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泛癌中SPARC表达水平与预后及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李斌龚娇林宇曦邓婧...
    305-312,344,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基因在人不同类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及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GTEx)和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等多个数据库获取泛癌的基因表达谱、体细胞突变数据和临床预后信息.采用ESTIMATE和TIMER算法评估泛癌的免疫微环境,分析SPARC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预后、免疫浸润、免疫检查点基因、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对SPARC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SPARC在多种不同肿瘤细胞系的表达,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分析SPARC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SPARC在食管癌、肝癌、胃癌、结肠癌、急性髓系白血病、胰腺癌、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皮质癌、卵巢癌、皮肤黑色素瘤、脑低级别胶质瘤、直肠癌、乳腺癌、胆管癌、多形性胶质细胞瘤、头颈鳞癌、甲状腺癌和子宫肉瘤等18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均<0.05),而在宫颈癌、肾嫌色细胞癌、前列腺癌、肺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5种肿瘤组织中低表达(P均<0.05).总生存期分析显示,在肾上腺皮质癌(HR=1.40,P=0.030 0)、膀胱尿路上皮癌(HR=1.19,P=0.000 5)、肾乳头状细胞癌(IIR=1.37,P=0.007 9)、胃癌(IIR=1.21,P=0.002 9)、葡萄膜黑色素瘤(HR=2.07,P=0.000 7)和间皮瘤(HR=1.33,P=0.000 6)等6种肿瘤中,高表达SPARC的患者预后更差;而在肾透明细胞癌(HR=0.83,P=0.006 5)中,低表达SPARC患者预后更差.SPARC表达与泛癌中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成正相关(P<0.05),尤其是巨噬细胞.SPARC与PDCD1和CTLA4等多个免疫检查点基因以及免疫治疗反应标志物显著相关(P<0.05).体外实验表明,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SNU-449)和胃癌细胞系(HGC-27)中降低SPARC的表达导致其增殖能力减弱.结论 SPARC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其表达不但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还与肿瘤的多种免疫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预后、免疫治疗反应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泛癌预后免疫微环境生物信息学

    ACSS2通过H4K12ac靶向调控SH-SY5Y细胞中mTOR的表达机制

    陈大广张捷陈庆亭李耿华...
    313-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通过组蛋白H4赖氨酸12乙酰化(H4K12ac)靶向调控SH-SY5Y细胞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机制.方法 构建ACSS2慢病毒载体,感染SH-SY5Y细胞系,建立ACSS2低表达(ACSS2低表达组)、ACSS2过表达(ACSS2过表达组)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NC组);采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处理上述细胞系并分别计为ACSS2低表达+SAHA组、ACSS2过表达+SAHA组、NC+SAHA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ACSS2过表达组ACSS2、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H4K12ac修饰水平均显著高于ACSS2低表达组和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83、26.38、18.56,26.25、19.52、17.21,P均<0.05);且NC组ACSS2、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H4K12ac修饰水平均显著高于ACSS2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7.52、13.21,P均<0.05).转染SAHA后,ACSS2低表达+SAHA组、ACSS2过表达+SAHA组和NC+SAHA组ACSS2表达均出现显著表达变化,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SS2过表达+SAHA组H4K12ac修饰水平和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CSS2低表达+SAHA组和NC+SA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6、11.56,10.21、9.75,P均<0.05),NC+SAHA组H4K12ac修饰水平和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ACSS2低表达+SA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3、12.31,P均<0.05).结论 ACSS2通过调节H4K12ac修饰水平靶向介导mTOR的表达.

