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熵合金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杨轶丽赵峰哈锐肖文凯...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主元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以其做增强体的铝基复合材料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综述了高熵合金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显微组织和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高熵合金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显微组织性能

    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

    秦琴郑晶睿刘晋江费培恩...
    6-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熵合金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比了真空熔炼法、机械合金化、磁控溅射法、电化学法及激光增材制造等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并总结和展望了这些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方向.

    高熵合金磁控溅射法激光增材制造机械合金化

    碳化钨对Fe基合金激光熔覆层性能的影响

    吴鹏飞魏昕苏建修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向Fe基合金粉末中加入一定比例碳化钨硬质颗粒的方法,分别对熔覆层的硬度、摩擦系数以及磨痕的磨损形貌进行分析,探索碳化钨对Fe基合金熔覆层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的硬度为 302 HV,Fe基合金熔覆层的平均硬度为 500 HV,而加入 5%、10%、15%碳化钨硬质颗粒的Fe基梯度复合熔覆层的平均硬度分别为 662、771、806 HV;Fe基合金熔覆层比基体具有更好的耐磨性,随着Fe基合金粉末中添加碳化钨硬质颗粒的比例逐渐增大,熔覆层与对磨副之间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磨损量逐渐减小,当碳化钨硬质颗粒的比例达到 15%时,由于熔覆层内有较多未熔的碳化钨硬质颗粒,反而磨损量增大,犁沟现象严重.

    激光熔覆Fe基WC激光熔覆层硬度摩擦系数磨痕

    颗粒尺度和等离子喷涂工艺对涂层结构及结合强度的影响

    杨浩王伟张山林杨平...
    16-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T2 纯铜基体上制备Fe3O4 陶瓷涂层,研究了粉末颗粒尺度、等离子气氛、载气以及喷涂功率对涂层相结构、微观结构、硬度及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颗粒尺度的增大,涂层相结构逐渐稳定;Ar-N2 等离子气氛下涂层致密度较高且相结构稳定.随喷涂功率的升高,大尺度颗粒制备的涂层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载气为N2 时结合强度逐渐增大,载气为O2 时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喷涂条件相同时,O2 为载气制备的涂层硬度较高,N2 为载气制备的涂层结合强度较高;颗粒尺度>50 μm的Fe3O4 粉末,在Ar-N2 等离子气氛下以O2 为载气制备的涂层拥有最佳的综合性能,且涂层致密度可通过喷涂工艺调控.

    等离子喷涂Fe3O4相结构微观结构结合强度

    Ni-Mo-BN复合镀层热处理前后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夏晓健万芯瑗严康骅陈云翔...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直流电沉积的方式在铜片基体表面制备不同BN含量的Ni-Mo-BN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不同浓度的BN粉末(5、10、15、20 g/L)以及Ni-Mo-BN镀层在经退火热处理后BN对膜层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 2 A/dm2、BN添加量为 10 g/L、电镀 15 min得到的镀层综合性能最优良.随着镀液中BN浓度的增加,所得镀层中BN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当镀液中BN浓度为 10 g/L时,能在基体表面沉积最多的BN,且此时的晶粒尺寸较小,对膜层的力学性能提升最为显著.膜层硬度与BN在膜层中的含量呈正相关,但当在镀液中添加的BN含量过高时,BN会产生团聚现象,不仅会让BN的沉积率降低,同时也会让晶粒尺寸增大,使膜层的力学性能下降.此外,通过对试样进行 600℃退火热处理,可对镀层的硬度、耐磨性等性能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电沉积Ni-Mo-BN退火处理硬度耐磨性

    面向涂层裂纹的激光熔覆预测模型研究

    周浩南孙文磊王伟张志虎...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激光熔覆关键工艺参数与制备涂层之间因存在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而产生的裂纹缺陷问题,通过将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构建工艺参数与涂层裂纹密度之间的网络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建立的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拟合预测.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优化后的模型中预测误差最小为 3.06%,平均误差控制在11.57%以内,均方误差为 0.0008,模型预测精度高,性能稳定.验证了理论模型与实际试验相结合的可行性,减少了涂层裂纹工艺研究所需的大量重复性试验,为制备无裂纹镍基熔覆层具有重要意义.

    激光熔覆裂纹密度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型预测

    激光表面重熔对CoCrFeNiW0.5高熵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王世伟周晖张凯锋冯凯...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氩弧熔炼制备了非等原子比CoCrFeNiW0.5 高熵合金并进行了激光表面重熔处理,系统研究了激光表面重熔对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由枝晶FCC相及枝晶间(FCC+μ)共晶组织组成,激光重熔后合金的共晶组织消失并且晶粒明显细化,金属间化合物μ相以颗粒状分布在等轴FCC的晶界上.与铸态合金相比,激光重熔后合金的硬度提升约 17%,与Si3N4 陶瓷配副时的摩擦系数降低约7%,磨损率降低约 75%,这主要归因于激光重熔过程引起的细晶强化、固溶强化,以及合金组织成分均匀性的提升.

    高熵合金激光重熔显微组织硬度磨损

    复合碳化物增强铁基激光熔覆层中碳化物的演变行为研究

    李玉安程悦曹鲲鹏智仕欣...
    38-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碳化物"复合引入法",利用含有TiC和Nb+C的铁基粉末制备复合碳化物增强铁基激光熔覆层,研究了熔覆层中碳化物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在熔覆过程中外加TiC的分解和复合碳化物的析出使得碳化物在成分构成、结构、形态、尺寸及分布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激光热作用下TiC会发生部分分解.分解释放的Ti原子和熔池中Nb原子在凝固过程中一同参与了碳化物的析出,进而和C原子一起形成复合碳化物(Nb,Ti)C.Nb原子可降低TiC的结晶速度,从而促进非晶相的形成.未完全分解的TiC可以作为异质形核点供非晶相及(Nb,Ti)C在其表面形成并长大,进而一起演变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块状相.自发形核并长大的(Nb,Ti)C尺寸较小,且呈点状分布在基体晶粒内部.在凝固终了阶段形成的(Nb,Ti)C属共晶组织,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基体晶界处.

    激光熔覆碳化物分解析出物

    电流模式对Mg-Zn-Ca镁合金微弧氧化涂层孔隙及耐腐蚀性的影响

    汤晓刚张莉陈磊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采用单极、双极和混合电流模式在Mg-Zn-Ca合金基板上制备 3 种微弧氧化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和三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了涂层的孔隙尺寸、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涂层的物相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表征,应用电化学工作站和 500 h的盐雾腐蚀对 3 种涂层进行耐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3 种涂层均主要由MgO、Mg2SiO4、Mg2SiO3 相组成,混合电流模式下得到的涂层表面光洁度更好,表面气孔尺寸达到(5.52±0.63)μm;同时较小的孔隙形成了屏障阻隔效应,使其耐蚀性高于单极和双极模式涂层的.

    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耐腐蚀性孔隙率

    壳核结构氧化铝@石墨烯复合粉末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潘厚利揭晓华梅少宇麦永津...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充分发挥润滑组元和耐磨组元的协同作用以提高铜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仍面临具大的挑战.以石墨烯为润滑组元,氧化铝为耐磨组元,对比了氧化铝和石墨烯组装为壳核结构前后对铜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氧化铝和石墨烯分别以独立相分布于铜基体的情况相比,氧化铝和石墨烯组装为壳核结构后可以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并有利于在磨痕表面形成连续且具有保护性的摩擦层.因此,在 10~40 N载荷范围内干摩擦,后者比前者具有更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

    铜基复合材料壳核结构石墨烯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