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润滑与密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润滑与密封
润滑与密封

贺石中

月刊

0254-0150

rhymf@gmeri.com;rfbjb@163.net

020-32385313,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广州机械科学研究所

润滑与密封/Journal Lubricatio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润滑与密封》创刊于1976年,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会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主办。该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年成为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Ei Page One数据库收录期刊,并于2004年成为Ei Compendex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1996年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1999年入选为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杂志主要介绍摩擦、磨损、润滑、密封的基础理论研究、试验成果及应用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弹流润滑界面织构形貌的功能保持性分析

    李直乔旭钱徐志明杜溢渊...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弹流润滑条件下点接触摩擦副织构表面形貌在工作过程中的功能保持性,以光滑球与粗糙平面构成的接触副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组具有不同凹坑面积占有率和相同深径比的织构表面.根据点接触等温弹流润滑理论建立幅值缩减曲线,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预测不同工况参数下织构表面弹性变形引起的弹流润滑接触界面功能特性的变化.采用三维形貌参数体系ISO 25178中的表面高度算术平均值Sa和平均空体体积Vvv表征表面功能特性的变化过程,并利用MMW-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设计的织构试样进行摩擦试验,研究表面形貌的功能特征以及摩擦特性随载荷和转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载荷、转速等工况参数的变化,摩擦副接触界面织构形貌发生了弹性变形,变形改变了织构表面的三维形貌参数和功能特性,且形貌参数的变化与界面摩擦因数在不同工况下呈现的规律具有相关性.在进行弹流润滑条件下的织构研究中,结合三维形貌参数体系能更好地衡量真实接触表面微结构的功能特性保持情况.

    弹流润滑幅值缩减表面织构三维形貌参数功能特性

    离散油滴供油条件下弹流润滑特性试验研究

    李伟刘成龙郭峰栗心明...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限量供油条件下,润滑轨道上薄的润滑油层容易形成离散的油滴状态,其润滑性能与油滴的供油状态直接相关.为探究油滴的铺展和融合对润滑特性的影响机制,采用微量补油装置实现了离散油滴的供油条件,利用自制的光弹流润滑油膜测量试验机观察多个微油滴供油的润滑过程,结合油滴的输运速度,探究润滑油黏度、油滴尺寸和间距以及分布位置等因素对润滑油膜厚的影响.结果发现:油滴在接触区前的铺展和融合对多个油滴的协同润滑效果有重要影响;当油滴尺寸过小、间距过大、卷吸速度过快、黏度过高时,接触区内无法形成完整润滑油膜,油滴成膜性减弱;增大油滴尺寸可有效改善润滑效果,但过大的油滴会造成绕流部分增加,润滑效率降低.限量供油条件下,通过分布参数优化的离散油滴供油的成膜性比相同体积单次供油的成膜性好,试验结果显示,离散油滴供油膜厚值高于单次供4倍油量的膜厚值.

    限量供油离散油滴铺展和融合润滑效率分布参数

    弹性轨道集电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研究

    唐宇陈光雄冯晓航常勇...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弹性轨道集电系统的振动特性,在实测靴轨系统振动加速度和噪声声压的基础上,建立集电靴-接触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复特征值分析法研究靴轨间接触摩擦因数、碳滑板磨耗量、靴轨接触位置以及升弓力大小对系统发生摩擦自激振动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靴轨系统振动加速度和噪声声压的优势频率分别为1 450.2和1 458.1 Hz;当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0.21时,系统将产生不稳定振动,且摩擦因数越大靴轨系统越容易产生不稳定振动;靴轨系统的不稳定振动趋势随浸金属碳滑板磨耗的增加而增大;当集电靴位于接触轨的膨胀接头位置时摩擦自激振动更易发生;不同升弓力时靴轨系统总会在1 459.6 Hz左右发生摩擦自激振动.当摩擦因数小于0.21且集电靴的升弓力为630 N左右时,可有效抑制靴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进而提升受流稳定性.