    ACSS2H4K12ac修饰SH-SY5YmTOR

    木犀草素抗汉滩病毒效果初步研究

    赵悦汐罗璐璐王彦博强遵先...
    318-323,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木犀草素对汉滩病毒(HTNV)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0、3.125、6.25、12.5、25、50、100、150、200 μmol/L 的木犀草素处理 Huh-7 细胞,用 0、10、20、25、50、75、100、150、200 µmol/L 的木犀草素处理 A549 细胞,培养48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木犀草素半数毒性浓度(CC50).在HTNV感染同时Huh-7细胞分别加入0、8、10、14、16、22μmol/L木犀草素,A549细胞分别加入0、4、6、8、10、12 μmol/L木犀草素,2 h后换液为含对应浓度药物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HTNV RNA水平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Huh-7细胞感染HTNV的不同时间阶段(感染前1~48h、感染前1 h、感染0~2h、感染后2~48 h、感染后6~48 h、感染后12~48 h、感染后24~48 h),给予25 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感染48 h后,通过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HTNV蛋白和RNA水平,通过酶联斑块形成实验检测子代HTNV滴度.分别在HTNV入胞阶段(感染0~2 h)及复制阶段(感染后2~48h),用高、中、低浓度(25、12.5、6.25 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感染HTNV的Huh-7细胞,感染48 h后检测细胞内HTNV蛋白和RNA水平.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模拟木犀草素与HTNV的核衣壳蛋白(NP)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相互作用效果.结果 与0 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比较,25 μmol/L木犀草素处理的Huh-7和A549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9.94、14.64,P均>0.05);后续实验选择25 µmol/L为木犀草素的最大安全浓度;木犀草素对于Huh-7、A549细胞的CC50分别为141、83μmol/L.Huh-7、A549 细胞的木犀草素的 IC50 分别为 16.18、11.64 μmol/L.在 HTNV 感染后 2~48 h、6~48 h、12~48 h、24~48 h给予木犀草素处理,HTNV蛋白、RNA及滴度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8、6.29、18.69,P均<0.05).木犀草素抑制复制组的HTNV蛋白、RNA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2.90、49.49,P均<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可与HTNV NP和RdRp相互作用,结合能分别为-8.0、-8.1kcal/mol.结论 木犀草素有效抑制HTNV感染,该抑制效果主要作用于HTNV复制周期的转录翻译阶段.

    汉滩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木犀草素抗病毒感染

    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

    陈荣彬李志方嘉红云魏洁...
    324-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女性人群2 729例,其中单独UU培养1 091例,UU培养与CT抗原联合检测(UU+CT)1 638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健康体检人群2 729例UU培养总阳性率52.84%,1 638例UU+CT联合检测中,CT阳性率2.38%,UU+CT共同阳性率1.83%.UU各年龄组阳性率不同,其中41~<51岁阳性率最高为59.60%,51~<61岁组和≥61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各年龄组阳性率不同,41~<51岁阳性率最高,为3.38%,但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育龄组(35~45岁)UU阳性率59.08%,低育龄组(<35岁)UU阳性率54.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8,P<0.05);CT在高低育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2022年UU和CT阳性率逐年下降,仅UU阳性率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x2=19.94,P<0.05).结论 女性在健康体检中应重视生殖道病原体筛查,尤其是育龄妇女,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干预,减少病原体传播.

    女性健康体检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

    一起O10∶K4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张志敏王兆娥张晓嫒张玲...
    328-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北京市丰台区一起O10∶K4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方法 2021年10月10日北京市丰台区辖区哨点医院上送的食物中毒病例粪便标本共4件,标本编号为FTSY1~4.疾控中心现场处置共采集标本30件,其中食品标本13件、环境标本15件、餐厅用水2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原学鉴定.副溶血弧菌分离株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PCR法检测毒力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选用SfiI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BioNumerics v6.0软件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采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及CSIPhylogeny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wgSNP).结果 34件标本共分离出4株O10∶K4型副溶血弧菌,均为临床分离株.4株菌均为产毒株,携带毒力基因tdh、T3SS1和T3SS2,不携带trh.4株菌对17种抗生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厄他培南、美罗培南、阿奇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替加环素、氯霉素、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E)敏感,均携带blaCARB-22基因.PFGE结果显示,4株菌带型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WGS分析结果显示,4株菌属ST3序列型、CC3克隆群,为同一克隆.4株菌均携带大流行株标志基因tdh+、trh-、toxRS/new和orf8.结论 O10∶K4型副溶血弧菌可引起食物中毒暴发,其致病性强,有产生耐药性和成为大流行株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分析,加强预防宣传和规范临床用药.

