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钝化剂对污染土壤上生菜吸收重金属和养分的影响

    董眉良吕书记黄荣毛鹏...
    425-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分子筛、硅灰石作为钝化剂修复粤北Cd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生菜(Lactuca sativa)试验,评估钝化剂应用潜力和对作物营养元素吸收可能的负面效应.结果 表明,高剂量(≥660 mg Si/kg)分子筛和硅灰石分别降低了土壤Cd和Pb的有效性,而低剂量(220 mg Si/kg)反而使土壤Cd和Pb有效性上升,添加≥660 mg Si/kg的钝化剂使生菜对Cd和Pb积累具有显著抑制效应.硅灰石通过显著提高土壤有效Ca,增强Ca-Cd竞争吸收来抑制生菜Cd累积,而非通过降低土壤Cd有效性起作用.施用分子筛会降低生菜的Ca、Mg、Mn和Zn含量,小幅增加Cu含量.施用硅灰石则降低生菜的Mn、Zn含量,小幅增加Ca、Cu含量.高剂量(880 mg Si/kg)的分子筛会使生菜产量降低29%,而添加≥660 mg Si/kg硅灰石可使产量提高10%~12%.因此,硅灰石具增产抑Cd效能,在大面积Cd污染土壤的修复中有应用前景,但需适度补充Zn、Mn养分.

    重金属污染硅灰石分子筛钝化剂土壤修复

    气候变化背景下紫楠在中国的适宜分布区模拟

    陈爱莉赵志华龚伟孔芬...
    435-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气候对紫楠(Phoebe sheareri)分布的影响,应用Maxent和GARP模型模拟了紫楠在当前气候下的中国适宜分布区,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情境下其分布区的变化.结果 表明,紫楠适宜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各省区.影响紫楠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年降雨量、最干季均温、降雨的季节性、相对湿度和6-8月的日照时数,这5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4.3%.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广东、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区的适生区面积会显著锐减,而陕西中部、河南南部、安徽东部和江苏北部适生区面积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紫楠的适宜分布区有向北扩张的趋势.

    紫楠Maxent模型GARP模型潜在适生区气候

    鼎湖山锥栗木质部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王婕余碧云黄建国
    445-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鼎湖山锥栗(Castanea henryi)木质部的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利用微树芯采样技术对锥栗木质部进行连续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生长过程,并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木质部形成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鼎湖山锥栗木质部在2015年几乎保持全年生长,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doy200(200 days of year)之前木质部快速生长(生长季前期),doy300之后(生长季后期)生长速率出现下降趋势.生长季前期的木质部生长速率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生长季后期木质部生长速率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南亚热带阔叶树种锥栗木质部形成及其调节机制具有季节性差异,反映了木质部形成对环境的适应性.

    亚热带锥栗木质部形成气候相关关系

    云南巍山地区广义虫草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赵志远王元兵王志勤汤德相...
    45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云南巍山地区的广义虫草资源状况,通过资源调查,利用形态观察结合多基因(nrSSU、nrLSU、EF-1α、RPB1和RPB2)系统发育分析,对广义虫草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巍山地区共采集虫草341株,隶属于2科5属20种,其中有7种为疑似新物种,虫草寄主包含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巍山地区虫草优势属为虫草属(Cordyceps,7种215株),优势种为蛹虫草(C.militaris,93株).巍山地区北部红河源样地的虫草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小鸡足山样地最低.物种累计曲线表明巍山地区绝大多数虫草种类已被采集研究.这为云南虫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巍山广义虫草物种多样性资源调查

    华南地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季节性水分利用的比较研究

    叶慧莹赵平李艳琼
    463-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气候温暖区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水分利用异同,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TDP)连续监测华南地区裸子植物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落羽杉(T.distichum)和被子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的树干液流,对干湿季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水分利用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与树木的整树蒸腾速率和整树日均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干季池杉和落羽杉的整树蒸腾速率与整树水力导度均显著低于枫香树和乐昌含笑;而在湿季则正好相反.这为华南地区园林造景和养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蒸腾水力导度华南地区

