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作用下边坡破坏试验研究

    齐永正杨子明刘玮民滕文丽...
    51-5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库岸边坡失稳与破坏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边坡失稳与破坏的因素多种多样.通过开展4种不同含砂量的下蜀黏土均质边坡失稳滑塌破坏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侵蚀对边坡失稳滑塌破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 4种不同含砂量的下蜀黏土试样水下崩解试验.结果表明:边坡自身土体成分构成对边坡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作用下,纯下蜀土均质边坡稳定性最好,边坡土体含砂量越大,边坡抵抗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的能力越弱,边坡失稳滑塌破坏的时间越短;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随边坡土体含砂量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随着边坡土体含砂量的增大,水下冲刷作用对边坡失稳滑塌破坏的影响越来越小,水位升降作用对边坡失稳滑塌破坏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同含砂量试样在水中的崩解情况区别很大,含砂量小的下蜀土试样在水中的崩解较慢,随着土体含砂量的增大,试样崩解速度越来越快.

    边坡稳定性水位升降水下冲刷模型试验下蜀黏土

    基于遥感的黄河下游九堡至大张庄河段河势演变分析

    张向李军华江恩慧张向萍...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九堡至大张庄河段畸形河势严重威胁滩区安全.基于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采用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对该河段近10 a河势进行提取并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水体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提取,实现对河势变化的实时追踪;经过10 a的自然调整,九堡至大张庄河段Ω形河势在汛期洪水的作用下已得到明显改善,河势基本归顺,工程间迎送流关系总体良好,但大张庄工程靠河尚不稳定,仍需密切关注其河势变化.同时也印证了有利的水沙过程可有效改善不利河势,为黄河下游畸形河势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河势提取畸形河势遥感影像黄河下游

    治黄系统工程的形成、演化和未来

    陈蕴真江恩慧李军华
    58-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提出治黄必须从复杂巨系统的角度考虑才能解决.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治黄系统工程作为黄河流域复杂巨系统的组成部分,考察其形成、演化的过程和规律,有助于应对治黄面临的挑战.近3 000 a治黄史显示,秦汉时期治黄系统工程和黄河流域复杂巨系统同步形成、共同演化,治黄系统工程拥有超越狭义系统工程的四层级结构,是一个充满韧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清代气候变化、水、沙、粮食、人口、生态、治黄和治国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揭示晚清河患严重的深层原因.对比中外当代治河史,发现发达国家治河系统工程演化由科技创新自下而上驱动,治黄系统工程演化由治国理政方针创新自上而下驱动.黄河流域是一个资源约束加大、加速演化、不确定性加大、机制不清的复杂巨系统.未来治黄系统工程需要协同黄河流域中所有6个层级的子系统,大力创新治河管理技术,实施跨领域的循证决策、适应性规划与管理,研发可持续工程和智能工程.

    治河史复杂巨系统系统工程系统科学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立法研究

    李舒张瑞嘉蒋秀华张永永...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从而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为缓解流域用水紧张的局面,亟须开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立法研究.因此,从国家层面、流域层面和省(区)层面全面系统总结了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相关的制度,并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划分为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经济激励制度、监督考核制度四类,分析了这四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界定流域管理机构和当地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建立强制性用水定额体系、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市场激励机制、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监督考评体系等立法建议.

    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节约集约立法研究黄河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时空匹配特征量化分析

    吴青松田进宽左其亭魏钰洁...
    71-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分析和精准量化地级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特征,选取水资源总量、用水量和人口、GDP、耕地面积等典型要素,提出同时运用基于基尼系数和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进行量化研究的思路,以沙颍河沿线10个地级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其2009-2018年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能够同时从整体时间/空间和单个地级市/时段的角度对水资源和经济社会两系统要素的匹配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各地级市时间基尼系数存在些许差异,但不同要素匹配程度基本一致且结果均较好;除水资源总量-GDP、用水量-GDP的时间匹配度呈现低—高—低的演进态势,其他要素的匹配度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空间基尼系数在时间尺度上变化幅度不大,但不同匹配要素之间差异显著;空间匹配度在时间上基本保持一致,部分地级市匹配结果较差,尤以郑州、南阳和驻马店的问题最为突出.

    水资源数列基尼系数匹配度沙颍河

    黄河流域水资源压力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刘旭辉张超赵钟楠史久杰...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对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管理以及协同管理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基于2000-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黄河流域除四川省外的八省(区)水资源压力变化趋势,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水资源压力变化的7个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八省(区)整体水资源压力值在0.25上下波动,生产用水对水资源的压力明显大于生活用水的;产业用水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水资源压力减小的主导因素,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是导致水资源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人口数量增加、城镇化率提升和人均生活用水强度增加均对水资源压力具有正向驱动作用.

    水资源压力驱动因素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黄河流域

    基于TOPSIS模型的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杜雪芳李彦彬张修宇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其水资源的变化与城市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为科学分析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现状,从水量、水质、水域和水流四维角度出发,在分析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量-质-域-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TOPSIS模型对郑州市2010-2019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015年之后水资源承载力持续增长,2018年水资源承载力等级达到Ⅰ级.分析各维度水资源承载力发现,郑州市属资源型缺水城市,应进一步提升城市节水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主客观赋权法TOPSIS模型郑州市

    人水共生视角下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梁尧钦梅娟
    89-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水系密切相关.受城市蔓延与人口扩张影响,水质恶化、生态受损、生境退化等成为城市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人们对河流在安全、生态、景观等方面的需求,探讨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策略与技术措施.以临汾涝洰河和兰州黄河沟道为例,探讨了弹性型和紧缩型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策略.临汾涝洰河作为弹性型河流,重点聚焦河堤结构调整、河道平面形态重塑、河岸缓冲带修复及休闲活动空间营造.兰州黄河沟道作为紧缩型河流,在堤岸沿线及河道内部寻求机会,在保证行洪安全和堤坝稳固的前提下,结合海绵设施、生态浮岛等进行生态化改造及多级景观平台营造,以期实现人水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人水共生兰州黄河沟道涝洰河临汾市

    石河子地区地下水重(类)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王楠侯珺周金龙范薇...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地下水重(类)金属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以22组地下水样品中Fe、Cu、Pb、Zn、Cd、Mn、As、Hg、Cr6+共9种重(类)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基于三角模糊数理论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类)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Fe、Mn、As为石河子地区地下水中主要超标重(类)金属元素;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类)金属污染;重(类)金属化学非致癌总风险在允许限度内,重(类)金属化学致癌总风险超过了最大可接受水平;地下水中致癌物质As通过饮水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不容忽视.

    地下水重(类)金属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三角模糊数健康风险评价

    基于 MIKE SHE模型的洋河流域水环境模拟研究

    李泽实辛小康刘瑞芬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家口市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及冬奥会举办场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改善流经张家口市7区4县的洋河水环境迫在眉睫.基于MIKE SHE模型,建立洋河水环境对流域排污的响应关系,评估3种不同点源和面源污染控制方案下洋河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平水年来水情况下,基础情景下2019年洋河干流关键断面八号桥COD和TP全年达标率仅为33%和75%;方案一仅控制城镇生活污水(点源污染)使其达标排放,八号桥断面COD和TP达标率提高至100%;方案二控制农村生活污水(面源污染)使其达标排放,八号桥断面COD和TP达标率分别提升至58%和82%;方案三同时控制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水质改善效果最好,可以避免来水过少时出现水质超标问题.

    水环境MIKESHE模型洋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