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水资源供需情势分析

    张修宇康金鸽陈思
    61-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水资源供需情势,构建最小二乘法与灰色预测模型相结合的组合模型,预测 2025 年、2035年该区域的需水量与供水量,并对其开展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卫河流域蓄滞洪区2025 年50%、75%保证率的农业需水量占比分别为 68%、73%,2035 年 50%、75%保证率的农业需水量占比分别为 61%、67%,农业需水量在总需水量中占比较大;2025年、2035 年研究区均处于缺水状态.建议研究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南水北调水,加强雨洪水资源利用,逐步改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状态.

    水资源供需分析最小二乘法灰色预测模型卫河流域

    引黄灌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度双层模型

    冯涛闫丰左其亭朱大炯...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优化调配水资源,实现灌区综合效益最大化,以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为研究对象,构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度双层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得到 2030 年 50%、75%、95%设计频率的灌区各用水户(居民与牲畜、农业、工业、服务业、环卫绿化和河湖生态)最优分配水量及渠系调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设计频率的最优水量分配方案均能满足灌区各用水户发展基本需求,居民与牲畜用水、工业用水、服务业用水均能优先得到满足,农业用水供需比保持在 0.76 以上;50%、75%、95%设计频率的灌区各渠道引黄水占比分别为 46.61%、42.28%和 48.58%.

    多目标优化水资源优化配置渠系调度双层模型引黄灌区

    山前河道黄河水回灌过程中水沙变化规律研究

    何君刘帅王辉曲士松...
    71-7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水在山前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水和悬浮泥沙的运动特征与在平原河道显著不同.以济南市黄河流域玉符河回灌补源工程为背景,设计二维砂槽试验模拟黄河水流经由砂卵砾石和灰岩组成的强渗漏带河床处时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变化规律以及悬浮泥沙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流经强渗漏带的黄河水转化为地表水、浅层孔隙水和深层岩溶水 3 部分;仅岩溶水是有效补给,转化效率为 60%~70%,悬浮颗粒物的存在使补给效率降低 21~37 个百分点;地表水和孔隙水受河床坡度和强渗漏带河床结构的影响流向下游;黄河水中 96%的悬浮泥沙被砂槽滤除,砂槽的表层和浅层泥沙沉积最严重;橡胶坝可促进高流速地表水向低流速孔隙水转化,但会加重泥沙在砂槽内沉积.

    含水层补给砂槽试验悬浮颗粒物山前河道黄河水

    基于能值理论的河南省三维水生态足迹评价与预测

    李嘉欣彭少明朱永楠李卓成...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评估河南省水资源供需水平和水资源消耗强度,量化评价区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将能值理论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相结合,构建三维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评价了 2008-2020 年河南省能值水生态足迹广度和深度度量的水资源利用时空变化,预测了河南省2021-2030 年人均能值水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研究期内河南省多年人均能值水生态足迹广度为0.07 hm2、能值水生态足迹深度为 1.76,总体变化趋势呈M形,在 2013 年、2019 年达到峰值,分别为 2.42 和 2.68;空间尺度上,人均能值水生态足迹与能值水生态足迹均显著正相关,其中人均能值水生态足迹广度南高北低,能值水生态足迹深度南低北高;预测 2021-2030年河南省人均能值水生态足迹仍呈缓慢增加趋势,2030 年将增大到 0.117 hm2.

    能值理论水生态足迹空间自相关灰色预测河南省

    基于GCN-LSTM的钱塘江南源水质预测研究

    李余隆张兰李立
    83-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水质数据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依赖性,针对现有水质预测模型大多建立在时间维度上,不能有效利用水质空间相关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水质预测模型.首先建立流域监测点间的拓扑结构,并将监测点沿河道的距离作为权重表征监测点间连接的强弱;然后采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CN捕获每个输入时刻监测点间的空间关系,再通过LSTM捕获其时间上水质变化特征;最后通过多层感知器MLP得到水质预测结果.将钱塘江南源作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内15 个监测点的pH值、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LSTM,GCN-LSTM模型水质预测结果平均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下降 15.29%、11.77%、9.8%;监测点间的连接具有差异性,通过距离来表示监测点间连接强弱可以使水质预测结果更为精确.

