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尾松PmPGK1和PmGPI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夏林超吴帆季孔庶
    339-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与胞质溶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C)的功能,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PmPGK1和PmGPIC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亚细胞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mPGK1和PmGPIC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PmPGK1和PmGPIC全长为2106和1848 bp,分别编码507和566个氨基酸.PmPGK1和PmGPIC分别定位于叶绿体和胞质溶胶.PmPGK1表达量为新叶>老叶>新茎>根>花;而PmGPIC为老叶>花>新叶>新茎>根.低温胁迫24 h,PmPGK1和PmGPIC的表达量均随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升高,且PmGPIC的表达量在处理2 h后即降至较低水平;高浓度CO2胁迫24 h,PmPGK1的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呈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PmGPIC的表达下调但变化较不显著.因此,推测PmPGK1主要参与卡尔文循环及叶绿体/质体糖酵解,PmGPIC主要参与细胞质基质糖酵解;PmPGK1、PmGPIC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均受抑制;PmPGK1活性在CO2胁迫下受到显著抑制,而PmGPIC活性的影响不大.

    马尾松PmPGK1PmGPIC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

    谷子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特性分析

    史关燕王啸旗韩渊怀杨成元...
    349-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谷子(Setaria italica)两系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以3个高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A1、A2和A3),6个抗除草剂恢复系为父本(R1、R2、R3、R4、R5和R6),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了18个组合,分析组合的株高、粒重和蛋白含量等11个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亲本间及杂交组合间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两系杂交组合的小区产量与千粒重、单穗粒重、株高、穗长显著相关,而与小米的品质(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无显著相关.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不同,A1(不育系)和R1(恢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GCA正效应值较大,是改良谷子高产优质的潜在优良亲本.而杂交组合的特定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与亲本GCA效应值表现并不一致,其中A1×R5、A1×R6、A2×R1、A2×R4的SCA效应值较高,属于优异组合.此外,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大于65%,主要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谷子杂交组合的株高、穗重、小区产量具有显著的中亲优势,部分杂交组合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株高、穗长、穗码、千粒重、脂肪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加性遗传作用较大,而穗重、茎节数、蛋白非加性遗传作用更为突出.虽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特性不同,但均由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作用决定.

    谷子产量品质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力

    龙珠果茎段离体培养和组培苗耐盐性分析

    刘艳艳司灿何春梅俞振明...
    360-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的快繁再生体系,以实生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丛生芽诱导、壮苗生根的影响,同时对组培苗的耐盐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6-BA 0.5 mg/L+NAA 0.05 mg/L培养基有利于诱导丛生芽并促进芽的生长;MS+6-BA 3.0 mg/L+NAA 0.3 mg/L培养基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1/2 MS+IBA 0.2 mg/L培养基适合小芽壮苗生根.组培苗移栽至泥炭土:蛭石:珍珠岩(2:1:1)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2.6%,且植株生长良好.0~200 mmol/L NaCl处理的组培苗生长不受影响;超过200 mmol/L NaCl处理,植株出现矮化、叶片萎蔫、变黄等现象.随NaCl浓度升高,叶片的SOD活性逐渐升高,POD、CAT和APX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为龙珠果的种苗繁育、海滨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

    龙珠果茎段丛生芽愈伤组织盐胁迫

    米老排叶片营养成分与利用前景分析

    陈朝黎余纽李荣生董明亮...
    36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叶片的潜在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对其叶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 a生植株的幼嫩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片;2 a生和10 a生米老排叶片的膳食纤维含量均超过50%,总糖含量为15.04%~16.25%;幼树叶片的维生素C含量[1651mg/(100 g)]和总黄酮含量[10862 mg/(100 g)]较高.2 a生和10 a生植株成熟叶片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药效氨基酸8种,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8.67%~40.23%和62.89%~67.43%;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必需氨基酸的SRC值为64.46~64.48,表明叶片可提供优质的植物蛋白.不同年龄植株叶片的Zn/Cu<10和Zn/Fe<1,对动物吸收无不利影响.可见,米老排叶片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粗纤维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总黄酮、Ca、Se含量高,在木本饲料添加剂、保健功能产品和森林蔬菜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米老排粗蛋白抗氧化氨基酸膳食纤维矿质元素

