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水权转让后评估理论框架及指标体系

    苏青张立锋罗玉丽任领志...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a来,黄河水权转让为解决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水权转让政策落地与实践发展,开展黄河水权转让后评估非常必要.在深入分析黄河水权转让特点的基础上,按照黄河水权转让后评估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以实施效果评估、政策及过程评估为首层要素,节水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生态效果、政策制度、节水工程建管6个维度为第二层要素的双层六维黄河水权转让后评估理论框架;确定了各维度下的评估指标,构建了一套由16个一级指标和43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体现黄河特点的水权转让后评估指标体系.在内蒙古的应用案例表明,所建立的黄河水权转让后评估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切合实际,可以用于同类地区水权转让后评估实践.

    水权转让后评估理论框架指标体系黄河

    需水量预测技术方法文献分析及其应用综述

    栾清华庞婷婷王志友高昊悦...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的需水量预测是合理分配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为了解国内外需水量预测技术应用现状,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2000—2021年需水量预测研究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分类归纳并对比分析了常用方法的适用性、局限性以及在我国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是国内外经济社会需水量预测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需水定额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是国内具有关联性的常用方法;各类方法在行业需水研究中均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人工神经网络和灰色理论及其改进耦合模型的研究较多,定额法在应用研究和实际管理中多被采用.未来随着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广泛应用,应优化数学模型参数和需水定额,以提高需水量预测的准确性.

    需水量预测预测方法行业需水文献计量分析VOSviewer

    陕西省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评价与动态演进预测

    张炳林王秉琦甄俊杰王成军...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现状,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从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管理韧性弹性适配视角,构造陕西省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评价模型,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陕西省2013—2020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演进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陕西省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具有差异化明显、震荡式下降的特点,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后提升的动态演化过程,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陕西省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整体呈现条件收敛特征,相同水平的邻近地区会进一步强化低水平与中低水平地区的路径依赖;随着邻近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低水平地区实现跃迁的概率增大,表现出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

    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管理韧性系统适配动态演化趋势预测陕西省

    我国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关系

    张祥永曹阳吴文飞
    73-7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认识我国水资源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并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化模型,分析了我国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探讨了我国水资源可持续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8年,我国各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性时间变化不明显,可持续性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较高及高水平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省域主要是东部沿海省份和西藏,中等及以下水平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省域主要位于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区、西北及东北地区.2010—2018年,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在减弱,高价值和较高价值的省域主要位于中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低价值省域主要为新疆和甘肃.2010—2018年我国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先减小后增大,整体处于初级协调类型,大致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

    水资源可持续性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中国

    小浪底库区消落带落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动态变化特征

    张小磊齐庆超李雅裴颖春...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小浪底库区消落带落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利用2018年6—8月265、255、245 m高程以及对照高程(275 m)6期采样点数据,对不同淹水背景下消落带落干期SMBC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消落带落干期SMBC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比值(SMBC/SOC)在同一高程下随时间推移整体呈降低趋势,且上土层(0~10 cm)SMBC含量与SMBC/SOC值均高于下土层(10~20 cm)SMBC含量与SMBC/SOC值,其在土壤垂直深度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在不同高程SMBC含量及SMBC/SOC值均差异显著,表现为在245 m高程数值较低,在265、255 m高程数值明显升高并高于275 m高程的数值,表明短期、中期淹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而长期淹水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产生极大的抑制作用;小浪底库区消落带SMBC含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温度、SOC含量、全氮含量显著相关,其变化特征能够揭示微生物活性对消落带土壤肥力的影响.

