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张衡《归田赋》的隐逸思想

    刘佳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衡的抒情小赋《归田赋》在汉代赋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人处在东汉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其思想的转变在赋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归田赋》对人生失意情感的抒发,对逍遥之境的追求与向往,成为张衡晚年人生的深切表达。《归田赋》可以看作张衡对“逍遥”思想理解和追求的一个总结。张衡终结散体大赋,开启抒情小赋,是汉赋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张衡归田赋逍遥隐逸

    《三国志》中的词语在旬邑方言中的留存

    李启东
    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国志》是我国一部重要史书,记载了我国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中国的历史。著作里头采用了一些词语在今天的旬邑方言中还在使用。文章通过对词语的搜集和分析,为方言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三国志》关中西北部方言

    浅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华伦小姐形象

    任荣娟苏佳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肖伯纳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创作的一系列优美戏剧作品至今仍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华伦夫人的职业》是他的优秀剧作之一,本文致力于从亲情,爱情,友情三个方面来正侧面分析华伦小姐的形象,这三个方面的剖析向我们展示了肖伯纳笔下的女子-单纯善良,反对传统,对朋友坦诚,有坚定信念的新女性形象,也通过此形象有力地讽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肮脏嘴脸。

    薇薇亲情爱情友情人物形象

    文体学视域下的《枉凝眉》英文翻译比较

    季丹阳
    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等韵文是小说情节的一部分,它们对小说故事发展、人物刻画、主题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文体学角度出发,对《红楼梦》中的经典曲子《枉凝眉》进行三方面的分析,探讨杨宪益戴乃迭和大卫·霍克斯两英文译本的不同之处,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探讨曲子英译的处理,以期为同类作品的翻译提供参考借鉴。

    文体学红楼梦曲子翻译

    探析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以张爱玲、沈从文创作为例

    张国宁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普尔认为,“一个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在一块无传统的白板上合理地设计一个国家——是不可能的”。①曾有那么一群知识分

    张爱玲沈从文自由主义文学

    从《二十四诗品》看“第一夫人设计师”——以《沉著》一品为例

    朱凯迪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第一夫人彭丽媛穿着“无用”的服装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服装品牌“无用”和“第一设计师”马可也浮出水面,但马可依旧非常低调,很少公开露面。与其他服装设计师不同,马可和她的作品很“沉著”。本文旨在运用《沉著》中的观点,对马可的服装设计作品进行艺术批评。

    马可沉著设计师

    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情怀——论汪曾祺的小说创作

    袁源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讨论了汪曾祺日常审美叙事下所透露出来的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情怀。他巧妙地糅合了儒、释、道的中国传统思想,并借鉴西方新式的积极思想将这三者加以中和、改造,形成了一种以“善”与“美”为本质的人道主义情怀。汪曾祺的常审美叙事不仅实现了其“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目的,而且其常审美的理念还为新时期文学开创了新的文学空间。

    汪曾祺人文和谐

    个人经验与时代内容的血肉交融——穆旦诗歌赏析

    邵颖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穆旦作为“九叶派”最杰出的诗人,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及极端的生死体验,使他成为最具异质性、叛逆性、现代性的诗人,同时也是最痛苦和孤寂的人。他以自己的人格书写着一个现代人所承担的民族的、时代的、现代的沉重和苦难。这个自我对生命状态有着切身的感受,触摸到了历史及现实下的人的生存,不仅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也充分体现了诗人创作的民族历史意义。

    诗歌时代人生

    历史与文学的距离——读全祖望《宋澶淵親征論》有感

    牛田苗
    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祖望所著《鲒埼亭集》,收录明清之际的碑文传记极多,极富史料价值。其中《宋澶淵親征轮》篇着重论述了澶淵之役始末,出于作者本身“抗清”经历与民族气节,文中不免夸大寇萊公个人贡献与极大作用,窃认为作者用文学的眼光来品评历史人物,虽读之畅快淋漓,却经不住历史的考究。笔者以此文为着眼点,从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角度剖析寇萊公,展现双重的人物形象。

    全祖望寇准澶淵之役北宋

    论“文如其人”——读培根《论高位》

    闫艳萍
    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如其人”是中国传统文论中一条重要理论命题,由于撞上了“隐含作者”这一概念而得到不断的新解。本文以培根及其《论高位》为例,以隐含作者这一理论为支撑,具体分析隐含作者和真实作者的差异性和一致性,从而揭示“文如其人”的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

    文如其人隐含作者培根论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