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结构堤基渗流的数值模拟和管涌临界条件

    周鹏王霜王恺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双层堤基、三层堤基以及多层堤基内部的水力梯度分布,将堤基内部各区域的水力梯度与相应的允许水力梯度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堤基管涌发生的临界上游水头.三层堤基和多层堤基中,堤基内部存在细砂夹层,随着细砂夹层埋深的增加,管涌发生的临界上游水头逐渐增大,通道深度不断增加,管涌破坏发生的标志是细砂夹层被冲破,发生竖向流土破坏;当细砂夹层埋深达到一定深度时,细砂上部砂砾石层的渗水量增加,增加到足以将砂砾石表面的颗粒带出,管涌破坏过程与双层堤基类似,通道主要形成在黏土下部的砂砾石表面,临界水头有所减小.将该数值模拟结果与前人管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度较好.

    堤基结构管涌数值模拟临界水头

    基于五元减法集对势的山东省旱情动态评价

    金菊良李征陈梦璐周戎星...
    63-6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剖析和充分挖掘评价样本与评价等级之间的关系信息,进行区域旱情动态评价,以山东省1972—2003年历史资料作为评价样本,选取水库蓄水量距平百分率、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率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4个旱情评价指标,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计算评价样本的指标数联系数、指标值联系数并用最小相对熵原理得到样本的平均联系数,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五元联系数的区域旱情评价模型,从而判定山东省旱情等级,并将五元联系数的减法集对势方法应用于山东省旱情动态评价分析,诊断识别山东省旱情的主要脆弱性指标.结果表明:五元联系数旱情评价模型的旱情等级计算值与有关研究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较为符合实际情况;在时间尺度上,山东省总体干旱频率和强度在提高,1981年、1989年、2002年发生特旱且1977—1979年、1981—1984年、1986—1989年、1991—1994年和1997—2002年均发生连续干旱;五元减法集对势诊断和识别出了导致山东省出现严重旱情的主要指标为水库蓄水量距平百分率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地下水埋深呈波动下降趋势也是引起旱情趋于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元联系数减法集对势克服了常用集对势处理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时出现的失真现象,内涵更加丰富,能更好地刻画系统的不确定性趋势,且计算简单、操作方便,为准确判别区域旱情动态评价等集对系统所处状态及总体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旱情动态评价与分析集对分析五元联系数减法集对势山东省

    三门峡库区湿地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

    王富强张红璐赵衡马东方...
    69-7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为了保证湿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开展湿地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水资源管理等工作,需要科学评价湿地水资源利用效用.选取典型的多泥沙河流湿地——三门峡库区湿地为研究区域,将水资源利用效用定义为单位水资源量所产生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以2017年为基准年,结合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计算,基于湿地生态环境需水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支撑作用辨识,建立了湿地各类型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服务功能间的耦合关系,评价了三门峡库区湿地水资源利用效用.三门峡库区湿地在景观保护、水质净化和生态系统平衡维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环境总需水利用效用为0.47元/m3;湿地在景观保护和娱乐方面作用显著,景观保护需水和娱乐需水利用效用较高,分别为19.87元/m3和6.47元/m3;维持水体自净能力需水利用效用最低,仅为0.01元/m3.

    水资源利用效用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环境需水量三门峡库区湿地

    黄土丘陵区淤地坝作用下地下水位动态演化特征

    白乐殷会娟李昭悦韩金旭...
    74-7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土丘陵区典型淤地坝刀劳庆骨干坝为例,采用野外原位观测及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淤地坝作用下地下水位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演化特征,揭示上下游补排关系及驱动因素,为淤地坝坝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淤地坝下游和坝区地下水位年最大变幅分别为1.82 m和1.27 m,坝下游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坝区内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②淤地坝区和下游两观测点地面高差9 m,直线距离478 m,淤地坝地下水位比下游地下水位高7.51 m,淤地坝坝区内地下水补给坝下游地下水;③淤地坝下游地下水位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形成高峰(非雨季)与低谷(雨季),降雨补给地下水具有时滞性,坝内夏季地下水位上升、其他季节下降;④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是地下水位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其对坝下游地下水位的影响大于坝区.

