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润滑与密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润滑与密封
润滑与密封

贺石中

月刊

0254-0150

rhymf@gmeri.com;rfbjb@163.net

020-32385313,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广州机械科学研究所

润滑与密封/Journal Lubricatio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润滑与密封》创刊于1976年,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会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主办。该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年成为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Ei Page One数据库收录期刊,并于2004年成为Ei Compendex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1996年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1999年入选为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杂志主要介绍摩擦、磨损、润滑、密封的基础理论研究、试验成果及应用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主泵轴系推力轴承复杂工况下的润滑性能分析

    贾谦李盛杰吴嘉卓李晓...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核主泵轴系工作时变载荷、润滑油水侵及转子倾斜等复杂工况,开展推力轴承的润滑性能研究;分析核主泵轴系推力轴承的结构和使用工况,建立推力轴承润滑性能的计算模型.针对核主泵运转过程中的变载荷工况,以不同载荷为输入参数,计算变载荷工况下推力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温升、摩擦力矩及功耗等润滑性能参数.针对润滑油水侵工况,选用含有质量分数1%海水的68号润滑油,分析润滑油混入空气中雾化海水时推力轴承的润滑性能.针对轴承转子倾斜工况,建立计入转子倾斜的推力轴承润滑性能计算模型,计算转子倾斜1'~20'时的润滑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变载荷工况下最小油膜厚度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减小,在载荷为2 000 kN时达到最小值;温升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摩擦力矩及功耗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海水入侵后润滑油的黏度会降低,从而影响轴承的承载能力;平衡块支撑结构对推力轴承有良好的均载效果,允许的轴线倾角可以达到10'.

    推力轴承时变载荷核主泵轴系润滑性能承载能力

    电缆防喷器填料密封性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魏凯马博刘启伟王晨阳...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开采高蜡高沥青质原油的自喷井时,常用电缆来加热析出物以解决井筒堵塞问题,但对能够配套电缆使用的井口高压防喷装置的密封性能研究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加热电缆防喷器的填料密封结构,建立填料环在压缩变形阶段和流体渗透阶段的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提出采用密封性能系数来评价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填料密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填料环受压缩变形后,应力集中于最上端的主、副密封面上,流体压力渗透后,副密封面密封性能优于主密封面;增大压阀预紧应力,减小流体压力,减小电缆与填料间摩擦因数,可提高填料环主、副密封面的密封性能系数,从而改善填料密封性能;随着过盈量的增加,主、副密封面上的有效接触应力有所增加,但有效接触长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过盈量大于0.06 mm时,密封性能系数降低,填料密封性反而变差.

    加热电缆防喷器填料密封密封性能流体压力渗透

    基于ANSYS的旋转格莱圈结构改型设计与分析

    赵敏敏魏静黄乐山磊...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旋转格莱圈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密封环随轴转动的问题,提出从增大O形圈预压缩率及在密封环上增加泄压槽两方面对旋转格莱圈进行结构改型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原结构和改型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并对比分析各结构不同部位的接触应力分布、径向力分布以及摩擦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预压缩率可以在保证旋转格莱圈密封力的前提下,使密封环与轴之间的摩擦力远小于密封环与O形圈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改善旋转格莱圈密封环随轴转动的问题;增加密封环泄压槽,理论上可改善旋转格莱圈密封环随轴转动的问题,但是增加泄压槽会使各个接触界面的密封力下降,增加了密封泄漏的风险,且增加泄压槽使得旋转格莱圈最大应力应变急剧增大,增加了旋转格莱圈应力失效的风险.

    旋转格莱圈结构改型摩擦力接触应力径向力泄压槽

    基于曲面拟合的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庞冰静姜奕张辉冯伟...
    180-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补偿温度对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润滑油品、电容探头以及水的介电常数数据,建立温度、电容、含水率之间的关系,采用曲面拟合的二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前温度变化导致含水率最大偏差达6.5%以上,补偿后的检测数据偏差不大于0.15%,表明建立的温度补偿模型能有效提高油液含水率传感器测量精度.

    油液含水率传感器电容检测温度补偿曲面拟合二元回归分析

    环下润滑滚动轴承收油效率及腔内两相热流动特性仿真研究进展

    徐涛张玉言马晨波孙见君...
    186-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旋转设备的快速发展,主轴转速不断提高,运行工况更加复杂,对滚动轴承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轴承腔内润滑状况变得更加重要,环下润滑成为近年来针对高速滚动轴承润滑选用的主要方式.以环下润滑方式下滚动轴承的润滑特性为对象,介绍环下润滑结构机制和数值分析理论基础,归纳总结收油环结构参数、轴承结构参数、工况参数等对环下润滑系统收油效率、滚动轴承内部油气两相流动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规律.指出目前针对轴承结构参数变化对环下润滑方式下轴承内部油气两相热流动特性影响的研究,与高速转动下轴承生热计算的准确性研究还不够深入.提出环下润滑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保持架结构参数对两相热流动特性的影响、高转速下收油效率的提高与摩擦生热模型的完善、多因素分析进行优化设计.

    环下润滑滚动轴承收油效率两相热流动收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