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及其耐磨蚀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齐泓钧坚永鑫陈子晗黄国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涂层制备技术,可用于制备具有冶金结合的致密金属防护涂层.与传统熔覆工艺相比,超高速激光熔覆的加工效率高、涂层稀释率低,且涂层内部晶粒组织明显细化,可表现出更加优异的防护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的原理与加工特点,分析了国内外超高速激光熔覆设备的发展现状,综述了超高速激光熔覆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超高速激光熔覆涂层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及其涂层材料的发展趋势.

    表面工程超高速激光熔覆涂层材料耐磨性耐蚀性

    金属拉拔工艺中的摩擦与腐蚀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韩昉文怀兴樊亚龙何乃如...
    9-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金属拉拔成形中的摩擦特点及影响摩擦的主要因素,总结分析了电致塑性和电化学促进金属表面塑化的作用机制,以及电化学冷拉拔中电解液环境下的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对工艺及工件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拉拔成形技术中加工金属的表面质量,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提供理论基础,为金属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以及关键材料的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拉拔成形电化学塑化腐蚀磨损电化学冷拉拔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

    刘洋吴利翔王诗槐马海滨...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原始晶粒尺寸较大的基体上构建一层梯度纳米结构层可有效提升材料疲劳性能已得到证实.介绍了表面纳米化技术制备工艺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描述.随后总结了不同制备工艺、不同交变应力状态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疲劳性能研究结果,并就梯度纳米结构层对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相比于直接在金属材料表面涂敷涂层,经过表面纳米化处理后的基体表面制备或涂敷涂层材料会显著改善疲劳性能.针对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热稳定性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了提高热稳定性的理论方法,以为后续高温疲劳性能改善提供参考.

    梯度纳米结构疲劳性能热稳定性

    低成本β型钛合金时效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胡秋野王艳晶王继杰徐再东...
    20-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合金设计准则并参考钼当量[Mo]eq及Kβ稳定系数设计了两种低成本的β型钛合金,名义成分Ti-9Mo-4Cr-Fe-4.6Al(1#)和Ti-9Mo-4Cr-Fe-4.6Al-0.3O(2#),研究了该两种合金铸态及不同时效条件下的组织及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与分析了该合金不同时效态的组织,进行了维氏硬度和压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和 2#合金分别在 550℃/8 h及 520℃/(2~5)h具有最好的析出效果.性能变化结果为:时效处理后两种合金最高硬度分别为 608.83 HV10 和 650.35 HV10;最好的压缩性能为:1#合金压缩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 1404 MPa和 1562 MPa,压缩率为 9%;2#合金压缩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 1405 MPa和 1561 MPa,压缩率为 21%.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塑性,含O钛合金的时效温度应选在 520℃.

    低成本β型钛合金压缩性能时效处理维氏硬度塑性

    高承载曲轴用34CrNiMo6钢调质处理工艺强韧化机理研究

    谢波李秋睿纪超王红霞...
    24-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承载曲轴需要高强塑性匹配的要求,选用 34CrNiMo6 钢并进行调质热处理,研究淬、回火温度对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工艺-组织-性能的匹配关系,揭示合金钢调质热处理后强韧化机理.得出结论为:回火温度一定时,随着淬火温度升高,34CrNiMo6 钢硬度、强度是逐渐小幅下降,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并在 860℃时达到峰值,冲击功则逐渐增加.淬火温度一定时,随回火温度增加,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最后又降低的趋势,伸长率和冲击功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形态.在 580℃回火,硬度、强度达到小高峰,伸长率获得最大值,冲击功比 560℃时的最大值略有下降.当回火温度超过 600℃时,各项性能急剧下降.因此,34CrNiMo6 钢的最佳调质工艺为:860℃淬火+580℃回火,其强韧化机理与索氏体的细化程度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变形过程组织中的位错密度有关.

    34CrNiMo6钢调质强韧化机理位错密度曲轴

    ZL702A铝合金双硬度峰值时效行为与微观组织分析

    肖璐蒲博闻宋跃文杨晨帆...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经 490℃×4 h+500℃×6 h+520℃×8 h固溶、室温水介质淬火后的ZL702A铝合金在 160、170℃两个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结合显微硬度法和透射电镜显微组织分析,研究ZL702A铝合金时效硬化行为与析出相演化规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ZL702A在 160 和 170℃时效温度下的时效硬化曲线均表现出双硬度峰值的时效行为.这种时效强化现象归因于合金GP区向θ"、θ'、θ相的转变和Q'相粗化的共同作用.在 160℃时效 12 h对应的第一硬度峰值期,合金的硬度为 114 HV,此时析出相对位错运动产生最大的阻碍作用,合金得到最理想的时效强化效果.

