²·s)].因此,薇甘菊通过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为茎的伸长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合成更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物质的再分配,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从而实现了主茎在低光下的快速伸长,这是薇甘菊克服低光限制从而入侵成功的重要机制之一.

    薇甘菊低光光合作用生长调节剂

    干旱死亡叶片与自然凋落叶化学性质对比研究

    巢林李忠国杨大新王爱华...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干旱死亡叶片与自然凋落叶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对云南元江干热河谷5种植物(鞍叶羊蹄甲、白皮乌口树、灰毛浆果楝、细基丸和九里香)干旱死亡叶片和自然凋落叶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死亡叶片和自然凋落叶在碳和养分化学特性上表现出较大变异,且不同树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与自然凋落叶相比,干旱死亡叶片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碳、C/N比和Mg含量,而木质素、半纤维素和N含量则较低.干旱死亡叶片与自然凋落叶间的碳(R2=0.56,P<0.01)、纤维素(R2=0.52,P<0.01)、半纤维素(R2=0.85,P<0.001)、单宁(R2=0.99,P<0.001)、木质素/N(R2=0.60,P<0.01)、C/N(R2=0.64,P<0.001)和氮含量(R2=0.85,P<0.001)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根据自然凋落叶化学性质预测未来极端干旱条件下干旱死亡叶片的化学性质.

    干旱干热河谷凋落物化学性质

    野生兜兰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效应

    陈宝玲杨开太龚建英唐庆...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兰科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生长的影响,用4个分离自广西野生兜兰根部的兰科菌根真菌(Cladosporium perangustum、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和Cyphellophora sp.)与带叶兜兰试管苗和营养钵苗进行菌-苗共生试验,对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和生理效应,Cladosporium perangustum和Phialophora sp.对试管苗的接种效果最佳,鲜质量增量、3种保护酶活性和叶绿素总量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鲜质量增加了360%~380%.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对营养钵苗的接种效果最佳,鲜质量增量、叶面积及3种保护酶活性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鲜质量增加了261%~330%.因此,实际生产中可在带叶兜兰不同生长阶段接种适当菌株,Phialophora sp.对带叶兜兰表现出较好的促生效应,可研发为带叶兜兰育苗期通用型有益菌剂.

    带叶兜兰兰科菌根真菌生理特性保护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