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董志塬沟谷侵蚀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董志塬沟谷侵蚀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扫码查看
为了给黄土塬区沟谷侵蚀研究和固沟保塬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利用高分辨率谷歌影像,目视解译董志塬地区的沟谷沟沿线,基于沟沿线特征构建沟谷发育度、逼近距离、边界维数等量化指标,分析董志塬沟谷侵蚀发育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董志塬地区沟谷发育度总体上北部大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分布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格局,其中北部地区最大值接近于1,表明北部区域塬面几乎被蚕食殆尽;董志塬地区逼近距离即沟沿线与流域分水线的平均距离的分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格局,在中部地区出现约2500 m的最大值,北部地区的最小值小于60 m,表明北部地区小流域沟谷侧蚀程度较高;董志塬地区边界维数的分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格局,北部地区出现约1.8的最大值,表明北部地区沟沿线形态复杂,中部地区最小值接近1,说明中部地区沟谷发育程度较低;董志塬地区沟谷侵蚀发育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植被、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Gully Erosion in Dongzhiyuan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王崔林、许强、寇平浪、赵宽耀、邹锡云、杜鹏川

展开 >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59

沟蚀 沟沿线 沟谷发育度 逼近距离 边界维数 董志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41790445

2021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94
ISSN:1000-1379
年,卷(期):2021.43(1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