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加工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

李斌

半月刊

1001-3814

rjggy@vip.163.com

029-38316271 38316273

713102

陕西兴平市44信箱

热加工工艺/Journal Hot Work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铸造、锻压、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介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先进经验和实用热加工技术信息。本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是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常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Page One数据库等10余种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主要荣誉: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Q690D多道次GMAW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刘五兵王世清李方坡
    53-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无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条件下,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和CHW-80C1 实芯焊丝对 20 mm厚Q690D热机械轧制钢板进行多道次焊接试验,分析该钢焊接接头的组织转变特征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HW-80C1焊丝可获得成型优良的焊接接头;Q690D各道次的焊缝组织相似,均由粒状贝氏体和少量的针状铁素体、先共析铁素体组成;热影响区由粒状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先共析铁素体及M-A组元组成.焊缝与细晶热影响区的冲击吸收功相对于母材的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焊缝与细晶热影响区的断裂类型均为韧性断裂.

    Q690D钢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显微组织冲击韧性断口

    Cu对铝/钢CMT熔钎焊接头界面区组织的影响研究

    贾剑平李田雨詹志平姜喜铭...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冷金属过渡方法,以AlSi5 焊丝为填充金属,在 5052 铝合金和镀锌钢板之间添加铜箔片进行搭接熔钎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机对接头的界面区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加入铜箔时,界面区组织主要由FeAl3 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铜箔的加入使得界面区组织中新生成了CuAl2 金属间化合物,同时改善了Zn在界面区的分布.Zn固溶于Al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加入铜箔后的试样断裂位置发生改变,接头的承载能力与未加入铜箔的相近.

    铝/钢熔钎焊冷金属过渡铜箔界面区

    风机叶片角焊缝识别与跟踪视觉系统设计

    王浩东韩建海王军华刘继鹏...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风机具有叶轮结构和叶片型面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一直以来实现叶片自动化焊接是个难题.本文设计了由机器人本体、移动导轨和变位机组成的多轴联动机器人风机叶片焊接工作站,通过激光视觉传感器扫描定位焊缝位置实现高精度自动焊接.采用一种新的相机标定方法,计算特制标定板上标定点在图像坐标系和机器人坐标系下的位置得到标定矩阵.编写LoG滤波和形态学运算图像处理算法,消除反射光及噪音点,采用几何中心法和改进的灰度重心法得到亚像素级激光条纹中心点;通过RANSAC算法拟合直线,根据直线相交法得到焊缝特征点;最后根据手眼标定矩阵得到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引导机器人实现自动焊接.焊接实验结果表明,焊缝成型良好,无明显缺陷,焊点位置误差控制在±1.5 mm以内,满足实际焊接工艺需求.

    风机叶轮自动焊接焊缝识别相机标定图像处理

    热处理对超低碳CrMnN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王维东汪海涛王亮王维亮...
    68-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离子弧焊接对QN1804L(下称 18Cr)超低碳CrMn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并对焊接接头分别进行形变热处理和固溶处理.结果表明:焊态下接头组织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铁素体呈骨架和板条状分布在奥氏体组织中间,焊缝硬度略高于母材的;形变热处理后焊缝组织发生扭曲,晶粒被拉长,焊缝硬度远高于母材的;同时由于形变强化,焊缝强度也明显提高.固溶处理后焊缝中的铁素体在高温转变为奥氏体,未及时转变的呈点状分布,焊缝硬度与母材的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热处理后的焊缝均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等离子弧焊形变热处理固溶热处理腐蚀性能

    铝/镁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工艺参数优化及组织特征分析

    路尧文赵亚东崔红保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研究 1060 铝/AZ31B镁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组织特征,并采用Box-Behnken方法建立响应面模型,对焊接工艺参数偏置量ρ、转速ω、焊速v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热输入过高或过低时,接头焊核区的铝、镁两种材料混合不充分,甚至会产生孔洞;搅拌针偏置量会影响受搅拌的铝和镁材料的体积,当搅拌针偏置时铝和镁材料体积不均匀,也会导致焊核区的铝和镁混合不充分.通过分析响应面模型,结果显示焊速对接头抗拉强度影响最大,优化的工艺参数为ρ=0 mm、ω=1200 r/min、v=150 mm/min,此时接头的抗拉强度较高,其预测值为95.7 MPa.在该焊接工艺参数下,接头焊核区无缺陷且材料混合充分,组织呈现出良好的机械互锁特征,且焊核区因发生动态再结晶,得到均匀细小的组织,接头的实测抗拉强度为 96.1 MPa,与响应面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