    淤地坝地下水位降雨动态演化特征黄土丘陵区

    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的郑州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陈恬董增川姚弘祎杨光...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利用相关分析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产业结构同用水量之间的关系,在确定产业结构优化方向基础上,构建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的郑州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对不同水平年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确定产业优化方案并进行分析.2025年、2030年郑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优化后分别为1.28:36.78:61.94、1.13:35.88:62.99.模型优化结果表明,郑州市产业结构在优化的同时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水资源承载力产业结构优化郑州市

    大清河流域气象干旱时空演化和联合概率分析

    许怡然鲁帆戴雁宇朱奎...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大清河流域整体气象干旱状况,采用该流域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基于CI干旱指数和面积阈值法识别区域气象干旱事件,提取历时、干旱面积等指标,分析研究区域气象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Copula函数进行多维干旱特征变量的联合概率分析和重现期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地干旱频率相差不大;区域气象干旱程度总体有减轻趋势;冬旱发生的频数最多,春旱多于秋旱,跨季节连旱(尤其是冬春连旱和春夏连旱)较为常见;三维干旱特征变量联合概率能够全面地反映干旱极限特征,在工程设计、水资源决策中安全性更高.

    区域气象干旱ArchimedeanCopula函数联合概率分析大清河流域

    三门峡库区湿地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易雅宁孙晓懿王富强康萍萍...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湿地水化学特征对湿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三门峡库区湿地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2018—2019年三门峡水库蓄泄期间4次采样数据,结合三角图、Gibbs图等水化学方法分析了三门峡库区湿地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门峡库区湿地水体呈弱碱性,蓄泄期间pH值从潼关到三门峡大坝变化较小,在天鹅湖湿地处出现最大差值,表现为天鹅湖湿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不同时期TDS沿程呈减小趋势,泄水期天鹅湖湿地稀释作用明显;蓄水期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泄水期的;离子浓度随大坝蓄泄期水位变化而变化,蓄水期离子浓度高于泄水期的,主要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HCO-3,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Ca型;三门峡库区湿地水化学特征受硅酸盐岩风化作用和蒸发盐岩溶解影响,此外蓄水期城市生活废污水排放对库区湿地水化学有较显著影响.

    河流湿地水化学特征控制因素三门峡水库

    大武水源地裂隙岩溶区示踪试验研究

    朱恒华杨丽芝边农方王孝勤...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淄博大武水源地遭受污染地区合理布置治理工程,在堠皋试验区进行裂隙岩溶水示踪试验,分析试验区地下水流向,了解金岭断裂两侧水力联系.结果表明:示踪剂运移方向主要为12°和104°方向,优势主流方向为104°;示踪剂浓度与水力坡度、速度、观测孔距离无明显相关关系,试验区岩溶介质具有非均质各向异性特征;地下水视流速大多超过100 m/d,说明研究区地下水流动迅速,污染物运移以对流为主;研究区灰岩断裂构造为张性断裂,导水性良好,对地下水流动有促进作用;研究区含水层岩溶发育不均一,溶孔、溶隙、裂隙、管道、溶洞并存.

    大武水源地裂隙岩溶水示踪试验钼酸铵

    海绵城市理念下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分析

    刘翠冯峰靳晓颖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开封市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问题,首先基于扩散效益树方法,遵循"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识别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产生效益,并进行归类;然后构建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量化模型;最后量化计算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对社会效益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产生的效益可观,2013—2017年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总和分别为10.7119亿、11.1228亿、11.2201亿、7.5853亿、7.4423亿元.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模型构建开封市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赵婷婷荆惠霖陆夏轶宋淑贞...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南四湖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对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内外部环境和外部条件下态势分析的SWOT法,构建了适用于南四湖流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将流域水生态文明状况划分为4个等级,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南四湖地区典型流域洙赵新河流域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洙赵新河流域现状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该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问题.

    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法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南四湖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