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元江干热河谷主要环境因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及蕨类植物的分布响应

    杨逢春毛晓叶刘景欣黄华平...
    537-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蕨类植物多样性及种群分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建立元江干热河谷不同海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模式,对蕨类植物在元江干热河谷内的自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江干热河谷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气温逐渐下降,但降水量却逐渐增加;河谷内蕨类植物多样性及种群分布呈现差异化;干热河谷内蕨类分布受气温影响不大,但与生境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元江干热河谷水热条件分布不均,生态环境破碎,气温和降水分布不均,差异化显著,促进了小生境发育.蕨类植物可以指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某些种群可以指示和监测环境因子尤其是水因子的变化.

    蕨类植物干热河谷差异化生境多样性指示种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分布

    李建宇史梦竹郭燕青郑丽祯...
    547-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福建省9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及其入侵性等.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有外来入侵植物30科65属共79种;其中以菊科(Asteraceae)物种数最多,为22种,占总种数的27.85%,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有7种,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各有5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86.08%;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0.24%;入侵等级为恶性入侵(1级)的物种有10科22种,严重入侵(2级)有13科22种,局部入侵(3级)、一般入侵(4级)和有待观察类(5级)分别有9、18和8种;恶性入侵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5.70%.从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来看,以福州市的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最多,为52种;不同农田类型中,以旱地中的入侵植物种数最多,有74种;按分布区域划分的全域分布种共13种,按农田类型划分的全域分布种有11种.因此,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原产地多元化,且恶性和严重入侵植物占比较高,入侵形势严峻,应加强入侵植物的动态监控与防范,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农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原产地分布入侵等级福建

    华南地区花镜植物资源筛选评价及应用研究

    周艳宁祖林廖景平
    557-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营造物种多样、季相丰富、景观优美的生态经济型花镜,筛选出一批适合于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植物种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合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植物305种,隶属于84科221属,主要有爵床科(Acanthaceae)、豆科(Fabaceae)、菊科(Aster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等,小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分别有16、127、134和28种;乡土植物100种,占32.79%,外来植物205种,占67.21%.综合评价分析表明,Ⅰ级、Ⅱ级和Ⅲ级花镜植物分别有148、151和6种;层次分析表明,前景植物、中景植物和背景植物分别有106、162和157种;季节分析表明,春、夏、秋和冬季植物分别有216、232、195和128种.这表明可用于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应用形式多样.

    华南地区花镜植物筛选评价层次分析法

    广东翁源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树种的生态位特征

    杨新东陈流保曾献兴谢冲林...
    565-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广东翁源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生境适应性和竞争机制,对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的重要值之和为49.01,其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重要值最大,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变异系数最大.优势种的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较为一致,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栲(Castanopsis fargesii)、木荷(Schima superba)、鼠刺(Itea chinensis)和罗浮锥(C.faberi)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毛竹、杉木、黧蒴锥(C.fissa)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的生态位宽度相对较窄.所有物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相似性较小,表明共存物种的种间竞争不激烈,因而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的关系不显著,而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重要值变异系数是影响生态位宽度的重要因素.这为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位优势种

    澳门5种植物叶变色盛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容文婷邢福武易绮斐
    574-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变色盛期是植物生长季结束时的重要物候指标.为探究澳门地区气候因子对植物叶变色盛期的影响,利用3个固定物候监测样地2012-2018年的物候资料和气象数据,对5种野生植物叶变色盛期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前期各种气候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叶变色盛期不同,集中在12月的有山乌桕(Sapium discolor)、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和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ense),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的叶变色盛期在5月,秤星树(Ilex asprella)集中在1月.不同样地共有种叶变色盛期不同,大潭山样地秤星树的叶变色盛期显著早于九澳山样地,松山样地假苹婆的叶变色盛期显著早于大潭山样地.叶变色盛期与春夏季温度的变化呈正相关,与秋冬季的呈负相关.叶变色盛期与冬、春季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与夏、秋季的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植物的叶变色盛期亦有显著相关性.温度是影响这5种植物叶变色盛期最主要的气候因子.

