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间
人间
人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静的叙述——读玛格丽特·杜拉斯《劳儿之劫》

    刘旻周青华
    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杜拉斯的众多作品中,很少会出现确定性的结局。大多数开放性的结局,也是可左可右。在《劳儿之劫》中亦是如此,作者志在叙述一段情节,一段故事,而并非一个结局。杜拉斯在掌控文字时更像是为我们截取了她所塑造的主人公漫长生活中的一段给我们看。本文中笔者就《劳儿之劫》来探讨杜拉斯在作品中常用的歧义与含混。

    杜拉斯劫持歧义双面性

    《黄雀记》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魏健
    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童被认为当代文学中最擅长描写女性心理和女性意识的男性作家之一,而《黄雀记》中刻画了一位新的“红粉”女性,她美貌惊人但却偏执任性,有着让人怜惜的身世,面对物质的诱惑迷失自我,过着糜烂贪婪的生活,在面对生下了带有耻辱性符号的“怒婴”选择了出走。通过刻画这样一个悲剧人物,苏童又一次唤起了读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黄雀记》女性形象悲剧思考

    《陌上桑》的浪漫主义元素和喜剧色彩分析

    祁小真
    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陌上桑》是一首民间故事诗,为汉代相和歌古辞,主要叙述了一位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这首诗历经千年依旧传诵不绝,人们为女主角的美丽与机智拍案叫绝,同时也对使君的行为予以批判。其实,《陌上桑》这首诗歌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和喜剧色彩,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本文从秦罗敷的美丽形象塑造的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浪漫主义元素;从喜剧色彩入手分析使君与秦罗敷的冲突,并对此进行一定的思考。

    《陌上桑》秦罗敷浪漫主义喜剧色彩

    《嘉莉妹妹》的博弈分析

    张景
    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莉妹妹》作为20世纪美国文坛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描写了市场大潮冲击下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其中,嘉莉无视传统道德却获得成功的故事受到了评论界严厉的批评。本文将以利益最大化原则为中心,从博弈角度,对这部作品人物的选择进行浅析。

    嘉莉赫斯特伍德博弈论行为选择利益最大化

    韩少功小说中非理性人物形象的意蕴探究

    曹文婷刘昕华
    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中塑造的众多主人公,他们的经历或者存在本身都显示出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富含浪漫主义因子的楚文化是出现这一情况的首要诱因,在其熏陶之下,求新求奇的潜意识贯穿了这位楚地之子的大部分创作,不正常、非理性人物的设置是他释放楚文化能量的窗口;再者,韩少功对作品包含隐喻性的的刻意追求,及其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也使得非理性人物屡屡见诸于其笔端。

    韩少功非理性人物楚文化寓言生命哲学

    散文《匆匆》两个英译本对比赏析

    明春燕
    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散文名篇不胜枚举,朱自清的《匆匆》便是其中之一,《匆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来了无数译者将其一遍遍译成英文。本文选取了朱纯深先生和张培基先生的译本,主要从用词、句式上对两位先生的译本进行对比赏析,旨在探讨两位译者的风格,以及与原作风格的接近程度。

    用词句式风格《匆匆》

    王绩“三仕三隐”补论

    张任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隋唐之际著名诗人王绩一生“三仕三隐”,经学者研究,王绩的仕途轨迹已较为清晰,但其中仕隐的时间、抉择的动机等细节还有待重新考辨还原,因作补充。

    王绩三仕三隐《王无功文集》

    浅析扶桑的人物形象

    蒋虹宇
    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 是《扶桑》英文的翻译,“失去幸福的女儿”。我们去了解扶桑的性格特征,继而可以看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看到时代的变迁,为人物命运的苦乐而苦乐,以扶桑的视野出发来告诉人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与国家的命运不可分离。

    扶桑形象命运文化

    大庭美奈子的《蒲岛草》中“蒲岛太郎”神话空间的考察

    彭金玉
    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庭美奈子旅居美国多年,有着日本本土作家难以获得的外国文化体验。以其作品《三只蟹》在日本乃至亚洲文坛崭露头角获得芥川奖。大庭的作品中神话叙事占有很大的比重,并对做作内容的构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奖以大庭美奈子的主要作品之一《蒲岛草》为中心,对其作品中的神话空间的构筑进行探讨。

    大庭美奈子浦岛太郎神话空间

    《寒山诗》中倒文修辞分析

    岳兰香
    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汉语没有形态上的变化。因此,语序就成了汉语的一种重要语法手段。随着语言的变化发展,汉语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基本语序。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述语之后;定、状在在中心语之前等等。在语序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早期,除了基本的语序之外,还有并存一些其他语序。有学者发现在甲骨文时期,就存在有倒装的现象。那时,双音合成词的结构形式还没完全定型,词素间前后顺序有时可以颠倒而基本意义不变,但当时这种现象并没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修饰美化的方式。以后这种现象渐渐的变成了一种积极修辞。于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寒山诗》中存在的倒装(倒文)修辞进行简略分析研究。

    《寒山诗》倒文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