    不同原生境的6种棕榈科植物叶片水力性状的对比研究

    徐龙贺鹏程张统刘慧...
    472-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生长在湿润生境和季节性干旱生境棕榈科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的差异,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选取3种原分布于湿润生境(SOMH)植物:澳洲轴榈(Licuala ramsayi)、槟榔(Areca catechu)和所罗门皱籽棕(Ptychosperma salomonense),以及3种原分布于季节性干旱生境(SODH)植物:大丝葵(Washingtonia robusta)、澳洲蒲葵(Livistona australis)和大蒲葵(L.saribus),对叶片和叶柄的结构与功能性状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与SODH物种相比,3种SOMH植物的水力加权导管直径(Dh)、理论导水率(Kth)、膨压丧失点(TLP)、脆弱性指数(VI)和比叶面积(SLA)较高,而其叶脉密度(VD)较低.TLP、VI均与Kth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水力效率和水力安全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可见,SOMH棕榈的叶片水力效率高于SODH棕榈,但叶片水力安全低于SODH,这揭示了生长于不同生境棕榈科植物在水分生理生态策略上的差异.

    棕榈科水力效率水力安全权衡

    铁皮石斛花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赵聪慧俞振明何春梅王浩斌...
    479-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花总RNA提取方法,对8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改良CTAB-LiCl法(M1)、改良CTAB-异丙醇法(M2)、改良SDS-LiCl法(M3)、改良SDS-异丙醇法(M4)、多糖多酚植物RNA提取试剂盒法(M5)、柱式植物RNAout 2.0试剂盒法(M6)、RNAprep Pure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法(M7)和Biospin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法(M8).结果 表明,以M4和M5提取的总RNA带型清晰,完整性好,A260 nm/A280 nm为1.8~2.0,A260 nm/A230 nm大于2.0,RNA产率分别为(159.45±1.45)和(170.84±3.53)μg/g.利用M4、M5提取霍山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美花石斛花的总RNA,样品的完整性、浓度和纯度均符合质量要求.以M4、M5提取的铁皮石斛总RNA为模板,扩增Actin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大小与预期一致且条带单一.这说明M4、M5方法操作简便,结果重复性好,能够较好地提取石斛属植物花的总RNA.

    铁皮石斛RNA改良SDS-异丙醇法提取方法

    四川盆地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核桃抗病性评价

    杨汉波韩珊何丹蒋时姣...
    487-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引起四川盆地地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利用分离的菌株对18个栽培品种(无性系)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 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与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相似,其16S rDNA序列与树生黄单胞杆菌(X.arbo-ricola)的(登录号为KP340804.1)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引起四川盆地地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树生黄单胞杆菌.18个核桃栽培品种(无性系)的田间侵染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5.07%~78.57%和17.71%~51.96%,变异系数分别为17.62%和28.78%,并以此为基础评价出5个高抗病品种(无性系).这为核桃黑斑病致病机理研究和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核桃黑斑病黄单胞杆菌病原菌抗病性

    三裂叶薯NBS-LRR类抗病基因的筛选鉴定与结构分析

    胡韵卓石媛媛黄小芳毕楚韵...
    495-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掘甘薯近缘野生种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的NBS-LRR类抗病基因,从基因数据库中对三裂叶薯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筛选、鉴定和分析.结果 表明,从三裂叶薯的98025个基因中,筛选到282个编码NBS-LRR类蛋白的基因,其中N型80个,NL型83个,CN型28个,CNL型57个,TN型10个,TNL型23个,RN型1个.三裂叶薯的16条染色体上均含有NBS-LRR家族基因,数量最多的染色体含有65个,最少的只有1个.三裂叶薯基因组共有55个基因簇,包含了63.5%的NBS-LRR家族基因.在NBS-LRR抗病基因家族中,CNL和TNL亚家族分别对应到7和11个保守结构域.这为三裂叶薯抗性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三裂叶薯NBS-LRRR基因结构域染色体定位进化树

    拟南芥ERD15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分子鉴定和表型分析

    熊慧吕桂珍李冬兵李韶山...
    505-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ERD15基因功能,利用反向遗传学,通过PCR及半定量PCR筛选鉴定出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ERD15基因的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并对其表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表明,erd15突变体莲座叶数目显著增多,提前3~4 d开花,突变体比野生型更早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拟南芥野生型植株主茎为圆柱体,平均直径1.29 mm,而erd15突变体主茎扁平,平均直径达到2.27 mm,具极显著差异.与野生型相比,erd15突变体果实心皮发育受到影响,隔膜上排列有多排种子,果荚顶端膨大,长度缩短37.67%,但角果平均结籽数升高.因此,ERD15基因参与了调控拟南芥植株的生殖生长过程.

    拟南芥ERD15基因T-DNA插入突变反向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