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果的转录组学分析

    石登红王继玥白禹张婷...
    317-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地果(Ficus tikoua)的遗传变异特征,利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获取地果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共获得了197362个转录本,总长度和平均长度分别为114072125和577 bp.使用BlastX和BlastN共注释了139992个转录本(占总数的70.93%).从3个品种叶片和茎的6对样品中,分别鉴定了12397、12340、10373、94431、71830和44465个差异表达基因,以及注释了126、129、125、134、138和137条代谢途径.这将有助于理解地果的遗传特征,以及不同组织中代谢途径的变化.

    转录组地果RNA-seq差异表达基因

    RNA干扰20S蛋白酶体α亚基基因对莱茵衣藻油脂代谢的影响

    李兴涵费小雯李亚军邓晓东...
    329-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20S蛋白酶体 α 亚基(20S proteasome alpha subunit A,POA1)基因对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油脂代谢的调控,对莱茵衣藻CC425在低氮胁迫下的CrPOA1表达进行了分析,克隆POA1同源基因片段,构建pMaa7IR/XIR干涉载体并转化莱茵衣藻CC425,对CrPOA1进行有效沉默,测定转基因藻株细胞干质量和油脂含量;克隆全长基因,构建CrPOA1-GFP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莱茵衣藻在低氮培养下,CrPOA1 mRNA水平比对照(正常培养)显著降低(P<0.01),RNAi转基因藻株CrPOA1 mRNA水平比对照pMaa7IR/XIR(maa7)降低79.36%~85.35%,沉默效果较好;RNAi转基因藻株细胞干质量与对照maa7无显著差异,油脂含量比对照maa7显著降低6.38%~24.63%,CrPOA1正向调控莱茵衣藻油脂;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这表明CrPOA1参与了莱茵衣藻的油脂代谢过程.

    莱茵衣藻20S蛋白酶体α亚基RNA干扰油脂亚细胞定位

    丛枝菌根真菌促进南美蟛蜞菊生长及对难溶磷的吸收

    李琴陈琪贺芙蓉BHARANIManoharan...
    339-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2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对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生长和对难溶性磷酸盐利用的影响,采用沙培盆栽方式,研究了南美蟛蜞菊在接种AMF与添加难溶性磷酸盐的生长和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磷限制环境下FM对南美蟛蜞菊的侵染率达55%~69%,GV的侵染率达到63%~80%.添加难溶性磷酸盐后,2种AMF均促进了南美蟛蜞菊茎的伸长(FM:+46%;GV:+65%)、总生物量的增加(FM:+27.2%;GV:+40%)和磷含量的增加(FM:+36.6%;GV:+40.7%).对比FM,GV对植物利用难溶性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南美蟛蜞菊与2种AMF形成的共生体系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对营养资源的利用,提高对难溶性磷的吸收效率可能使得南美蟛蜞菊在营养贫乏的环境中更好地建立种群.

    丛枝菌根真菌AMF摩西管柄囊霉地表球囊霉南美蟛蜞菊

    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接种对雷公藤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宋欢刘洁宋萍封磊...
    347-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内生真菌与内生细菌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相互作用,用内生真菌NS33、NS6和内生细菌LG3、LY1单独或跨界联合接种雷公藤,对雷公藤的生长和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或混合培养的菌株具有分泌铁载体、吲哚乙酸(IAA)和溶磷能力,对种子萌发、芽伸长和根系活力有显著促进作用.接种菌株NS33、NS6、NS6-LG3和NS6-LY1均显著促进了雷公藤组培苗的生长.单独或联合接种菌株均能显著提高雷公藤组培苗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的积累,其中NS33-LG3和LG3的作用最显著.菌株NS33与LG3能够协同促进IAA的分泌、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和雷公藤红素的积累;菌株NS6与LY1协同提高了雷公藤组培苗的高度、质量和雷公藤红素的积累.因此,内生真菌与内生细菌联合接种对雷公藤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显示出实际应用潜力.

