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光叶兔耳风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姜国东张森雨刘亚凤安振宇...
    660-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兔耳风(Ainsliaea glabr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了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松柏烯醇二异戊酸酯(1)、3β-hydroxy-11α,13-dihydro-costunolide(2)、matricarin(3)、乙酰伪蒲公英甾醇(4)、白桦脂醇(5)、27-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6)、morolic acid acetate(7)、异黑麦草内酯(8)、苯甲酸丁酯(9)和E-phytenal(10),其中化合物1 为新结构化合物,化合物3 和7 首次在兔耳风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7、9 均为首次在光叶兔耳风报道.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1、2、8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31.2、25.0、21.8 μg/mL,化合物1 和3 对白色念珠菌有潜在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1.9和3.9 μg/mL.

    光叶兔耳风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抗菌活性

    金花茶叶活性成分分析

    吴帆夏浪谢鑫张月...
    667-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金花茶叶的矿质元素组成和活性成分,对中东金花茶(Camellia achrysantha)、龙州金花茶(C.long-zhouensis)、毛籽金花茶(C.ptilosperma)、柠檬黄金花茶(C.limonia)、崇左金花茶(C.chuongtsoensis)、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的7种矿质元素(钾、镁、钙、钠、铁、锌和硒)、总酚、总黄酮、总抗坏血酸和可溶性糖、茶多酚和咖啡碱、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基于活性成分含量对6种金花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黄金花茶的钾、镁、钠含量最高,分别为18.70、2.67和1.01 g/kg;钙含量最高的是中东金花茶(42.99 g/kg);铁含量最高的是崇左金花茶(334.14 mg/kg);锌含量最高的是毛籽金花茶(22.46 mg/kg);硒含量最高的是龙州金花茶(0.47 mg/kg);不同金花茶叶中7种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6种金花茶中共检测出 15 种氨基酸,仅缺少天冬酰胺、色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和谷氨酰胺.6 种金花茶的活性成分含量均表现出可溶性糖>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抗坏血酸的趋势,其中毛籽金花茶的含量均为最高.茶多酚含量最高的为中东金花茶;咖啡碱含量均较低,在中东金花茶与崇左金花茶中未检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C1、PC2和PC3累计贡献率达87.439%,同时活性成分含量综合评分得出柠檬黄金花茶表现最为优异.活性成分含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黄金花茶和其他种差异性较大,中东金花茶和毛籽金花茶、崇左金花茶和金花茶差异性较小.这为金花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金花茶活性成分相关性分析

    唇形科刺蕊草属系统发育和分类学研究进展

    谭淦姚纲
    675-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刺蕊草属隶属于唇形科(Lamiaceae)野芝麻亚科(Lamioideae)刺蕊草族(Pogostemoneae),是该族中最大的属,约8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亚洲地区,雄蕊花丝具念珠状的毛这一特征是该属重要的鉴别性状.该属中以广藿香[P.cablin(Blanco)Bentham]为重要代表的刺蕊草亚属类群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藿香油,在医药与化妆品行业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分子系统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刺蕊草属的界定范围,且该属的分类系统近期也基于分子和形态证据得以更新.该研究对刺蕊草属系统发育研究与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该属更为深入的系统与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并为该属后续植物资源的评价与挖掘利用提供参考.此外,对中国该属类群进行了梳理,确认中国产该属物种29种 2 变种,更新了物种水平的检索表.

    唇形科刺蕊草属分类学系统发育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坡垒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李艳朋许涵陈洁雷婕...
    685-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因其分布范围狭窄且个体数量稀少,加之解濒技术不完善等随时面临灭绝风险,亟需进行拯救性保护.由于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自身生物学特性和致濒机理存在差异,针对特定物种开展基础性研究有助于为其保护和种群复壮提供科学依据.坡垒(Hopea hainanensis)曾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关键树种和表征种,但在人类活动和更新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尽管已开展了较多研究工作,但资源现状不明、机理性研究缺乏、未来研究重点不清和科研未能有效指导保育实践等问题仍十分突出,长期性、深入性和系统性研究亟待加强.该文在全面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生物学特性、自然分布区域、野生种群数量、适应性、就地和迁地保护、人工繁育技术和潜在濒危机制等方面系统回顾了坡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并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坡垒的保护和拯救提供参考.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坡垒种群现状濒危机制保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