    水质预测图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时空预测模型钱塘江南源

    基于Copula函数的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埋深与TDS联合分布分析

    刘中培阿长松冯邵依李鑫...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查明不同埋深区域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变化规律,选择人民胜利渠灌区为研究区,根据地下水TDS值将灌区划分为高值区域、过渡区域和低值区域,采用AIC准则筛选出最优Copula函数,采用最优Copula函数构建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与TDS之间的联合分布,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与TDS之间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高值区域地下水埋深和TDS最优边缘分布均为Gamma分布,过渡区域和低值区域地下水埋深最优边缘分布均为Weibull分布、TDS最优边缘分布均为Gamma分布.各典型观测井埋深-TDS最优联合分布函数均为Frank Copula函数.根据联合概率等值线可得当地下水埋深与TDS增大时,联合概率值也增大;当联合概率值一定时,TDS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降低,并趋于稳定;联合概率等值线也可以反映任意埋深下TDS所发生的概率,以及同一概率下不同埋深与TDS之间可能出现的组合.

    地下水埋深TDSCopula函数联合概率人民胜利渠灌区

    土地"三生"功能演变及布局优化策略研究

    尹丽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00 年、2020 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及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三生"功能值及功能比较优势等对辽宁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比较优势进行了定量解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农田、农村用地、水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 42.83%、41.00%、5.21%、3.42%;生产功能呈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生产功能值为0.01~0.21;生活功能由东到西呈高低间隔分布,生活功能值由平原向周围山地递减;生态功能与地形地貌显著相关,生态功能值为0.01~0.65;辽宁中部平原及大连等地区生产功能具有高优势,辽宁中部等地区生活功能具有较高优势,辽宁东部、西部等地区生态功能具有高优势.建议设计"三生"功能政策框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三生"功能土地转移矩阵功能优势度辽宁省

    前坪水库建设前后库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杨方园历从实胡永歌田国行...
    101-10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活动造成的用地类型变更影响区域生境质量.采用InVEST模型对河南省前坪水库建设前后库区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结合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25 年、2035 年生境质量状况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为前坪水库库区主要用地类型,占比为 90%左右;2000-2020 年耕地面积萎缩,水域 20a内涨幅高达 116.94%;研究区生境质量平均值由 2000 年的0.550 595增大为 2015 年的0.557 727,但在2020 年下降为0.556 880,表明前坪水库建设前库区生境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建设后生境质量下降;2020-2035 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演变趋势与 2000-2020 年的基本一致,耕地削减速率减小,建设用地扩张速率明显减缓,生境质量整体仍呈略微下降趋势.

    生境质量土地利用InVEST模型CA-Markov模型前坪水库

    1990-2020年青海省"三生"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胡西武何福杰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1990-2020 年青海省 4 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探究青海省"三生"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2020 年青海省各空间类型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2010-2020 年整体表现为潜在空间转向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生产-生态空间与生态空间之间相互转移的特征,高程与坡度对空间类型分布影响较大;2020 年青海省生产-生态空间面积占全省面积比例最高,面积为 408 011.90 km2,而生产-生活空间面积仅为 1 769.47 km2;30 a间青海省"三生"空间景观格局破碎化、复杂化的趋势有所减缓,异质性降低、连通性升高;经济规模、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碳排放强度是青海省"三生"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子.

    "三生"空间格局演化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青海省

    基于坝前淤积厚度的淤地坝拦沙量计算方法

    张麟高云飞刘晓燕
    113-11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主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准确计算淤地坝的拦沙量,对预测未来黄河输沙量、确定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方略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更精确、实用的淤地坝拦沙量计算方法,基于收集到的典型淤地坝设计文件中的库容曲线数据和实测淤积资料等,通过点绘淤地坝库容曲线(即库容V与坝高H关系曲线)和函数拟合,分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各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建立了基于坝前淤积厚度的拦沙量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库容曲线符合幂函数关系,对 35 座典型淤地坝按幂函数V=aHb进行拟合,确定系数R2均在0.940 0 以上,式中系数a与指数b成负相关的对数函数关系且a、b值可由淤地坝总坝高、总库容来确定;分区建立的淤地坝拦沙量计算公式,确定系数R2均在 0.880 0 及以上,用 20 座有设计资料的淤地坝对建立的拦沙量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最大误差在 30%以内、平均误差为 4.22%,能够满足淤地坝拦沙量估算的精度要求.

    淤地坝拦沙量库容曲线计算公式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