    副溶血弧菌O10∶K4血清型PFGEWGS

    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在低密度疟疾样本检测中的比较研究

    董小蓉易佳孙凌聪周晓蓉...
    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用三种常用疟疾检测方法对恶性疟和间日疟样本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恶性疟样本来自2023年3月武汉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间日疟样本来自2023年4月宜昌市输入性间日疟病例,各1份,分别制作2张厚血膜,计算原虫密度,再以健康人抗凝血对病例血样按1∶4、1∶16、1∶64、1∶256、1∶1 024、1∶4 096、1∶16384、1∶65 536比例进行稀释,每个稀释浓度的样本制作2张厚血膜镜检盲检,并用快速诊断检测(RDT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每个浓度血样疟疾感染情况.结果 恶性疟样本原血样当稀释浓度低于1∶16 384,即原虫密度低至13个/µL血,镜检结果2张均为阴性;间日疟样本原血样当稀释浓度为1∶1 024,即原虫密度低至55个/μL血,镜检结果1张为阴性,1张为阳性.恶性疟样本稀释至原虫密度13个/μL血时,RDTs检测结果出现阴性;间日疟样本原血样使用两种不同品牌RDTs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个样本所有稀释度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恶性疟样本最高稀释浓度的原虫密度为3.2个/μL血,CT值为32.788;间日疟样本最高稀释浓度的原虫密度为0.86个/μL血,CT值35.057.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出限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但成本较高,三种方法可在不同检测机构中协同使用,提高疟原虫检测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疟疾实时荧光定量PCR镜检快速诊断检测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尹传华杨真真杜楠陈静...
    338-344,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STITCH数据库获取黄芩苷和京尼平苷的靶点,通过GeneCards、TTD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结直肠癌相关疾病靶点.靶点相互映射后经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经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随后将核心靶点与基因表达总括数据库(GEO)芯片数据比对.将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芩苷组、京尼平苷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组,采用qRT-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和STITCH数据库中获取黄芩苷相关靶点27个,京尼平苷相关靶点54个,合并、去重后共获得药物组合的靶点77个.使用"colorectal cancer"为关键词,在TTD数据库检索得到相关靶点19个,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靶点173个,在DrugBank获取相关靶点42个;将数据整合、去重共计获得结直肠癌相关靶点223个.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相互映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靶点PPI关系网络有17个节点,71条边,平均度值为8.353,大于平均度值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Myc原癌基因(MY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RAS原癌基因家族成员HRAS、Toll样受体4(TLR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TLR2是网络的核心节点.通过DAVID平台,将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靶点进行GO分析与KEGG分析,GO分析主要与蛋白结合、完全相同的蛋白质结合、酶结合、蛋白质异二聚活性、蛋白质同源二聚活性等分子功能有关;与胞质、质膜、质膜的整体成分、膜、细胞表面等细胞组分有关;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对转录的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对凋亡过程的负调控、ERK1和ERK2级联的正向调节、对药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低氧诱导因子-1(HIF-1)等多条癌症相关通路高度相关.芯片数据显示HRAS、TLR4、TNF差异显著,可能是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直接抗癌的靶点.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在经过黄芩苷、京尼平苷处理后mRNA的表达量均有所改变,其中,京尼平苷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组HRAS的mRNA表达量(0.73±0.11)、(0.60±0.06),低于对照组的(1.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芩苷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组TLR4的mRNA表达量(0.71±0.11)、(0.66±0.04),低于对照组的(1.0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京尼平苷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组TNF-α的mRNA表达量(1.34±0.12)、(1.66±0.18),高于对照组的(1.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能显著影响核心靶点HRAS、TLR4、TNF,为该组合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网络药理学结直肠癌黄芩苷京尼平苷

