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标准免管护新型淤地坝坝身过流安全性研究

    张金良宋志宇李潇旋盖永岗...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可避免传统淤地坝存在的洪水漫顶溃坝风险高、管护压力大、拦沙不充分等问题.为了给高标准免管护新型淤地坝技术的优化改进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原型漫顶过流冲刷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和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对其结构应力、变形及滑移脱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在洪水漫顶、坝身过流情况下,坝体产生的增量位移较小,对坝体的稳定性、安全性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泄流结构(溢洪道)不会产生超过黄土固化新材料强度的拉、压应力,结构强度满足泄流要求;泄流结构和大坝之间不会产生大的相对滑移和脱空,结构稳定可靠.

    淤地坝防冲刷保护层洪水漫顶有限元分析应力变形

    碳中和视域下黄河流域碳生态补偿研究

    马明娟李强周文瑞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为构建黄河流域多样化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流域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研究区域,将碳中和目标与生态补偿机制相结合,构建碳生态补偿理论模型,基于碳排放量与碳汇的测算,厘清碳补偿的主客体,并辅以算例探究了2007—2017年黄河流域碳生态补偿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碳资源使用效率、支付意愿与能力等的影响,9个省(区)碳补偿额度区域异质性较大;除宁夏之外,黄河上中游的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省份的减排固碳贡献度较大,为碳受偿地区,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为碳支付地区,并且山西和山东的碳赤字显著高于其他省份,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亟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来提升区域碳排放与资源禀赋特征的匹配度.根据研究结果,凝练出黄河流域低碳转型与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政策建议.

    碳中和碳生态补偿模型碳汇生态补偿机制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碳排放区域差异、成因及脱钩分析

    公维凤范振月王传会赵梦真...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黄河流域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利用2000—2018年面板数据和STIRPAT模型,测算了2000—2018年黄河流域的碳排放量,比较沿黄9省(区)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各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黄河流域碳排放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碳排放量较大,沿黄9省(区)碳排放量存在明显差异,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4省份属于高排放区,黄河上游的四川和内蒙古2省(区)属于中排放区,青海、宁夏和甘肃3省(区)属于低排放区域;不同驱动因素的碳排放量弹性系数存在差异,经济快速增长是各省(区)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形库兹涅茨曲线;黄河流域整体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弹性脱钩状态大致经历了由增长连接到弱脱钩再到强脱钩的过程,脱钩趋势向好,9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脱钩状态存在区域异质性.

    碳排放驱动因素EKC检验弹性脱钩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

    2019年汛期小浪底水库排沙运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婷高梓轩蒋思奇王子路...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汛期黄河流域暴雨过程频繁,为应对渭河洪水、上游来水及洪水泥沙,小浪底水库科学实施水沙调控,取得了显著的防洪减淤效益.基于实测资料,分析2019年小浪底水库运用及进出库水沙、库区淤积形态变化、冲淤分布、水库排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汛期小浪底库区干流产生强烈冲刷,冲刷量为1.743亿m3,三角洲洲面段深泓点高程平均降低约4.6 m;水库全年排沙5.451亿t,库区冲刷2.654亿t,排沙比为194.9%;两次低水位排沙运用时段水库排沙5.334亿t,占全年排沙总量的97.9%,库区冲刷3.978亿t,排沙比为393.4%;洪水期排沙运用水位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前期库区淤积泥沙较多,以及汛期较强的入库水流动力,是2019年汛期取得较好排沙效果的主要原因.

    排沙冲刷水流动力水库调度小浪底水库

    黄河中游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张利娜韩作强刘静龙晓彤...
    23-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水文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0日发生在黄河中游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是西风槽携带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在暴雨区上空交汇过程中发生的,低空低涡切变、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是主要影响系统.有利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是强降雨产生、发展的物理基础.通过对各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组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WRF模式能模拟出造成本次降雨的环流形势、降雨落区及雨区走向,Kessler云微物理方案和GD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本次降雨过程的模拟中效果最佳.

