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遮阴对地枫皮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王琳王满莲梁惠凌吴超...
    607-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光照强度对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对不同等级幼苗在不同遮阴处理下的形态和生物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遮阴处理下幼苗的株高、冠宽和平均单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比叶面积均随光强增大而显著降低.除Ⅰ级苗 50%遮阴处理外,全光处理下各等级幼苗的根长均显著高于遮阴处理.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各等级幼苗的根生物量比与根冠比显著增加,叶生物量比显著减少;不同等级幼苗对强光和弱光环境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但以 50%遮阴处理的总生物量最大,全光和 85%遮阴处理均较小.遮阴处理的幼苗个体大小与其初始大小呈正相关,其中Ⅱ级苗与Ⅰ级苗差别较小,Ⅲ级苗生长较差.在人工育苗条件下Ⅰ级苗数量不到10%,较差的种苗质量叠加喀斯特山顶恶劣环境,可能是导致野外幼苗更新限制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野外回归和人工栽培过程中宜选用Ⅰ、Ⅱ级种苗,光强控制在透光率50%为宜.

    地枫皮遮阴种苗等级生物量生态适应性

    遮阴对柠檬香茅类黄酮及其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张少平鞠玉栋李洲练冬梅...
    615-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柠檬香茅(Cymbopogon citratu)中类黄酮及其合成酶基因信息,以阳光直射及遮阴环境下生长的柠檬香茅嫩叶为材料,进行代谢组、转录组结合qRT-PCR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香茅中含有 11 类共 69 种黄酮化合物,其中芦丁、去甲基托罗沙黄酮、紫云英苷及葡萄糖醇等类黄酮化合物在遮阴环境下相对含量显著降低;类黄酮生物合成涉及10类酶54个基因,其中类黄酮3'羟化酶(c99177.1)等4个酶基因在遮阴环境下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异黄酮合成酶(c51975.0)等6个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正好相反;其中5个类黄酮合成酶基因在光照及遮阴柠檬香茅中的上下调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FPKM值变化一致,而二者检测结果中差异表达倍数存在差异.遮阴使柠檬香茅中大多黄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而其合成酶基因上下调表达趋势规律不明显.

    柠檬香茅类黄酮代谢产物合成酶代谢组转录组

    景宁木兰TCP家族鉴定及遮阴胁迫表达模式分析

    任明杰陆丹迎吴超朱森宇...
    623-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TCP转录因子家族在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遮阴胁迫中的作用,通过模拟自然生境对景宁木兰3 a生嫁接苗进行遮阴处理,基于转录组分析TCP转录因子相关信息,利用转录组表达量和qRT-PCR分析遮阴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从景宁木兰转录组中筛选出12个TCPs基因,编码蛋白长度为228~55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7~52.7 kDa,TCPs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亲水性蛋白;TCPs均定位于细胞核,MsTCP20-a/b蛋白还定位于叶绿体.TCPs成员分为2大类,ClassⅠ包含10个TCPs成员,Class Ⅱ包含2个TCPs成员.所有成员均含有TCP保守结构域,亲缘关系较近的成员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克隆得到TCPs启动子序列,其序列含有大量光响应和激素响应元件.在遮阴处理后景宁木兰TCPs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其中MsTCP9-a与MsTCP2在遮阴后显著上升,MsTCP8、MsTCP9-b、MsTCP7-a、MsTCP15在遮阴后显著下降.因此,景宁木兰TCPs可能在响应遮阴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TCP转录因子家族景宁木兰遮阴基因表达

    油茶DELLA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谌琦骆梦琳李佳玲周会汶...
    634-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中DELLA基因功能及其表达特性,采用PCR技术从'长林4号'油茶中克隆了5个DELLA基因,命名为CoDELLA1~CoDELLA5,对其编码的5个CoDELLA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5 个DELLA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激素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CoDELLA基因的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 791、1 875、1 848、1 593和1 581 bp,分别编码 597、625、616、531 和 527 个氨基酸.5 个CoDELL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丝氨酸残基为主要的潜在磷酸化位点,CoDELLA蛋白N端均含有典型的DELLA结构域.不同物种中DELLA蛋白的系统发育存在差异,CoDELLA与茶树的CsDELLA同源性最高.CoDELLA基因在油茶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且赤霉素和独脚金内酯等多种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对其表达具有调控作用.CoDELLA基因可能在油茶的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油茶DELLA基因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

    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绿茶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及咖啡碱差异分析

    徐玉婕戴晓晶吴纪忠刘亚芹...
    643-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以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成的绿茶滋味品质和代谢物差异,对广德市6 个白化品种绿茶(奶白茶)和14个黄化品种绿茶(黄金芽茶)进行感官审评和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奶白茶滋味鲜爽而收敛性略弱;黄金芽茶滋味收敛性强而鲜度低于奶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呈现鲜味、甜味的游离氨基酸在奶白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黄金芽茶,而贡献收敛性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和没食子酸含量以及呈现苦味的咖啡碱含量在奶白茶中显著低于黄金芽茶.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表明导致两种绿茶滋味差异的标志性化合物有 7 种,分别是茶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咖啡碱.味觉活性值(Dot)最高的EGCG在黄金芽茶中的呈味贡献显著高于奶白茶.因此,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差异导致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绿茶滋味不同.