    雷公藤内生真菌内生细菌接种生长次生代谢产物

    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57份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强强梁赛王艳贾利...
    35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辣椒(Capsicum annuum)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57份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4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度、多样性及主成分分析,分别基于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质间的34个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40.67%,平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20;提取的10个主成分可以代表辣椒种质表型性状75.972%的遗传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占比22.317%,主要由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肩形状和果顶性状所组成;19对SSR引物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及香农信息指数分别为0.48和0.80;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均将57份辣椒分为4类,但2种聚类结果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1759).这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辣椒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SSR聚类分析

    3种四照花一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初探

    杨玲杜文婷鲁强袁佳秋...
    36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3种四照花的苗期生长规律,对1 a生大花四照花(Cornus florida)、香港四照花(C.hongkongensis)和东京四照花(C.hongkongensis subsp.tonkinensis)幼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拟合的Logistic方程生长模型(R2>0.98,P<0.01),可将3种四照花苗期的苗高和地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3个时期.其中,生长盛期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的55.23%~59.06%和59.46%~60.71%.大花四照花的年生长积累均大于2种东亚类常绿四照花,而香港四照花和东京四照花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相似;大花四照花的生长初期和生长盛期的启动时间早于2种东亚类四照花,但持续时间最短.3种1 a生四照花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且地径和苗高呈现出异速生长现象.这为四照花栽培推广、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照花生长节律生长曲线异速生长

    珍稀濒危植物紫纹兜兰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

    潘发光叶钦良李玉峰钟智明...
    375-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进行样方调查,运用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生存函数值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研究紫纹兜兰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各龄级植株的数量动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纹兜兰龄级以幼龄为主,幼龄阶段占整个种群的54.7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指数Vpi为0.33、Vpi′为0.07,均大于0,紫纹兜兰的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表明该种群目前属于稳定型种群.累计死亡率函数和危险率函数上升,生存率函数下降,死亡密度函数波动较大.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是种群整体数量随时间的增加,成年植株逐渐增加,幼苗减少.平均开花和结实率仅为16.94%和3.29%,种子没有胚乳而营养不足,在自然环境下很难发育成幼苗,主要靠分蘖植株繁殖,因此对紫纹兜兰幼苗的保护很关键.

    紫纹兜兰种群结构数量动态龄级珍稀濒危植物

    安徽宁国珍稀濒危植物华东黄杉的种群动态研究

    田胜尼陈鑫李仁远龚园园...
    385-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变化,以径级结构取代龄级结构,运用匀滑技术建立静态生命表,引入4个生存函数对安徽宁国华东黄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东黄杉种群为衰退型,幼龄期的华东黄杉株数较少,仅占总株数3.78%;中龄期的植株数量较多,占80.04%.华东黄杉种群的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加而逐渐降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群落中种子萌发率低,林下幼苗少,这与群落郁闭度高、林下光强不足、个体竞争能力差有关.华东黄杉幼龄个体不足,中高龄级植株无法及时补充,人为干扰严重,致使华东黄杉种群结构不稳定.因此,建议建立保护小区来保护华东黄杉种群.

    华东黄杉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动态龄级结构

    沿海拔梯度武夷山3种典型森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动态

    黄石德黄雍容高伟聂森...
    394-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武夷山森林凋落物量和养分归还特征,对武夷山3个海拔典型森林的凋落物量和养分动态开展连续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645 m)、针阔混交林(1028 m)和针叶林(1442 m)的凋落物总量分别为471.25、453.77和409.84 g/m2,森林凋落物总量随海拔升高呈减少的趋势.武夷山3种典型森林的凋落物总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呈双峰型,但常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的凋落物总量峰值和次峰值出现时间近似相反.3种典型森林凋落物中落叶占绝对优势(78.1%~87.6%),落枝和其他组分较少.武夷山3种典型森林凋落物的养分年归还量均表现为C>N>K>P,且养分归还总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量和养分归还量较高,可能与环境条件和植被特征相关.这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森林碳循环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海拔凋落物养分归还武夷山

    水氮处理对岛礁植物假茉莉生理适应性的影响

    聂丽云张弯弯李仕裕简曙光...
    403-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对热带珊瑚岛礁的生理适应性,采用不同浇水频率和氮素处理,对假茉莉的光合特性及抗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浇水频率对于假茉莉生理特性影响较大,而不同氮素处理间的差异不大,说明假茉莉对水分胁迫更加敏感.在低浇水频率下,假茉莉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最高,且与其他浇水频率间的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高浇水频率,而蒸腾速率显著低于高浇水频率,表现出较好的光合同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中等浇水频率的脯氨酸含量最高,为(5.04±1.21)mg/g,可降低植物体的渗透压,保证干旱胁迫下对水分的吸收.低浇水频率的相对电导率最低,为0.17±0.03,可减少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因此,假茉莉对干旱、贫瘠的热带珊瑚岛礁生境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假茉莉水分适应性热带珊瑚岛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