    暴雨WRF模式诊断分析参数化方案黄河中游

    基于M-K、小波和R/S方法的黑河上游来水预测

    陈子豪李莹莹李凯董国涛...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河进入丰水期已长达十几年之久,为合理预测黑河上游来水过程,减小枯水期对中游农业用水和下游生态用水的影响,同时为正在黑河干流上游兴建的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期防洪度汛工作提供参考,基于M-K突变分析、Morlet连续复小波变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对黑河干流上游莺落峡水文站年径流量演变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54—2017年莺落峡站年径流量整体呈上涨趋势,2011年发生了突变,此后上升趋势显著,2011—2017年年平均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多4.23亿m3,1954—2010年年平均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少0.51亿m3;莺落峡站年径流量变化主要受到28 a和13 a两个主周期的影响,根据周期变化情况,莺落峡站年径流量在第一主周期的影响下仍将处于上升趋势,但随着第二主周期峰期向谷期的过渡,上升趋势出现波动;Hurst指标表明莺落峡站年径流量具有长期相关性,未来整体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的可能性很大,即莺落峡站年径流量仍将保持上涨趋势.

    年径流量预测M-K小波R/S黑河

    吕梁紫金山地区NDVI时空变化与气候响应

    黄杉杉马超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0—2018年MODIS-NDVI数据(NDVI为归一化植被指数)、SRTM DEM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偏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定量分析了紫金山地区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紫金山地区NDVI增长速率为0.015/a(显著性水平p<0.01);紫金山地区NDVI得到显著改善,其时间变化规律大体是,前9 a完成了由低覆盖度向中等覆盖度的转化,后10 a完成了由中等覆盖度向高覆盖度转化,19 a区域NDVI显著改善面积达64.85%;研究区气候呈暖湿化倾向,19 a气温增长率为0.04℃/a,降水量增长率为14.63 mm/a;年NDVI均值与年降水量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34,显著性水平p<0.01),76.61%的区域NDVI与年降水量呈极高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相关性不显著;自2000年以来,紫金山地区NDVI整体向好的趋势发展,中低海拔山区增长显著,降水是影响该地区NDVI变化的主要因素.

    紫金山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变化气候变化相关性

    2019年小浪底排沙期下游河道水位抬升原因分析

    孙赞盈魏毅琳马东方尚红霞...
    41-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是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进入黄河下游水沙量最多的一年,其中7月8日至8月18日的排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5.317亿t,黄河下游河道淤积3.499亿t.排沙过后,逯村、花园镇、开仪、赵沟、化工3000 m3/s对应水位分别抬升了1.17、1.51、1.50、1.27、1.26 m,开仪3000 m3/s对应水位一度抬升1.82 m,局部河段水位抬升十分突出.为了给以后的水库调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常规水文资料、险工水尺资料和加测断面资料,分析了河道发生淤积、水位抬升的过程和原因,河道宽浅和流速低是部分河段淤积的直接原因,进而造成上游河段溯源淤积,引起水位抬升.建议在以后的水库排沙调度中,密切关注相关河段的水位变化,随时调整水库调度方式,以免造成漫滩.

    淤积水库排沙水位小浪底水库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滩区道路建设分析与规划建议

    马乐薛晓娜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滩区防汛道路、生产道路纵横交叉,但没有构成完善的交通体系,已有道路在抢险交通和洪水期应急撤退时难以形成有效的交通保障.在分析黄河下游滩区道路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滩区村庄分布和黄河下游控导工程的布局及滩区防洪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滩区道路布置的原则和主要设计参数,结合典型滩区自然地理状况进行了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布置,说明了其与黄河下游防洪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滩区道路修建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滩区道路防洪黄河下游

    溃口宽度和糙率对黄河下游保护区洪水风险影响分析

    苏磊张宝森田治宗谢志刚...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河下游台前—津浦铁路桥左岸防洪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了防洪保护区洪水演进模型,模拟了保护区内下垫面糙率、溃口宽度变化时保护区内洪水演进规律,定量分析了下垫面改变、溃口展宽对保护区内洪水淹没面积和洪水演进速度的影响,并用水量平衡法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随着保护区内糙率的改变,保护区内淹没面积变化率不大.溃口展宽对保护区内洪水演进的影响更明显;随着溃口宽度的增大,保护区内淹没面积明显增大,洪水演进速度更快.针对变化环境下黄河下游溃堤洪水淹没面积较大且演进距离较长的情况,溃口展宽比糙率变化对淹没范围和洪水演进速度影响更大,会造成更大的淹没损失;且保护区面积越大,其淹没面积绝对值越大,堵口的作用越大,越早越快堵口总损失越小.

    洪水风险溃口宽度糙率防洪保护区黄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