    时效强化ZL702A铝合金析出序列双硬度峰

    850℃等温时效对高Nb-TiAl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莹李栋常辉樊江磊...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等手段,系统研究了 850℃等温时效对高Nb-TiAl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锻态高Nb-TiAl合金显微组织为近片层组织结构,片层团尺寸约为112 μm,片层间距约为 1.6 μm,具有锯齿状晶界,主要由γ和α2 相组成;合金在 850℃等温时效分别为 5 min、5 h、10 h、20 h的过程中,其显微组织主要由γ相、α2 相和少量β相形成的片层组织结构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片层团和片层间距均存在明显的粗化现象;在不同的等温时效过程中,合金的表面皆表现出比较高的硬度值(420~460 HV),其显微硬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高Nb-TiAl合金热处理微观组织显微硬度

    激光冲击和深冷处理对7050铝合金残余应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翁泽钜王浩军郑建朋顾开选...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激光冲击处理后进行深冷处理以及补充低温回火处理对 7050铝合金残余应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冲击能够显著提高 7050 铝合金的表面压应力至-260 MPa,而增加深冷-低温回火处理后表面压应力减小约 23%.但合理调整激光冲击工艺参数,能够有效弥补深冷-补充低温回火处理对表面压应力的降低,其中,当激光冲击次数为 3 次时,增加深冷-补充低温回火后表面压应力可达-230 MPa.此外,与单一激光冲击处理相比,激光冲击-深冷-补充低温回火处理后铝合金基体、表面之间的硬度得到均匀化.深冷处理能够促使激光冲击后铝合金试样表面变形加剧,同时晶粒得到进一步细化并且亚晶界增多,使 7050 铝合金的强度提高.

    激光冲击深冷处理铝合金残余应力7050铝合金

    Al-12.0Si-4.0Cu-0.7Mg-1.5Ni合金固溶处理工艺研究

    王勇罗新民
    45-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铸态Al-12.0Si-4.0Cu-0.7Mg-1.5Ni合金进行了双级固溶+时效处理,采用SEM、XRD、硬度测试等研究了双级固溶中第二级固溶温度和时间对铸态合金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l-12.0Si-4.0Cu-0.7Mg-1.5Ni合金组织主要由α-Al 固溶体、块状初生Si相、针状共晶Si相以及网状第二相组成.经过双级固溶处理后,合金中块状初生Si相明显钝化,共晶Si相明显细化,网状第二相也显著碎化.490℃×2 h+525℃×4 h双级固溶处理合金中网状相基本完全碎化,共晶Si相最为细小.随着双级固溶中第二级固溶温度的提高,固溶时间的延长,T6 态Al-12.0Si-4.0Cu-0.7Mg-1.5Ni合金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490℃×2 h+525℃×4 h双级固溶+180℃×6 h时效处理合金的硬度最高,达到 88.2 HRB.

    Al-12.0Si-4.0Cu-0.7Mg-1.5Ni合金固溶处理组织硬度

    退火工艺对δ铁素体在301L不锈钢铸坯中溶解行为的影响

    李俊琛王东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高温热处理炉,分析了轧制前热处理对 301L不锈钢铸坯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退火时间和温度对δ铁素体在 301L铸坯中的溶解影响显著,溶解初期,δ铁素体的含量从 12wt%降至 6wt%以下.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301L铸坯固态中δ铁素体含量减少,受Cr、Ni的扩散控制显著,1300℃扩散退火 60 min后铁素体球化,晶粒尺寸减小为 2~3 μm,节点处平衡态δ铁素体的球化行为降低了γ/α界面的附加应力,有利于轧制过程.利用动力学方程验证了后期Cr、Ni元素对组织的影响,当退火温度为 1210℃时,溶解参数KγNi为 0.26,Ni的扩散系数D γNiNi=4.8×10-10 cm2/s.δ铁素体的体积分数与退火时间t1/2 成正比.研究结果可为 301L铸坯的组织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301L铸坯退火δ铁素体扩散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