    铝/镁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响应面法工艺参数优化

    双面搅拌摩擦焊消除搭接接头的钩状缺陷研究

    汪认刘雪松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搅拌摩擦搭接接头来说,焊接过程中搭接界面的弯曲会形成钩状缺陷(Hook).当接头受外力时,Hook往往会成为接头的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将其消除.基于搅拌摩擦搭接焊过程中塑性材料会垂向流动而后挤压周边材料的原理,使用双面搅拌摩擦焊方法对铝合金板材进行搭接,试图消除搭接接头中的Hook;研究了焊接速度对搭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面焊接是消除搭接接头Hook的有效方法,当焊速为 150、200 mm/min时,接头中的Hook会被完全消除.焊缝区的硬度明显小于母材区的,且硬度最低点位于第二道焊接的热机影响区和热影响区处.随着焊速的提高,接头的拉断载荷先上升后下降,当焊速为 100 mm/min时接头的拉断载荷最高,为 14.0 kN.拉剪过程中接头呈现两种断裂模式,当焊速小于 100 mm/min时,接头呈拉伸断裂模式;当焊速大于 150 mm/min时,接头呈剪切断裂模式.

    搅拌摩擦搭接钩状缺陷焊速拉断载荷

    DH590冷轧板及镀锌板电阻点焊工艺窗口及点焊一致性的研究

    卢岳牛月鹏潘进马成...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电阻点焊对DH590 冷轧板及其镀锌板进行工艺窗口和焊点一致性试验,对焊点进行了拉剪试验和十字拉伸试验,分析了点焊接头的显微组织、硬度分布以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相比于冷轧板,DH590 镀锌板焊接工艺窗口向右移动(增大)约 2 kA,同时工艺窗口范围变窄,熔核形成更加充分,发生飞溅时的熔核直径更大.两种点焊接头熔核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但镀锌板熔核区的平均硬度更高.点焊一致性试验中,熔核直径均达到标准要求,未见明显波动.工艺窗口内的焊点失效模式以拔出断裂为主,从断口观察到大量的剪切韧窝,呈现出塑性断裂的特点.

    镀锌板电阻点焊拉剪力工艺窗口点焊一致性

    波纹辊轧制TA1钛板退火处理后的织构演变

    刘欣阳张孟非李莎张长江...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波纹辊+平辊轧制(CFR)和平辊+平辊轧制(FFR)在 400℃下制备了TA1 纯钛板材.利用SEM和EBSD技术分析TA1 纯钛板在 650℃保温 1h退火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板材经过波纹辊轧制后,在RD方向上呈现周期性显微组织变化,在ND方向上表现出渐进式显微组织梯度.二道次平轧后,将试样进行650℃保温 1h退火处理,CFR钛板晶粒等轴化程度低于FFR钛板.对两种工艺的极图分析后发现,两种轧制工艺制备的钛板织构都为典型的基面双峰TD织构,CFR钛板厚度方向的中间区域织构有一定弱化,并且沿TD轴方向的极密度强区多且分散.此外,两种轧制工艺制备的钛板的织构类型相近.

    波纹辊轧制纯钛再结晶退火织构

    轧制对Mg-Gd-0.75Er-0.5Zn-0.18Zr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成荣鑫张静臧千昊韩冬...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Mg-Gd-0.75Er-0.5Zn-0.18Zr合金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轧制,并对轧制后的合金进行了退火,对比分析了不同轧制工艺及退火处理对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态下,常规轧制合金中多为变形晶粒,而交叉轧制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中多是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组织;常规轧制中第二相粒子沿轧制方向呈流线形分布,而交叉轧制中第二相粒子分布更加均匀弥散;交叉轧制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要优于常规轧制的.经过 500℃退火 30 min后,两种合金轧制过程中形成的变形组织基本上消失,且合金中的第二相分布形态和成分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两种合金的抗拉强度都有所降低,但是伸长率明显提升,交叉轧制合金板材的性能依旧高于常规轧制合金板材的.

    稀土镁合金LPSO相轧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AISI-304不锈钢薄壁管滚珠旋压工艺参数的正交优化研究

    张晋峰燕碧娟赵春江许镱巍...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直径不锈钢薄壁管滚珠旋压参数不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选取φ6 mm×0.5 mm×10 mm的AISI-304不锈钢管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运用Abaqus软件对其成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减薄量、进给比、旋压角)对其等效应力和均匀塑性应变的影响,最后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减薄量 0.2 mm、进给比 0.05 mm/r、旋压角 25°.在此工艺参数组合下,AISI-304 不锈钢管的等效应力值和均匀塑性应变值达到最优,其值分别为 642.22 MPa和 0.06.

    不锈钢管滚珠旋压工艺参数正交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