    秋石斛花青素提取液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刺激性研究

    吕晓帆周新红王莹吴亚妮...
    374-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热带兰秋石斛花青素的功能,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秋石斛'三亚阳光'(Dendrobium phalaenopsis'Sanya Sunny')的花青素,用UPLC-QTOF-MS技术对其花青素提取液进行成分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采用家兔皮肤刺激和眼刺激实验对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花青素提取物中共检测出15个花青素成分,如苷元有飞燕草素、矢车菊素、锦葵素、矮牵牛素和芍药素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相同浓度下花青素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抗坏血酸;0.25~1.0 g/L的花青素提取物对家兔眼和皮肤均无刺激性.这说明'三亚阳光'秋石斛除观赏价值外,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秋石斛花青素抗氧化性安全性实验

    丛枝菌丝网络介导苜蓿植株间机械损伤信号的传递

    李莎斯那永宗徐若字淑慧...
    382-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植株间的菌丝网络(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CMNs)的功能,对丛枝菌根菌丝网络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机械损伤信号传递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经机械损伤处理的供体植株有CMNs连接的受体植株叶片中挥发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显著高于无CMNs连接的植株;供体植株经机械损伤处理后,有CMNs连接的受体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逆酶活性都显著升高.这表明机械损伤诱导的防御信号可通过地下菌丝网络传递给邻近植株,激活邻近植株防御系统,使邻近未受机械损伤的苜蓿植株改变挥发性气体,并改变其防御酶活性,用以修复损伤带来的伤害.

    紫花苜蓿菌丝网络防御信号防御酶

    增温对鼎湖山混交林中4种优势树种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谭钠丹李旭吴婷列志旸...
    389-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未来全球变暖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影响,在广东鼎湖山采用沿海拔梯度垂直移位的方法,研究了模拟增温对木荷(Schima superba)、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4种优势树种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养分(氮和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使大气平均温度增加(1.28±0.60)℃,土壤平均温度增加(1.04±0.30)℃;6 a长期增温使木荷和马尾松的树高增长率分别显著提高83.0%和52.1%,基径增长率分别显著提高37.1%和76.9%,二者的茎质比都显著增加,根质比、叶质比和根冠比都显著降低,养分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00.3%和185.7%;但增温对红枝蒲桃和红锥的树高、基径、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养分积累无显著影响.因此,6 a增温对4种优势树种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木荷和马尾松由于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较高,所以在长期增温条件下可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种差异可能会对我国南亚热带混交林中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带来潜在影响.

    移位增温生物量分配格局植物养分积累鼎湖山

    粉叶小檗(小檗科)的形态变异式样及分类修订

    李新华袁森范俊施小平...
    40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和丽江市玉龙雪山的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 Franch.)叶、花瓣和果实特征的变异式样.粉叶小檗幼叶背面具明显的白色粉霜,而成熟叶,尤其是秋冬季的老叶,叶片背面的白色粉霜几乎完全脱落,并呈灰绿色.虽然粉叶小檗花瓣先端存在缺裂和全缘两种变异式样,但是这些变异式样在居群内是连续的.粉叶小檗成熟果实紫黑色,表面具显著而稳定的白色粉霜.结合文献分析和植物标本观察,将B.pruinosa var.brevifolia Ahrendt、B.pruinosa var.longifolia Ahrendt、B.pruinosa var.serratifolia Ahrendt和易门小檗处理为粉叶小檗的异名.此外,还为粉叶小檗指定了后选模式,即Delavay 493(P00716556).

    小檗属粉叶小檗花瓣形态变异新异名后选模式

    高褶石仙桃,中国兰科一新记录种

    吴秋萍叶德平吴坤林房林...
    406-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高褶石仙桃[Pholidota advena(Par.&Rchb.f.)Hook.f.],并提供了描述与图片.该种与石仙桃(P.chinensis Lindl.)相似,但下唇具3~5个明显隆起的片状脊以及上唇有3个波浪状龙骨一直向顶端延伸汇合.

    高褶石仙桃兰科石仙桃属分类学新记录中国

    腺苞树萝卜,中国杜鹃花科一新记录种

    王立彦谭运洪杨斌
    409-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中国杜鹃花科(Ericaceae)一新记录种:腺苞树萝卜[Agapetes nana(Griff.)Hook.f.].该种以花萼筒基部具有一圈具柄的腺毛组成的副萼状总苞,花冠筒裂至2/3,裂片反卷而与同属其他种类明显区别.该种原仅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现首次在中国发现其分布.同时,提供了本种的描述和彩色图片,并首次报道成熟的花部形态,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

    杜鹃花科树萝卜属腺苞树萝卜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