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黄宏文

双月刊

1005-3395

jtsb@scib.ac.cn

020-37252514

510650

广州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林业、医药、环境、园林园艺研究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温高湿胁迫对鼠尾草属5种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云肖汉文黄艳波周翔宇...
    845-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鼠尾草属(Salvia)植物的耐湿热性,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高湿环境,对丹参(S.miltiorrhiza)、张家界鼠尾草(S.daiguii)、贵州鼠尾草(S.cavaleriei)、铁线鼠尾草(S.adiantifolia)及'辰丹月白'鼠尾草('Chen-danyuebai')的外部形态变化及生理生化响应进行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鼠尾草属植物的耐湿热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鼠尾草在胁迫下黄叶数明显增多,但受湿热伤害程度不高,胁迫结束后经过正常养护均可恢复正常生长;在复合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植株受到一定程度的湿热伤害;胁迫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提高,产生了适应性反应.5 种鼠尾草的耐湿热能力表现为:张家界鼠尾草≈铁线鼠尾草>'辰丹月白'鼠尾草≈丹参>贵州鼠尾草.'辰丹月白'鼠尾草表现出了较强的耐湿热能力,可以推广栽培.

    鼠尾草属高温高湿胁迫耐湿热性生理特性

    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
    853-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乌龙茶品种鲜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轮廓特征,以绿茶品种春季幼嫩鲜叶(一芽二或三叶)和成熟鲜叶(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对照,对采自乌龙茶品种春、秋两季的幼嫩和成熟鲜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和统计模式识别.结果表明,茶树品种、芽叶嫩度和采摘季节对供试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均有影响.全部供试茶样可按茶树品种特性划分成乌龙茶与绿茶品种2大类群,且芽叶嫩度对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影响仅次于茶树品种特性引起的茶样组群差异.绿茶与乌龙茶品种春季幼嫩鲜叶、绿茶与乌龙茶品种春季成熟鲜叶、春季乌龙茶品种幼嫩与成熟鲜叶、秋季乌龙茶品种幼嫩与成熟鲜叶、春季和秋季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及春季和秋季乌龙茶品种成熟鲜叶间存在客观的类群区分.不同鲜叶来源对供试茶样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组分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较高的甘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和较低的 γ-氨基丁酸含量是乌龙茶品种有别于绿茶品种春季鲜叶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相同采摘季节的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相较成熟鲜叶拥有更高的精氨酸含量,而不同芽叶嫩度的春季和秋季乌龙茶鲜叶存在不同的差异特征组分.因此,茶树品种遗传特性是影响茶树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主导因子,乌龙茶特定的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化学模式为其加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乌龙茶绿茶鲜叶氨基酸模式识别

    红背漆,福建漆树科一新种

    陈新艳马良周承源陈彬...
    863-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描述了福建省中北部山区漆树科(Anacardiaceae)漆树属(Toxicodendron)一新种:红背漆(Toxicodendron purpureum),该种与小漆树(T.delavayi)相近,与小漆树不同之处在于叶长达25 cm(vs长达13 cm);小叶叶背紫红色,稀绿色,小叶柄长2~5 mm(vs叶背被白粉,小叶柄长1~2 mm);花序长不超过叶长1/3(vs与叶近等长);花瓣不具暗褐色脉纹(vs具暗褐色脉纹).通过比较 4 相近种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基于 29 物种的核基因片段ITS和 2 个质体基因片段(trnL-F和ndhF)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均支持该新种的成立.

    红背漆漆树科新种福建

    广西五皇山地区植物区系特性

    吴婷婷叶家桐岑华飞马虎生...
    870-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广西南部五皇山地区的植物区系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广西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及邻近区域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五皇山地区分布野生植物1 002种,隶属于167科581属,包括蕨类植物20科37属73种,裸子植物3科 4属5种,被子植物144科540属924种,以被子植物占优势.科属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的热带性更强,其中泛热带成分占最大优势,温带成分则以北温带为主.中国特有属4属,未见中国特有科.该地区植物区系总体表现为物种丰富度高,区系热带性质强,特有性弱的特征.

    植物区系物种丰富度野生植物广西五皇山

    光果金樱子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抗SARS-CoV-2活性评价

    敖卓仪关晓娴吴杰伟
    879-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光果金樱子(Rosa laevigata var.leiocapus)的三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活性(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三萜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laevigaterpene A(1)、2α,23-二羟基齐墩果酸(2)、1β-羟基蔷薇酸(3)、3β-(p-hydroxytrans-cinnamoyloxy)olean-12-en-28-oic acid(4)、3β-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2α-羟基齐墩果酸(5)、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6)、坡模酸(7)、桦木酸甲酯(8)、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乌苏酸(9)、乙酰基-11α-甲氧基-β-乳香酸(10)、阿江榄仁尼酸(11)、2α,3α,19α-trihydroxy-28-norurs-12-ene(12)、蔷薇酸(13)、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14)和齐墩果酸(1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光果金樱子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4、10、12 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8 和 15 对SARS-CoV-2 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简称Mpro)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6.74±0.33)和(5.19±0.25)μmol/L,具有潜在的抗SARS-CoV-2活性.

    光果金樱子三萜SARS-CoV-2Mpro

    气候变化背景下橡胶树物候研究进展

    赖虹燕陈帮乾云挺尹雄...
    886-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广布于热带地区的经济林木,是战略物资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其物候学的研究对胶园生产管理和评估热带地区植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的物候研究主要服务于苗木繁育、割胶规划和抗逆栽培等生产应用;利用遥感监测植被物候日趋成熟,已广泛应用于橡胶树并成为主流的物候监测方法;橡胶树物候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复杂,其中温度和降水是关键影响因子,同时内因(品系、基因和树龄等)和外因(种植密度、地理位置和农业措施等)也共同影响了其物候.为更好服务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热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未来的橡胶树物候研究应重点关注多源遥感数据的协同重建、物候指标提取算法的普适化和遥感预测模型的精准化.该文系统梳理了橡胶树物候的监测方法、服务价值、时空格局,提出了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橡胶树物候时空特征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