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高含沙洪水"揭河底"冲刷机理研究

    张金良鲁俊高兴朱呈浩...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河底"发生时会导致河床形态在短时间内剧烈调整,影响河防工程安全.为研究"揭河底"冲刷机理、防治高含沙河流洪水泥沙灾害,以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揭河底"冲刷的基本条件,提出淤积物形态、水沙条件及前期河槽边界特征是主要影响因素;剖析了"揭河底"冲刷的物理机制,考虑河底淤积物在水流脉动力和冲击力作用下的转动揭起方式,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力矩平衡方程,推导得到"揭河底"的判别指标θ,用来反映淤积物自重力矩和水流揭掀力矩的比值以及淤积物自身厚度的影响;小北干流龙门站多年实测水沙资料显示判别指标θ存在临界值,当θ≤0.15时,"揭河底"会发生.

    揭河底高含沙洪水小北干流黄河中游

    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研究

    赵佳茹田贵良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丰富对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的评价研究、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SE-SBM模型测算2008—2018年沿黄河干流35个地级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并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等分析其时空演化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宏观层面看,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2008年为0.561、2018年为0.896,研究时段内由中低效率上升为中高效率,其主要受纯技术效率上升的拉动,而规模效率上升的作用相对较小;从微观层面看,各地级市工业生态效率差异显著,最高值是最低值的3.7倍,表明生态资源与工业经济匹配度较低.②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时间演化趋势是在波动提升的同时区域差异逐步加大,空间分异特点是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由高到低顺序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③黄河流域各地级市工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即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这种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呈逐年弱化态势.④在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的众多影响因素中,R&D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净值抑制本市工业生态效率提升、促进周边市工业生态效率提升,人均GDP促进本市工业生态效率提升、抑制周边市工业生态效率提升,而水资源总量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工业生态效率超效率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空间自相关性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测度及收敛性分析

    相征顾元吉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切入点,以2009—2017年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DEA模型和绝对β收敛检验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整体偏低,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忽略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影响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外部环境因素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其中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提高无助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占GDP的比重、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的提高有助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黄河流域整体绿色经济效率呈现衰减态势,技术进步变动指数衰减是导致流域绿色经济效率衰减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收敛趋势,综合体现在纯技术效率收敛和规模效率收敛两方面.

    绿色经济效率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DEA模型绝对β收敛检验模型黄河流域

    基于GIS和SWMM模型的城市内涝水文规律分析

    田子阳褚俊英周祖昊林永寿...
    18-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国内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范围内的降雨特征、下垫面情况与防灾减灾能力三者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城市内涝程度不断加剧,水文规律不断变化,进行城市水文规律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提出的城市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由4个子模型构成,分别是基于GIS的城市水文响应单元划分子模型、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降雨产流子模型、坡面汇流子模型和排水系统子模型,并以西宁市为例进行模拟.基于不同重现期的暴雨模拟结果,系统分析了西宁市水文规律.结果表明,2 a一遇和5 a一遇降雨的节点溢流总量占径流总量的34.2%和38.3%;西宁市管道满载主要由下游管道顶托导致,36.1%的排水分区排水能力较差.

    城市水文GIS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排水能力西宁市

    近70 a黄河输沙量影响机制的定量评估

    王佳佳王厚杰吴晓卢泰安...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51—2017年黄河中游实测降水量、径流量以及输沙量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不同阶段黄河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在第二阶段(1969—1985年)、第三阶段(1986—1999年)、第四阶段(2000—2017年)人类活动对黄河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6%、67%、97%.人类活动对黄河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较大,这表明流域内人类活动已成为控制沉积物向海洋输送的主要力量.

    降水变化人类活动输沙量贡献率黄河

    引黄工程沉沙调控方案阻沙效果研究

    赵然杭华丽丽王兴菊刘恒洋...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控泥沙沉积在沉沙池的合理位置,有效降低清淤难度与成本,是保障引黄工程输水能力与经济高效运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引黄济青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21模型建立引黄济青渠首输水渠道与沉沙池的二维水沙数值模型,模拟多种典型流量下泥沙的输移与动态变化过程,提出3种泥沙沉积调控方案,模拟分析各种调控方案的阻沙效果.结果表明:二维水沙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调控前后沉沙池的水沙输移状况;调控方案阻沙效果明显,淤积功能区的沉积量可增加10%,并可缩短沉沙长度、降低清淤成本.