    集电靴接触轨摩擦自激振动复特征值分析浸金属碳滑板

    往复密封偏心工况下橡胶O形圈的扭转行为研究

    韩乔光王慧明王跃明郭飞...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往复密封偏心工况下O形圈的扭转行为,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密封圈在偏心工况下的服役状态.通过改变压缩率、偏心量、介质压力等参数,分析不同工况下O形圈的扭转行为,对造成扭转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讨论压缩率、介质压力以及偏心量对于扭转角度的影响关系及扭转状态下泄漏量、摩擦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转角大于1.6°时在扭转处会发生接触应力的突变;外行程中,随着压缩率提高和扭转角度增大,扭转处的密封面接触压力降低;减小偏心量有助于抑制扭转现象的发生,适当的流体压力范围也可以降低扭转;偏心工况对于密封圈在单位长度上的泄漏量与摩擦力有较大影响,在压缩侧泄漏量下降了而摩擦力上升,会使得该区域的润滑状态劣化,加速磨损失效;在放松侧接触压力较小因而泄漏量增大,不利于密封.

    橡胶O形圈往复密封偏心扭转流固耦合

    电镀Ag-Ni和Ni对紫铜电接触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赵相吉李春林都宇贾小权...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铜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常用于高低压开关触头.在实际工况下,由于电触头会受到外部振动,其接触表面会发生磨损,从而使电接触性能下降.选用Ag-Ni和Ni两种电接触材料在紫铜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并在电接触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不同载荷下的电接触微动磨损试验,分析两种镀层材料的接触电阻和摩擦因数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加,不同镀层材料的摩擦因数随之降低;当载荷一定时,电镀Ag-Ni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比无镀层和电镀Ni试样更低;不同镀层材料的接触电阻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降低,在4 000次循环后,与无镀层和电镀Ni试样相比,电镀Ag-Ni试样具有最低的平均接触电阻,表明电镀Ag-Ni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紫铜的导电性能;由于电镀Ni试样表面更高的硬度从而表现出更优异的耐磨性,与无镀层和电镀Ag-Ni试样相比,具有最低的磨损体积.磨损机制分析表明,在微动运行过程中,氧化磨屑的生成与排除会导致接触电阻变化波动剧烈,且接触电阻与磨痕表面氧化物面积占比呈正相关;两种镀层材料的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为主.

    电接触微动磨损接触电阻铜基电接触材料电镀

    滑动轴承非线性润滑动态特性参数分析

    赵泽群李欣陈阳詹则铭...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性动态特性参数为轴承分析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然而其对滑动轴承油膜涡动、油膜振荡的强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计算却存在较大的误差.对滑动轴承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线性和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分析扰动力、Sommerfeld数、偏心率等不同参数对线性刚度阻尼系数模型和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模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线性化润滑动态特性参数无法描述滑动轴承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等强非线性现象,需要引入非线性动态特性参数进行描述;随着Sommerfeld数的增加,非线性系数油膜力与线性系数油膜力差值先降低后增加,考虑水平力的刚度阻尼系数与不考虑水平力的刚度阻尼系数的偏差减小;在偏心率小于0.2和大于0.85时,非线性刚度阻尼系数的绝对值远远超过线性刚度阻尼系数的值.

    滑动轴承非线性动态特性刚度系数阻尼系数Sommerfeld数

    热场耦合下表面微织构对浮环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姚爽贾军庆甄冬张浩...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浮环轴承的润滑性能,以径向浮环轴承为研究对象,引入微织构技术,建立考虑表面微织构的浮环轴承压力场和温度场耦合的热流体润滑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联立求解质量守恒(JFO)方程、能量方程,得到浮环轴承的内外层油膜压力分布,分析凹凸2种微织构对浮环轴承的环速比、温升以及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织构增大了轴承的内外层最大油膜压力,降低了摩擦功耗和能耗损失,但降低了轴承的承载能力;凸织构提高了轴承的承载能力,降低了摩擦因数,改善了摩擦性能,但增大了能耗损失;计入热效应后,环速比减小,凸织构对油膜温升的影响高于凹织构,降低了轴承的端泄流量,而凹织构能够降低轴承摩擦功耗,随着转速的增大减幅也随之增大.因此应根据浮环轴承不同的工况以及润滑条件选择相应的织构形式.计入热效应后,润滑油黏度下降,摩擦功耗降低,端泄流量增加,且随转速的增大变化越明显,表明热效应对浮环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