    叶变色盛期气候因子植物物候澳门

    吸湿率和上浮率在枸杞产地检测中的可行性分析

    龚海光吴志耿杨美珍刘娟...
    583-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为探索一种可行的枸杞产地溯源的方法,对西北地区24个产区枸杞的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枸杞的吸湿率受品种、树龄和果实采收时期的影响,上浮率不受采收季节、干燥方式和树龄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和上浮率均有差异,产自固原的枸杞干果吸湿率分别为1.47%,显著低于除靖远、玉门、武威外的其他地区(P<0.05),而产自瓜州地区的枸杞干果吸湿率(2.87%)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产自乌拉特前旗、惠农、靖远、中宁的枸杞干果上浮率分别高达95.56%、95.00%、94.44%、93.29%,显著高于产自共和、格尔木、武威、尉犁、精河、瓜州、阿尔泰地区的(分别为76.67%、73.89%、73.13%、71.67%、67.67%、66.39%、65.00%)(P<0.05).PCA分析表明,同一产区的枸杞分布集中,产自瓜州、固原和武威等地区的枸杞能与大部分地区区分.因此,吸湿率和上浮率可应用于枸杞的产地检测.

    枸杞上浮率吸湿率产地检测

    铁皮石斛DoSMT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林江波王伟英邹晖戴艺民...
    591-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SMT2基因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甾醇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利用RACE技术克隆到1个DoSMT2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089 bp,编码362个氨基酸,DoSMT2相对分子量为40.345 kD,理论等电点为8.13,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经BLAST P检索,DoSMT2蛋白属于AdoMet-MTases超级家族,含有4个S-腺苷蛋氨酸结合位点、1个甲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和1个甾醇甲基转移酶C末端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DoSMT2与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的SMT2亲缘关系最近,确定其属于SMT2家族.qRT-PCR分析结果表明,DoSMT2基因在茎和叶都能表达,10月份的表达量最高,叶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推断叶片的甾醇代谢比茎活跃.构建了pET-29a-DoSMT2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出预期大小的蛋白.这为铁皮石斛DoSMT2的甲基化机制及甾醇化合物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铁皮石斛甾醇C-24甲基转移酶原核表达荧光定量PCR

    利用黄毛草莓创制蜜桃香味草莓新株系

    王爱华钟霈霖吴青青马红叶...
    599-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创制具有蜜桃香味的草莓新株系,用栽培品种'红颊'('Benihoppe',2n=8x)与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rrensis,2n=2x)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种间杂种五倍体(2n=5x),再经秋水仙素诱导后获得十倍体(2n=10x),收获该十倍体的种子进行实生选种,选育出4个具有蜜桃香味的草莓新株系.结果表明,'红颊'×黄毛草莓的杂交组合结实率和出苗率分别为39.58%和28.11%,适宜草莓十倍体诱导的秋水仙素浓度在200 mg/L左右,处理时间30~40 d,4个草莓新株系均具有蜜桃香味,抗氧化物质含量显著提高,但果肉质地较松软,平均单果重和株产稍低.这为野生草莓资源的利用和种质创新提供了科学参考.

    黄毛草莓野生资源蜜桃香味种间杂种

    广州市湿地公园植物调查与分析

    郭亚男苏凡王瑞江
    607-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能力、加强湿地公园的物种保育功能并促进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质量,对广州地区20个湿地公园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205种湿地植物;对其物种组成、生活型、生态习性、优势科属及应用频度等的分析表明,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植物种类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保护和珍稀植物种类应用较少等.基于此,推荐了55种本土植物作为广州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改造和景观配置的候选物种,同时还提出了对未来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广州湿地公园湿地植物植物配置

    横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及与附近地区的比较研究

    刘可丹罗欢唐博航和太平...
    615-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西横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对横县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横县有野生种子植物1269种,隶属于163科658属,以被子植物占优势,而裸子植物则贫乏.在科属种组成上,以大科、区域单型属和少型属为主;生活型组成反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藤本植物种类丰富.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兼备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与邻近地区相比较,横县种子植物区系与广东紫金县相似性较高,区系成分组成则与广东新会区、紫金县相近.因此,横县地区野生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热带性质明显,呈热带至亚热带过渡性质,起源古老,具有一定特有现象,与广东地区联系密切.

    广西横县野生种子植物植物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