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青年毛泽东的文化自觉

    史娜
    74-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文化自觉的建设。而毛泽东的文化自觉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文化认识对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和对中西方文化的吸收,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毛泽东青年时期文化自觉

    废王立武——贵族门阀政治在唐代的衰亡

    李新斌
    76-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宗朝的“废王立武”不仅是一次政治斗争,更标志着一个多世纪里关陇集团把持中央政权局面的终结,贵族门阀政治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后,最终在唐代衰亡,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废王立武”贵族门阀政治唐代衰亡

    载体、视野与意义的新探析——以《<叫魂>:对晚清变革前的反思》为例

    蔡晓阳
    7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元1768年,中国处在乾隆盛世,这一年“煊赫鼎沸”;在历史脉络中,如《清史稿》、《高宗实录》等清史史料,这一年“风平浪静”。而载入史册的仅仅是同年八月清廷允许俄罗斯在恰克图通商,预示着继《恰克图条约》之后,清政府开始默许俄国势力在恰克图存在。但是,孔飞力却选择了这一年最不起眼的“叫魂”事件作为其宏大叙事的切入点,这初始便蕴含了载体、视野与意义的创新。文章以《叫魂》为依托,围绕载体、视野与意义,进一步深化对历史载体、历史视野与历史意义的新探索。

    叫魂载体视野意义

    浅谈《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及魏特夫的“征服王朝论”

    翟悦
    7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这本书,是由美国的历史学家魏特夫与我国著名学者冯家昇合著,并于1949年在美国的费城出版。在这本书中魏特夫提出了“征服王朝论”。本文将从作者简介与学术成就、书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学术评价这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征服王朝论”魏特夫

    旧中国天津自行车运动史话

    刘建军吴青
    8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讲述了20世纪初天津自行车运动的萌芽;天津开埠后的第一场自行车比赛;天津青年会举办的“万国自行车比赛”和第一届、第二届“天津市自行车公开赛”比赛的男子组和女子组冠军穆成宽和林秀莲以及回归故里执教天津自行车队的教练孙德林。

    旧中国天津自行车万国赛青年会

    浅析吴宓看似错位的现实人生

    王妮
    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宓是我国近代会通中西的大学者之一,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新文化运动者们的手下败将、鲁迅嘲笑的对象,却不知道其“其弘扬传统文化之真价值,反对宗傍自然主义、机械主义、功利主义的‘物质文化意识,持守以人文道德为本位的文化观和独行精神。”

    对立冲突出世与入世传统与浪漫批判与认同

    土司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央关系的异同

    王群艳黄自辉冷模
    8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司制度作为国家推行于民族地区的民族自治制度,一方面与中央王朝传统治边的政策有关外,另一方面与吐蕃王朝解体后,吐蕃在藏区的戎边大将,割据一方,地方政治的独立化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研究土司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央的关系,找到其中的异同,为今后的中央与地方的经济、法制联系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土司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央关系异同

    16-17世纪日本白银对外贸易初探

    郭闿异
    8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16-17世纪的日本,白银开采量极大,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产银国。丰富而优质的白银资源深受欧亚各国商人的喜爱,因此,诸多商人纷纷远赴重洋与日本开展贸易来获取日本的白银。而这也造成了日本白银的大量外流。本文将以日本白银贸易的起转盛衰为主线,将白银贸易分为兴起,巅峰和衰落三个阶段来论述。同时,笔者将其放在世界的视角下考量,通过研究日本流出的白银在东南亚地区世界性贸易中的作用,来进一步全面地分析日本白银的生产、流通、及对外贸易所造成的历史及社会的影响,以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为当代中国经济的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日本白银对外贸易

    中世纪西欧与两宋手工业概述与比较

    姚一苇
    8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世纪西欧与中国两宋基本处于同一时间阶段,也同样拥有相似的时代背景。但两者不论手工业产生、分工与发展都存在差异。最终因这些差异使其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直接影响着社会转型时期本国手工业向近代手工工场发展的进程。

    中世纪西欧宋代手工业

    晚清政府中的洋人群体研究

    舒方涛
    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政府为“自强”、“求富”而学习西方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其教训和弊端也是深刻的。文章立足于时代的背景之下,通过对外籍人才群体的特征分析,进而考察外籍人才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作用及其影响,对当下国外人才的引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晚清时期洋人群体人才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