    消落带落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动态变化小浪底库区

    草地过滤带对地表径流中不同吸附性农药的截留

    霍炜洁李昆赵高峰刘玲花...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模拟降雨产流小区,以裸露土壤径流区为对照系统,考察以百慕大、高羊茅、白三叶植被组成的草地过滤带对降雨水力侵蚀形成的地表径流中弱吸附性除草剂阿特拉津和强吸附性杀菌剂百菌清的截留效果,并对两种不同吸附性污染物的迁移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照系统和草地过滤带出水中阿特拉津溶解态质量浓度和吸附态质量比均明显高于百菌清的;相比于对照系统,草地过滤带径流出水中溶解态阿特拉津质量浓度减小60%以上,溶解态百菌清质量浓度减小6%以上,悬浮固体减少94.70%以上,吸附态阿特拉津和百菌清污染负荷减小80%以上.研究证实,草地过滤带可有效拦截地表径流中的溶解态和吸附态有机农药污染物,相比于百菌清,植被的存在更有利于对阿特拉津的截留.

    草地过滤带阿特拉津百菌清吸附性截留

    黄河生态保护对郑州邙山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李庆祥张绪兰胡瑜洁范霄寒...
    91-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西北部沿黄邙山2008年完成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2010年建立生态观测基站并开始对其气象要素进行连续定位观测.利用郑州邙山2010—2020年生态实测数据,运用一元线性拟合、距平法分析黄河生态保护对郑州邙山局地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州邙山局地小气候变化明显,年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均空气湿度、年降水量均值分别为15.7℃、40.35℃、-9.15℃、54.53%、406.35 mm,除降水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减小、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增大,说明土壤及地表植被持水、保水功能增强,黄河生态保护改善了郑州邙山局地小气候.

    郑州邙山局地小气候水土保持生态保护黄河

    风生流和吞吐流共同作用对湖泊环流的影响及污染带特征

    倘佳舟李翠梅肖昭文张绍广...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泊流态对区域内污染物分布及其输移扩散有重要影响.为探究风生流和吞吐流共同作用对湖泊环流的影响,以太湖贡湖湾为例,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水动力环流情况,并统计了各区域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范围、面积占比等,总结不同污染物在空间上的质量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以风生流为主导,风生流和吞吐流共同作用下,秋冬季贡湖湾水动力特征为北部逆时针环流、南部顺时针环流,岸边流速高于湖心区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南部高、北部低,东部至南部沿岸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区域的;各区域污染物质量浓度由外环至内环依次降低;受环流以及大贡山、小贡山地形阻挡的协同影响,环流间隙存在两个污染物滞留带;随着引水流量增大,污染物高质量浓度区域面积占比增加,低质量浓度区域面积占比减少;秋冬季节贡湖湾污染物以TN和TP为主,应予以特别关注.

    MIKE21风生流吞吐流湖泊环流浓度分布贡湖湾

    基于Inception-GRU模型的泄洪建筑物结构安全状态智能识别

    刘昉陈浩东梁超庞博慧...
    101-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水利枢纽的泄洪安全,以Inception模块为主体结构,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RU)和高效通道注意力(ECA)机制,提出了Inception-GRU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采集的多测点泄洪振动数据,智能识别泄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状态.用工程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以97.15%的准确率完成结构安全智能识别任务,准确率较Inception模型、CNN-GRU模型、Inception-LSTM模型分别提高6.90、5.69、2.03个百分点.对泄洪振动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后,以三维矩阵的形式输入网络,可以有效降低模型参数量,提高模型效率.

    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安全智能识别Inception模型门控循环单元

    古贤水利工程坝址区剪切带渗透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赵永胜王新建李金都焦小超...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黄河古贤水利工程坝址区存在的剪切带,开展原位和室内原状样渗透变形试验,对剪切带渗透变形及破坏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渗透变形破坏形式都表现为一定的水力劈裂和软弱夹层、泥化带的细颗粒流失和挤出破坏,综合判定为集中冲刷破坏.就试验过程中剪切带整体破坏程度而言,剪切带中劈理带(剪切破碎带)渗透破坏程度较低;泥化带(泥化夹层)部位渗透破坏程度较高,对整体结构影响较大.

    剪切带泥化夹层渗透变形临界坡降渗透破坏古贤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