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旱区绿洲城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评估

    雷米周金龙魏兴张杰...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回归模型对地下水水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方案制定合理,综合治理效果基本达到要求;地下水水位回升区主要位于山前倾斜平原的沙依东园艺场、英下乡、库尔楚园艺场、上户镇、塔什店镇、兰干乡和恰尔巴格乡以及冲积平原的哈拉玉宫乡和普惠地区,影响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类活动(地下水压采)和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

    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库尔勒市

    晋西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

    郭彦君郭文炯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西黄土丘陵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区和重点治理区,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策略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198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晋西黄土丘陵区各类土地增减转移、动态变化程度进行分析,并采用土地覆被状况指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转型的生态贡献率等指标,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显著,耕地面积减少497 km2,林草地小幅增长,建设用地成倍扩张;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较为频繁,山地丘陵是土地转型热点区域,耕地向草地转化为主流;近40 a来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5%,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相对剧烈;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有所提高,整体向好发展,各类用地转为高覆盖度草地和林地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黄土丘陵区晋西

    减水剂掺量对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郭磊陈平平郭利霞申伟平...
    112-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再生透水混凝土在保证透水性的同时,必须保证其强度才能够满足应用要求.为探究不同减水剂对RPC性能的影响,设计10组水灰比,分别掺入巴斯夫、聚羧酸、萘系3种减水剂,通过试验来研究其抗压强度、劈拉强度、透水系数、孔隙率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劈拉强度、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孔隙率和透水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通过熵值法对透水混凝土性能进行评价,可知3种减水剂作用效果以萘系为最优,最佳掺量为0.75%.

    减水剂再生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孔隙率

    砂砾料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张茵琪邓刚张延亿陈辉...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工程砂砾料开展了大型三轴流变试验研究,获得了砂砾料流变变形的基本规律,探讨了流变变形速率发展特征及其与围压、应力水平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中,初期流变速率随时间非线性减小;随着时间的发展流变速率与时间的关系逐步稳定为线性关系.在同一围压下,体积流变速率随时间发展规律基本一致,受应力水平的影响较小;应力水平越大,剪切流变速率初值越大,双对数坐标中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剪切流变速率—时间曲线斜率基本一致.同一应力水平下,不同围压体积流变速率随时间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围压越高体积流变速率数值越大;剪切流变速率随时间发展趋势也基本一致,围压越高剪切流变速率数值越大.借鉴Mitchell一维流变速率模型,对体积流变速率与剪切流变速率随时间发展的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流变速率的三维流变模型.

    砂砾料流变特性试验流变速率模型

    黄河泥沙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填筑的可行性研究

    赵然杭华丽丽刘恒洋于毅...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泥沙的利用是维持黄河健康发展的突破口.为分析黄河泥沙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填筑的可行性,取引黄济青渠首沉沙池中淤积的黄河泥沙,进行筛分、击实、液塑限联合测定、承载比等公路土工试验,并对长深高速高青至广饶段K23+620—K23+720路基施工现场应用情况进行检测.试验结果为:黄河泥沙属于公路土中级配良好的砂类土,最大干密度范围为1.62~1.65 g/cm3,最佳含水率范围为14.0%~14.7%,液限为29.5%,塑性指数为9%,承载比为16.8%,工程现场检测上路床压实度均值为97.2%,下路堤压实度均值为95.1%,均满足规范要求,表明黄河泥沙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是可行的.

    黄河泥沙土工试验路基填料

    原状黄土-压实黄土接触面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刘家伟樊恒辉杨秀娟宋新烨...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西北黄土地区治沟造地工程中采用削坡填沟方法新造土地的原状土和压实土接触面产生破坏等问题,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压实度条件下接触面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同一条件下单一压实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结果表明:接触面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含水率增高而减小,随压实度增高而增大;相比压实度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含水率的影响更加显著;压实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始终比原状土-压实土接触面的大,但两者差值随含水率增高而减小,在含水率增高的过程中,压实土内摩擦角的骤减会稍滞后于接触面内摩擦角的骤减.

    接触面抗剪强度岩土工程黄土

    早期受冻损伤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徐存东高懿伟田俊姣张锐...
    131-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方地区低温季节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突降的影响而导致耐久性降低,为探究混凝土早期受冻损伤后的耐久性变化及其损伤机理,通过室内模拟不同受冻时刻(养护龄期)、不同冻结温度环境,开展了混凝土早期受冻试验,对比了受冻时刻及冻结温度对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损伤层厚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混凝土早期受冻损伤机理,并构建了以损伤层厚度hf为损伤变量的评价标准,结合实际损伤特点,对该损伤变量进行修正,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受冻混凝土的损伤度为20%~30%;在初凝到终凝期间(3.5 h)受冻,混凝土损伤度最大,冻结温度越低,损伤越严重;在初凝前受冻,混凝土损伤度较小,不同冻结温度越高,损伤越严重;在终凝后受冻,混凝土损伤度最小,冻结温度对混凝土损伤影响基本相同.经修正后的hf损伤变量能较准确地描述早期受冻环境下混凝土的损伤程度,相关研究可为在低温季节施工的混凝土建筑物的后期耐久性评价和养护提供依据.

    混凝土早期受冻超声平测法损伤层厚度

    基于酸碱性评价的砾石骨料与沥青黏附性分析

    张正宇何建新开鑫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砾石骨料与沥青黏附性,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骨料酸碱性出发,采用岩相法、SiO2含量法和碱度模数法研究了砾石骨料的酸碱性,再通过水煮法与光电比色法测得沥青剥落率.结果表明:3种酸碱性判定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岩相法仅适用于常见岩石的初步判定,碱度模数法考虑了岩石中碱性氧化物的含量,比SiO2含量法的测定结果更精确;光电比色法与水煮法测得各岩石的剥落率规律一致,光电比色法测得剥落率60%左右对应水煮法黏附性等级4级和5级的界限;各岩石采用碱度模数法测得酸碱性与光电比色法测得剥落面积排序一致,酸性越强的岩石表面沥青膜剥落率越高.

    砾石骨料酸碱性黏附性光电比色法

    BIM技术在三河口水利枢纽智能建造中的应用

    王智阳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河口水利枢纽是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大坝建设规模居国内已建同类坝型前茅,面临众多建设管控难题和提质增效建设管理要求.基于BIM技术建设"10+1"(10个子系统,1个平台)施工期监控管理智能化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深度融合,剖析"10+1"平台监控管理智能化业务流程实施路线.围绕智能温控、碾压质量,施工质量、进度仿真、变形监测、灌浆质量、加浆振捣、人员车辆定位、视频监控、反演分析,提出了施工期监控管理智能化平台的实施路线、难点.

    水利工程BIM监控管理智能温控碾压质量

    在役大型石拱渡槽安全性评价与病害治理研究

    廉前进张艳尚峰纠永志...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某在役大型石拱渡槽工程实例,在借鉴桥梁结构及类水工建筑物评价的基础上,依据石拱渡槽结构自身特点,运用现场检测分析、静力分析、动力分析三位一体的分析方法,对该在役大型石拱渡槽工程安全性及病害机理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病害治理方案.指出:结合石拱渡槽结构特点全面布置检测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全新检测分析评价方案,可从整体到局部、外部到内部充分分析渡槽病害产生的机理,对石拱类渡槽具有普遍适用性.

    石拱渡槽工程检测数值模拟动力分析病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