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中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概率特征研究

    张明李国胜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概率特征的研究,可为山洪灾害的防治和城镇防洪排涝提供理论依据,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省内关中地区36个代表性气象台站1965—2014年共50 a的逐日实测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法(AM)、年超大值选样法(AE)和超门限峰值选样法(POT)对数据进行选样,通过Mann-Kendall检验法对区域内极端降水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线性矩法、K-S检验法对其概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关中地区年极端降水量呈现四周大中部小的分布特征;②关中地区西部和东部区域的年极端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与之相对,中部大范围地区、东北部地区以及西南部地区年极端降水量均呈现增加趋势;③P-Ⅲ型分布的普适性和拟合精度明显优于GEV分布和GP分布,更适合用来描述陕西省关中地区年极端降水量的概率分布特征;④AM序列整体拟合精度要明显优于AE和POT序列,即年最大值选样法更适用于关中地区年极端降水量分布研究.

    极端降水M-K检验K-S检验线性矩法关中地区

    基于小波变换的黄河宁夏段水沙变化趋势研究

    慕丹丹褚金镝高博
    65-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黄河宁夏河段水沙特性及变化趋势受到大型水库运行调蓄影响,为探明其水沙演变规律,运用累积距平法及小波变换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黄河下河沿水文站和石嘴山水文站连续63 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宁夏河段年径流量存在6、9、13、28 a的变化主周期,水沙变化均有下降趋势.年径流量受龙羊峡水库运行影响,突变点出现在1968年和1986年,1986年的突变强于1968年的.宁夏河段年输沙量波动是祖厉河、清水河和红柳沟泥沙的汇入导致的.受刘家峡水库运行影响,年输沙量的突变点出现在1968年,在1968年以后年输沙量未出现明显突变.

    水沙变化小波变换趋势黄河宁夏段

    基于响应面法的移动式防洪墙优化分析

    丁泽霖朱轩毅张宏洋王馨莹...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式防洪墙作为常见的城市防洪设施在不同城市被不断普及,为使移动式防洪墙在设计初期参数有设计依据、后期有优化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移动式防洪墙结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确定响应面法分析参数为中心立柱高、中心立柱宽和挡板跨长,并利用有限元计算设计试验组的响应值数据,为响应面法分析提供充足的样本数据.基于响应面法对有限元分析所得参数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试验对照组,并根据有限元数据和实际造价数据对防洪墙进行应力值、位移值的参数权重分析,计算出对应参数的拟合方程,得到残值、预测值、实际值的对照结果和响应面图.根据实际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约束,分析得到防洪墙设计的最优尺寸,为移动防洪墙的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可靠的方案.

    移动式防洪墙响应面法有限元权重分析参数拟合结构优化

    基于Excel的半图解法在水库调洪计算中的应用

    王新华张慧颖黄辉曦郭美华...
    76-8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于列表试算法而言,半图解法避免了大量的试算工作量,在人工调洪计算中广泛应用.使用该方法时要事先绘制水位—库容曲线、泄流量—库容曲线、单辅助曲线,并反复查算曲线,工作量仍然较大,效率不高.在分析半图解法基本原理和调洪计算步骤基础上,提出实现曲线查算的关键步骤是将平面坐标系下各种曲线进行分段,根据x值所处的横坐标区间段,利用线性内插法查出分段曲线上的纵坐标y值.利用Excel中内置的函数trend、offset、match嵌套使用,将曲线查算转化为求分段线性内插值,从而在Excel中实现半图解法调洪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半图解法调洪计算trend函数offset函数match函数Excel

    内蒙古近547a旱涝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杨思敏权全严登华刘铁军...
    81-8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气候干燥少雨,旱灾频发.在常年干旱的气候背景下,会出现雨急量大的超长暴雨,造成相当严重的水灾,水灾是仅次于旱灾的内蒙古第二大灾.旱涝引发的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总损失的80%以上,从旱涝灾害的角度出发,研究内蒙古旱涝演变特征、规律及驱动力的影响.对内蒙古近547 a的旱涝等级序列进行重新构建,采用M-K检验、B-G算法、CEEMDAN、交叉小波和马尔科夫链数学模型分析旱涝的演变规律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70—2016年内蒙古旱涝序列以0.012/(10 a)的速率从干旱频发期向洪涝频发期演变,可划分为3个时期,并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旱涝序列各分量周期显示出不同的年际振荡和年代际波动,旱涝转移优势状态总体趋于正常.在共振周期上,相比NAO、PDO、ENSO等气候因子,SSN和AO对内蒙古旱涝的影响较大.