    引黄济青工程MIKE21调控方案阻沙效果

    黄河宁蒙河段2018—2019年度凌情特性分析

    赵文荣张健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宁蒙河段2018—2019年度凌汛期凌情特点主要有:流凌时间晚,封河速度快;区间来水多,封河流量大;河道槽蓄水增量较小且释放均匀;封河水位低,稳封期水位略偏高,冰下过流能力较强;未出现明显凌峰过程,凌洪水量小;开河期流冰少,凌汛期凌情平稳等.凌情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上游来水、水库调度、分凌区分凌及河道边界条件等.

    凌情特点成因分析宁蒙河段

    基于ARIMAX的开封"7·20"特大暴雨城市内涝预报研究

    喻谦花冯峰罗福生霍继超...
    40-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将多元时间序列ARIMAX模型应用于内涝预报,考虑到积水变化过程是一个时间序列,其主要受到降水过程的影响,用该模型可更好地描述降水量与积水深度之间的关系,更精准地预测城市内涝积水深度及变化过程.将开封市12个内涝监测站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间序列平稳性和白噪声检验,通过绘制降水量与积水深度的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图,判断其是否拖尾,同时对时间序列进行差分操作,选用相应的ARIMAX模型.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确定模型阶数,确定了12个内涝点对应的ARIMAX模型的最终形式.为了检验模型的精度,将基于12个内涝点建立的ARIMAX模型进行内涝预测,并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内涝积水过程的MAE(平均绝对误差)、MSE(均方误差)、RSME(机器学习误差).将开封市"7·20"特大暴雨的降水过程作为输入时间序列,进行内涝积水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认为2 h以内、50 cm以下积水深度的预报效果较好.通过"7·20"特大暴雨的实例验证认为构建的城市内涝ARIMAX预报模型适用性较强,进行更多的样本学习训练会取得更精准的预报结果.

    城市内涝ARIMAX模型积水预报开封市

    超长螺旋钻孔压灌成桩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渊龙黄红粉司舒阳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灌注桩坝是当前黄河控导工程的主要坝型之一.灌注桩坝施工常采用循环钻、旋挖钻和冲击钻等设备进行造孔、下笼、灌注混凝土的传统施工方式,在施工中容易因地质等因素而塌孔,导致成桩出现超径和缩径等问题,且施工效率低.通过超长螺旋钻孔压灌成桩技术在黄河孤柏嘴控导工程灌注桩坝施工中的应用,检验该技术在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中的适用性,研究解决影响施工质量、进度的问题及处理方案与措施.该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在黄河滩区灌注桩施工中因地质因素和游离石块而塌孔、难以成孔等难题,保证了施工成桩质量,而且较传统施工方式功效提高5~8倍,经济效益明显;同时,该施工技术采用干法作业,减少了环境污染,契合了当前生态保护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使用前景.

    灌注桩坝超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技术黄河滩区

    1986—2018年黄河下游游荡段洲滩演变特点

    李洁褚明浩张翼朱呈浩...
    51-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游荡段洲滩密布,研究洲滩的时空演变特点对充分认识游荡段河床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1986—2018年黄河下游游荡段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逐年确定枯水流量下河道内洲滩数目、面积及长度,并计算洲滩的形态指数,分析近33 a游荡段洲滩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游荡段多年平均洲滩数目由小浪底水库运行前的105个增加到小浪底水库运行后的140个,其中小型洲滩数目大大增加,大型和超大型洲滩有所减少;受水库运行后河床持续冲刷的影响,游荡段多年平均洲滩总面积由小浪底水库运行前的81 km2减小到小浪底水库运行后的62 km2,洲滩形态趋于细长;从分河段来看,研究期内花园口以上河段洲滩数目最多、面积最大,夹河滩—高村河段数目最少、面积最小.

    游荡段洲滩演变小浪底水库黄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