    浮环轴承微织构热效应环速比润滑性能

    特种车辆电机深沟球轴承密封性能研究

    王呈豪李晌张乾雷申...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一种特种车辆电机用深沟球轴承为对象,建立热流耦合模型,研究脂润滑滚动轴承的密封性能.在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和流体力学理论基础上,建立密封脂润滑深沟球轴承动力学微分方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数值算法和VOF多相流计算法进行求解,并对脂润滑密封深沟球轴承的密封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轴承润滑脂填脂量对润滑脂泄漏速率影响显著,过大的填脂量使润滑脂与滚动体搅拌摩擦增加,导致其泄漏速率增大;对于所研究的轴承,在轴承转速不大于10 000 r/min情况下,填脂量选用40%为最佳,这时轴承密封寿命最长;密封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轴承密封性能,过大的密封间隙会造成内圈与防尘盖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动压油膜,使润滑脂过快地泄漏;过小的密封间隙会增大防尘盖与轴承内圈之间的摩擦,造成异常升温,加快密封圈的磨损和润滑脂的泄漏;对于所研究的轴承,轴承润滑脂泄漏速率最小的轴承密封间隙为0.15 mm.

    深沟球轴承轴承动力学摩擦功耗密封多相流

    等离子喷涂NiCrAlY-Ag@Ni-MoS2@Ni涂层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研究

    祁邵君何乃如方子文杨杰...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MoS2@Ni、Ag@Ni和NiCrAlY为原料,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不同MoS2@Ni含量的NiCrAlY-MoS2@Ni和NiCrAlY-Ag@Ni-MoS2@Ni复合涂层,研究MoS2@Ni含量对复合涂层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中低温摩擦过程中MoS2润滑膜的形成机制,以及Ag@Ni和MoS2@Ni含量对复合涂层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层表现出典型的层状组织结构且各物相分布均匀,其维氏硬度随着MoS2@Ni添加量的增多略有降低;在中低温摩擦过程中复合涂层内部的MoS2在载荷和温度的耦合作用下扩散至复合涂层表面形成MoS2润滑膜,为NiCrAlY-MoS2@Ni和NiCrAlY-Ag@Ni-MoS2@Ni复合涂层提供良好的中低温润滑;在高温摩擦过程中复合涂层表面出现由Mo和Ag发生高温摩擦化学反应形成的高温润滑相,提升了 NiCrAlY-Ag@Ni-MoS2@Ni涂层高温摩擦学性能.

    等离子喷涂复合涂层固体润滑剂宽温域摩擦学性能

    超高压柱塞增压泵泛塞式组合密封的密封性能分析

    薛原野彭佑多金永平刘广平...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超高压柱塞增压泵泛塞式组合密封的密封性能,基于橡胶材料的Mooney-Rivlin本构关系,在Ansys Workbench中建立其组合密封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研究介质压力、预压缩量和摩擦因数对组合密封的密封性能影响,并对组合密封中O形圈的摩擦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密封中的PTFE密封环及O形圈最大von Mises应力随着介质压力增大而增大,且内行程时两者高应力区域随着介质压力变化发生移动;介质压力一定时,预压缩量对外行程时的组合密封最大von Mises应力影响较大,von Mises应力随着预压缩量增加而增大;O形圈的摩擦因数对其摩擦应力影响最大,O形圈的摩擦应力随着其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在保证密封良好的前提下,降低预压缩量和摩擦因数,有利于延长超高压柱塞增压泵组合密封的工作寿命.

    超高压柱塞增压泵泛塞式组合密封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