    瑞巴派特对MSU诱导的腹膜炎腹腔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

    易进科魏英李春雷陈俊...
    345-349,359,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瑞巴派特对单钠尿酸盐(MSU)诱导的小鼠痛风性急性腹膜炎腹腔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SU组,生理盐水0.2 mL/10 g灌胃)、秋水仙碱组(0.75 mg/kg的秋水仙碱0.2 mL/10 g灌胃)、瑞巴派特组(150 mg/kg的瑞巴派特0.2 ml/10g灌胃),每组6只,灌胃给药2次后3组小鼠均以MSU腹腔注射1次制备急性腹膜炎模型,16h后,收集腹腔巨噬细胞,分析巨噬细胞表型;检测腹腔灌洗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细胞因子;腹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秋水仙碱组和瑞巴派特组M2型标志CD206阳性比例分别为(19.36± 2.80)%和(21.22±1.22)%,均显著高于MSU组的(15.80±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秋水仙碱组、瑞巴派特组腹腔灌洗液上清促炎因子TNF-α、IL-6浓度分别为(138.73±14.06)、(122.89±6.66)μg/mL,(119.91± 4.99)、(115.32±6.73)μg/mL,较 MSU 组的(238.89±16.16)、(272.99±11.35)μg/m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秋水仙碱组、瑞巴派特组抗炎因子IL-10的浓度分别为(73.11±4.77)、(70.69±3.72)μg/mL,较MSU组的(32.23±3.51)μg/m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鼠腹膜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MSU组腹膜组织松散,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的核大、深染、无胞浆的炎症细胞浸润;秋水仙碱组和瑞巴派特组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较MSU组少.结论 瑞巴派特通过增加腹腔巨噬细胞增加M2极化,减轻MSU诱导的小鼠痛风性腹膜炎的炎性反应.

    痛风单钠尿酸盐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6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龚林刘尔男梁建生王一梅...
    350-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武汉市三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21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共62株临床分离的CREC,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碳青霉烯酶诺德曼-珀尔(Carba NP)试验对碳青霉烯酶型确证,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耐药基因、质粒携带情况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结果 Carba NP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的比例为32.3%(20/62).20株Carba NP试验阳性菌株均产新德里金属酶(NDM),其中15株产NDM-5,5株产NDM-1,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所有菌株同时还携带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或blaCTX-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A、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mph或mdf)、甲氧苄啶耐药基因dfrA以及四环素耐药基因tet;20株细菌检出12种序列分型(ST),主要为ST410(n=4)、ST131(n=3)和ST167(n=3),无明显优势菌株;所有菌株都携带1~6个质粒,大多为3~4个.结论 本研究检出产NDM的CREC,blaNDM基因在菌株间可能存在克隆传播和水平传播并存的现象.

    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NDM全基因组测序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链分析

    许进刘超朱海宁张云霄...
    35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22年山东省某地级市同一时间内发生点多、涉及范围广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相关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传播链分析,为疫情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8份流调线路不清晰COVID-19病例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阳性鼻咽拭子标本(样本编号分别为Boshanqu1107Liuyan、Boshanqu1107langfengsen、Linziqu1107niuyueju、Linziqu1107liling、Boshanqu1107liudaodong、Linziqu1107chengmaoj、Boshanqu1107songxiaoyun、Jingkaiqu1018caomingwei)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下机数据使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软件CLC进行拼接并进行测序质量评估,在线对病毒进行分型及变异位点分析,采用MEGA11.0软件构建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树(Neighbor-joining法)进行传播链分析.结果 共获得8条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全长均为29 870 bp,序列缺失碱基数量为236~241,基因组平均测序深度为13 579x,基因组覆盖度均为99.2%,均属于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从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该8例病例共分为2个 不同传 播分支,其中Jingkaiqu1018caomingwei与新冠 序列数 据库中Jingkaiqu1010zhanglong、Jingkaiqu1010xingfangjie 2例COVID-19病例共属同一传播分支,并且3例样本序列完全一致;其余7例序列均为同一传播分支,其中 Boshanqu1107Liuyan、Boshanqu1107liudaodong、Boshanqu1107songxiaoyun、Boshanqu11071angfengsen 4 例 SARS-CoV-2 基因组序列与数据库中 Boshanqu20221104songruijuan 序列完全一致;Linziqu1107niuyueju、Linziqu1107liling、Linziqu1107chengmaoj 序列与数据库中 Linziqu1027gaoyongchang 等 4 例样本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通过对SARS-CoV-2的全基因组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可有效获得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助力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传播链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高通量测序传播链变异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