    茶树白化茶树黄化茶树绿茶滋味成分

    6个猕猴桃品种的果实贮藏与品质评价

    李莹朱云琦董官勇裴艳刚...
    653-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选育耐贮藏且风味品质优异的猕猴桃(Actinidia)新品种,对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的3个野生品种'kvf54'、'kvf6'、'鑫美'和 3 个栽培种'秦美'、'华美'、'徐香'的品质和贮藏特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常温和 1℃贮藏下'kvf54'和'徐香'的硬度下降趋势相近,优于其他品种,且'kvf54'的维生素C(VC)含量最高.而在相同贮藏条件下,'鑫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积累速度最快,淀粉和可滴定酸含量最少,贮藏性能不佳.'kvf54'相比于其他品种的贮藏性更好,VC、糖类物质等含量高,是可用于培育耐贮藏新品种的优质材料.

    猕猴桃果实贮藏果实品质品种选育

    胀果甘草花粉生活力测定及甘草的杂交育种

    谢姿雁Botir KHAITOV杨天顺李重...
    660-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交育种是最为传统的选育新品种的方式之一,花粉生活力能够影响其中遗传物质的传递.胀果甘草是3种药典收录的甘草之一,具有许多特殊活性成分.通过TTC法和离体萌发法对2个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种质资源GJJ-7 和GJJ-9花朵开放 5 个时期(a~e)的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GJJ-7 花粉生活力趋势在 5 个时期呈现波浪型,在a、d时期达到最高;GJJ-9 花粉生活力会随着花瓣展开度的变大而升高,在e时期达到最高.离体萌发结果表明GJJ-7 和GJJ-9 花粉生活力随花朵开放程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萌发力均在c时期最高.杂交结荚率则与离体萌发结果一致,说明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生活力比TTC法更可靠.以光果甘草(G.glabra)S-7和S-12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结荚率低,但能够获得发芽率高的种子;以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GDN-16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结荚率高,但种子发芽率低,说明在甘草杂交中父母本的选择对结荚率有重要影响.

    甘草花粉生活力杂交育种

    利用饵料微藻表达抗菌肽及其初步应用

    潘玉芳杨欢陈怡雯韩冬...
    66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抗菌肽在饵料微藻中表达后的抗菌特性,构建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湖泊微拟球藻(N.limnetica)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抗菌肽(源自虹鳟,Cath-1a)表达质粒,分别转化相应的微藻,检测转化子中抗菌肽的表达量和体外抑菌效果,将藻株作为鱼饲料添加剂喂食斑马鱼,初步分析了抗菌肽及藻体自身的岩藻黄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鱼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抗菌肽在3种微藻中均可以成功表达,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仅三角褐指藻对水产领域常见致病菌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然而抗菌肽的表达并未使3种藻株的体外抑菌性增加.添加藻粉对斑马鱼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通过检测鱼体肝脏中与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丙二醛的含量,表明添加藻粉可增强斑马鱼的抗氧化和抗炎症能力,表达抗菌肽(PtC组)能进一步提高斑马鱼的免疫力.另外,添加Pt6(富含岩藻黄素)藻粉组比添加 PtC 的抗炎效果更显著,表明三角褐指藻中的岩藻黄素和二十碳五烯酸对增强鱼的抗病能力具有潜在作用.

    饵料微藻抗菌肽免疫抗氧化鱼饲料

    纳米二氧化钛对生菜的生长效应分析

    刘晓宇张雪薇戴昊鸣陈斯琳...
    679-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 NPs)对生菜(Lactuca sativa)生长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水培装置探究不同浓度TiO2 NPs(300~1 200 mg/L)下,生菜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00 mg/L TiO2 NPs能促进生菜幼苗的根长、茎长、叶表面积、鲜重和干重;随着TiO2 NPs浓度增大,生菜的生长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优于对照组.生菜体内的抗氧化酶(SOD、POD)在低TiO2 NPs浓度(300 mg/L)时,活性明显下降;随着TiO2 NPs浓度增大,这两种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强.因此,生菜对TiO2 NPs胁迫具有浓度依赖性,表现为"低促高抑",且能够通过抗氧化酶系统来减轻TiO2 NPs伤害.

    巨桉种源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遗传力

    不同生境自交植物黄花大苞姜生殖分配的研究

    路国辉王英强
    686-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自交植物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对石壁附生这一特殊生境的生态适应,对其不同物候期和不同生境的生殖分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殖生长过程中,黄花大苞姜种群用于营养生长的生物量分配占有绝对优势,而用于生殖的生物量分配比例较小(<13%).在黄花大苞姜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中,根茎和叶的比重较大(24.22%~43.25%).在光线较弱生境中的种群,为了提高资源获取能力,黄花大苞姜分配到叶的比重明显高于光线较强的种群,而分配给根茎的比例却明显低于光线较强的种群.随着物候期的推移,黄花大苞姜生殖分配的比例不断增加,到果期达到最大值.不同种群间和年度间黄花大苞姜分配给生殖构件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推测其生殖分配可能受遗传因素控制.个体大小与根茎生物量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同速生长,而与生殖分配在云天海种群没有表现出相关性,在上坪和天堂顶种群表现为同速生长关系,但决定系数小于 40%.因此,黄花大苞姜能有效调节其在不同生境的生物量分配以适应石壁附生的特殊生境,在光线较弱的种群提高叶的生物量分配并降低根茎的生物量分配以提高资源的获取能力.整体上投资到营养构件的生物量占比高达87%以上,生殖构件在居群间和年度间均保持稳定.这种繁殖策略,一方面较高的营养构件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稳定的生殖投资可以保证种群的延续,各构件相互协调以更好适应石壁这一资源匮乏的生境.

    黄花大苞姜异速生长繁育生活史光照生殖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