    旱涝演变马尔科夫链交叉小波内蒙古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河南省水资源利用评价

    焦士兴郭力菲王安周刘亚奇...
    87-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水足迹理论核算了河南省水资源真实占用量,评价了水足迹的结构、效益及生态安全状况,运用脱钩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虚拟水量较大,棉花、大豆、水果等经济作物的较小;油料、水果和蔬菜等水足迹增长较快,而棉花和薯类的则下降明显.②河南省水足迹构成差异明显,其中农业(83.47%)>工业(8.07%)>生活(7.74%)>生态和贸易用水(1.21%).③河南省水足迹总量较为稳定且效益不断提升;水资源自给率处于较高水平,水资源压力和匮乏程度波动下降.④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处于协调状态,且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08年、2009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处于强脱钩优质协调状态,其余年份则为弱脱钩初步协调状态.

    水足迹虚拟水经济增长脱钩分析河南省

    河南省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及演变关系

    吴奕宋瑞鹏张红卫陈莉...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南省1956—2016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数据为基础,采用距平累积法、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判定河南省及其各流域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分析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演变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1956—2016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均呈减小趋势,地表水资源量减小趋势更显著,北部海河、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小趋势比南部淮河、长江流域显著;20世纪90年代,该省海河、黄河流域一些站降水—径流关系发生改变.以海河流域新村站为例,量化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发现降水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大.

    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河南省

    疏勒河中下游地区植被生态需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李曼王妞妞刘焕才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研究疏勒河中下游地区植被生态需水量变化,对流域水资源调配、生态系统平衡及疏勒河绿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面积定额法和潜水蒸发法,计算并分析了1980—2018年疏勒河中下游地区植被生长期(4—10月)生态需水量及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6.4亿m3)高于林地的(0.5亿m3);年际上,植被生态需水总量上升,变化率为0.04亿m3/10 a,其中,草地生态需水量总体增加(变化率为0.07亿m3/10 a),林地生态需水量总体减少(变化率为0.04亿m3/10 a);生长期内,4—7月植被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63%,7月植被需水量达到最大值1.38亿m3,7—10月需水量逐渐下降;空间上,中游地区需水总量略高于下游地区的,其中林地生态需水量大于下游地区的,草地生态需水量与下游地区的基本持平.

    气候变化生态需水时空变化疏勒河流域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研究

    卢亚丽徐帅帅司保江沈镭...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黄河流域九省(区)2010—2018年115个市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胡焕庸线以西区域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胡焕庸线上区域次之,胡焕庸线以东区域最小;黄河流域九省(区)仅28.7%的市处于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黄河流域九省(区)南部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且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与胡焕庸线以西的相当;黄河流域九省(区)各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黄河流域九省(区)平均水资源压力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是限制黄河流域九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胡焕庸线水资源生态足迹黄河流域九省(区)

    董志塬沟谷侵蚀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崔林许强寇平浪赵宽耀...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黄土塬区沟谷侵蚀研究和固沟保塬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利用高分辨率谷歌影像,目视解译董志塬地区的沟谷沟沿线,基于沟沿线特征构建沟谷发育度、逼近距离、边界维数等量化指标,分析董志塬沟谷侵蚀发育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董志塬地区沟谷发育度总体上北部大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分布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格局,其中北部地区最大值接近于1,表明北部区域塬面几乎被蚕食殆尽;董志塬地区逼近距离即沟沿线与流域分水线的平均距离的分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格局,在中部地区出现约2500 m的最大值,北部地区的最小值小于60 m,表明北部地区小流域沟谷侧蚀程度较高;董志塬地区边界维数的分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格局,北部地区出现约1.8的最大值,表明北部地区沟沿线形态复杂,中部地区最小值接近1,说明中部地区沟谷发育程度较低;董志塬地区沟谷侵蚀发育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植被、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沟蚀沟沿线沟谷发育度逼近距离边界维数董志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