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力发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力发电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热力发电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蒋敏华

月刊

1002-3364

rlfdzzs@tpri.com.cn

029-82102475 82102480/1/2

710032

陕西西安兴庆路136号

热力发电/Journal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联手重组的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专业发电期刊,主要报道国内热能动力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火力、核能、地热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包括:化石燃料及其清洁燃烧、热力设备及热力系统、电站辅机、电站自动控制、电厂化学、电厂金属材料、电力环境保护,以及电厂状态评价、技术监督,机组启动调试、性能鉴定等,并适时地报道国外热能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杂志创刊已30多年,在学科和行业具有广泛影响,深得读者、作者和专家的认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前后端在线监测的燃气发电机组碳排放特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陈公达傅诗万蔡秀霞邹祥波...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碳排放监测技术在支持火电企业碳排放"双控"以外如何助力火电机组运行优化,以某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在其尾部烟囱加装CO2监测系统,进而基于前端调压站燃料在线监测数据与后端烟囱环保测点烟气在线监测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该机组中高负荷段的烟气监测碳排放速率稳定偏高于燃料监测碳排放速率但曲线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前后端数据具有可比性但存在稳定的偏移;对于该型机组中负荷运行时,大气环境是一个优先考量因素,气温较高时可能改善机组热散失,气压较低时可减小压气机压缩能耗,进而降低该型机组瞬时碳排放强度;透平膨胀比、压气机压比、蒸燃功比可能是在机组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机组瞬时碳排放强度的优先考虑因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CO2排放监测碳核算天然气运行优化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余热锅炉烟道均流装置数值模拟与优化

    陈俊孙玉柱潘存华秦阳...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中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主体经常采用大扩张角过渡段连接,导致下游烟气流动不均匀,影响余热锅炉NOx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效率.对此,提出通过布置三级导流板来改善烟道内烟气的流动均匀性,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过渡段导流板布置形式、安装角度及布置密度等参数对烟道内烟气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未设置导流装置时过渡段出现明显漩涡,涡度可达 20 m-1,导致烟气流动均匀性差;过渡段安装一级变倾角导流板可显著抑制漩涡的尺寸,安装二级变倾角导流板可显著改善过渡段内烟气流动均匀性,但是烟道后端烟气速度均匀性仍不高,安装三级导流板可同步改善过渡段和烟道内烟气流动均匀性,在换热模块三之后相对速度标准差系数降至 2.1%.优化的导流板布置为:一级导流板水平投影长度 2.25 m,间距 1.20 m,角度15°~30°等差递增;二级导流板水平投影长度 1.36 m,间距1.40 m,角度 15°~60°等差递增;三级导流板长度0.70 m,间距1.00 m,水平安装.研究结果可为烟气均流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燃气余热锅炉导流板CFD流动均匀性

    飞灰粒径对金属波导内飞灰含碳量测量影响

    姚启航牛玉广杜鸣崔召飞...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波衰减法是近年来在线测量粉煤灰含碳量的常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飞灰的取样位置及取样装置的差异,飞灰的粒径大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飞灰含碳量测量的误差较大.现有的含碳量拟合模型均以飞灰对特征频率信号的衰减与飞灰含碳量的关系为基础,存在着误差大、适应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含碳量拟合模型误差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使用信号的时域主峰衰减来代替信号在特征频率处的衰减作为飞灰含碳量在线拟合的优化方法.为了修正飞灰粒径不确定性引起的误差,在研究灰位和含碳量测量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粒径范围的飞灰对灰位和飞灰含碳量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信号的时域峰值衰减来计算含碳量,其结果与实际值吻合良好;对于波导中相同质量的灰样,飞灰的粒径大小对灰位的测量精度没有显著的影响;当使用微波法测量波导内飞灰含碳量时,对于相同质量的灰样,随着飞灰粒径的减小,波导内飞灰对微波信号的衰减逐渐减小,从而使含碳量的测量值随着飞灰粒径的减小而增加.

    粒径飞灰金属波导含碳量灰位

    低风阻流线型导风板对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性能影响

    杨繁昌刘江王明勇翁培奋...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冷却塔雨区流场结构,进一步增大通风量,在已有平板型导风板基础上,提出一种布置在雨区的低风阻流线型导风板.设计工况下,以常规冷却塔和在各高度布置平板型导风板的改造塔为参考对象,分析 5 种不同布置高度(1/6、1/3、1/2、2/3、5/6 进风高度)下低风阻流线型导风板对整塔通风量、塔内流场结构和温度分布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导风板布置高度的升高,塔内各区域的空气分配发生了变化,对内区填料换热产生了明显影响,使整塔冷却性能呈现出先提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进风口高度 2/3 处布置流线型导风板时,通风量增量与填料区底部平均温度减量达到最优值,冷却塔性能改善效果最佳,此时相较于常规冷却塔,循环水温降相对增长 2.65%,通风量相对增长 2.78%.此外,相较于最佳布置高度的平板型导风板,采用低风阻流线型导风板改造后循环水温降相对增长 1.2%.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冷却性能流线型导风板数值计算

    基于定热负荷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防冻特性三维数值研究

    王中华石秀刚岳增刚王伟...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湿式冷却塔(湿冷塔)冬季运行易出现填料底层、进风口上缘等位置易挂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基于定热负荷的自然通风湿冷塔三维数值模型,探究了湿冷塔在严寒天气不外加防冻装置运行时的防冻特性规律,分析了填料底层水温、通风量等关键参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越低,机组负荷对填料底层平均水温、最低水温的影响越大;填料底层水温偏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组负荷、环境风速、配水方式,其中配水方式的影响幅度较大,机组负荷次之,环境风速影响较小;通风量与机组负荷呈正相关关系,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环境温度相同时,外圈配水下的通风量小于全塔配水;迎风侧内部较低处及背风侧外部的水温最低,冻结风险最大,湿冷塔冬季运行时,应着重在迎风侧和背风侧进行防冻装置布置.

    湿式冷却塔防冻特性填料水温偏差定热负荷

    电站直接空冷系统运行状态数字化实时显示技术

    黎景越张铎翟金星倪傲旋...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及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数字化虚拟技术实现电站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岛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成为可能.首先,建立空冷岛三维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空冷岛空气状态参数,开发空冷岛运行状态数据库及显示和查询软件;其次,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在电厂设置气象站,获得环境气温、风速、风向实时变化数据,连同机组运行工况参数输入监测软件;最终,计算获得空冷岛空气运行状态并进行三维显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空冷系统空气运行状态实时显示技术避免了现场大量装设测点的投资和检修维护工作,为智慧电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直接空冷系统数字孪生运行状态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