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幸福河框架下黄河流域社会系统发展特征研究

    张金良金鑫严登明崔长勇...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社会发展是影响黄河治理与保护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客观全面地把握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现状,为有关地区和部门制定流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更好地支撑幸福河建设实践、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从人口特征、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增长水平、地区产业结构等4个角度,选取12个社会经济特征指标,通过熵权法计算社会发展指数SDI,定量分析了1980—2019年黄河流域社会发展特征.结果表明:40 a来黄河流域社会发展指数整体呈现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尤其是2012年以来,随着经济转型的日渐成熟,黄河流域社会发展整体向好.

    社会发展指数幸福河社会系统发展特征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空天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王军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空天地一体化大数据多源异构,是涉及空间段、天际段、地表段的生态大数据,涉及面广、生态问题严峻.为缓解生态保护压力,探索黄河发展以及变化规律,分析构建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空天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的必要性,设计大数据平台的总体框架,分析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架构和关键技术,讨论大数据平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应用,以期为黄河流域的全流域治理、水资源的科学分配、洪涝灾害的预警、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技术思路和决策支撑,进而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大数据平台空天地一体化平台架构黄河流域

    公众参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缺漏及改进

    岳树梅王蒙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并不断完善公众参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提升公众参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和能力,分析了目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中公众参与层面存在的法律渠道不顺畅、组织建设不完备、公众参与的法律反馈机制欠缺、激励机制缺失、生态环境保护问责机制乏力等问题.提出需要加快创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举措,搭建公众参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平台、增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参与主体的数量、细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奖励机制,以参与式治理的观点来提升和释放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的活力,并通过信息公开、建立信任关系等,最终实现让公众有序、有效参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公众参与反馈机制激励机制参与式治理有效有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

    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模式研究

    赵金辉连兴容陈欣怡王蕾...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优化模式,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调研黄河流域9个省(区)工业布局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绘制了黄河流域重点工业分布图,分析了黄河流域工业布局的现状及对流域的影响;探讨了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种工业布局模式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匹配黄河上游、中游、下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方案,并对优化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扩大现有增长极的工业圈辐射范围和开发新增长极,加强工业轴线的带动能力和开发新轴线,进行绿色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是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业布局模式.

    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工业布局模式增长极黄河流域

    黄河下游水沙变化与归因分析

    王鸿翔刘静航赵颖异郭文献...
    24-2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河下游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均值差异t法、小波分析法、双累积曲线分析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对黄河下游近60 a来实测径流泥沙序列进行变化规律系统分析,定量评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水沙变化的贡献率,以期揭示黄河下游水沙量变化规律及其引起水沙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黄河下游水沙量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且年输沙量比年径流量减少明显;花园口、高村、艾山3个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均于1985年发生突变,利津水文站年径流量于1979年发生突变,高村、艾山2个水文站的年输沙量均于1997年发生突变,花园口、利津水文站年输沙量分别于1999年、1994年发生突变;各水文站水沙序列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但变化尺度有所区别;4个水文站的水沙量双累积曲线均发生两次偏转,输沙量平均每年分别减少3.81亿、2.69亿、2.24亿、0.67亿t,减沙量沿程下降;水沙量减少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

    径流量输沙量人类活动黄河下游

    无定河流域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比较研究

    张孟丹余钟波谷黄河朱奎...
    30-3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无定河流域81个雨量站的多年平均、年、月和场次降水量为基础数据,运用泰森多边形法(Thiessen)、一阶全局多项式法(Linear)、反距离加权法(IDW)、薄板样条函数法(TPS)和普通克里格法(Kriging)对降水量数据进行了空间插值和交叉验证,通过对数据和验证指标的对比分析,选出无定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数据所适用的插值方法.研究表明:①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插值中Kriging法插值效果最好;②月降水量数据插值中IDW法插值效果比较稳定;③场次降雨量数据插值中,Kriging法插值效果比较稳定;④对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量数据插值,Thiessen法插值效果差,Linear法插值结果图概化性强、所反映的降水空间信息较少,IDW法对月降水量数据的插值误差适中、插值效果比较稳定,TPS法对极值比较大的月降水量数据插值存在一定的优势、插值图局部光滑性较好,Kriging法对多年平均和年降水量数据插值效果最好.

    泰森多边形法一阶全局多项式法反距离加权法薄板样条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交叉验证Moran'sI指数无定河流域

    基于样本熵的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分析

    孙东永袁业鹏刘尚东许晶晶...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流域的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变化,如何准确识别降水径流内在关系对于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泾河流域月降水和径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滑动样本熵分析降水径流的复杂性,并结合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探讨其周期与太阳黑子的关系;采用滑动移除样本熵分析降水径流的突变性,并结合滑动相关系数法分析降水径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径流演变均呈现4个阶段的特征,各个阶段的转折分别对应大背景气候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降水、径流在11 a左右周期上与太阳黑子的演变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降水更加明显;降水、径流均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而降水径流相关关系在1971年、1985年和1997年发生了改变,其中1971年和1997年的改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而1985年的改变则是气候突变的结果.

    样本熵ESMD降水径流关系泾河流域

    GPM近实时降水产品在青藏高原的多尺度精度评价

    汪梓彤李石宝张志友
    43-4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定量评价GPM近实时降水产品在青藏高原的精度,以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地面降水资料作为参考,采用多种统计指标分析GPM卫星时代GSMaP和IMERG的近实时卫星降水产品(GSMaP-NRT、GSMaP-MVK;IMERG-Early、IMERG-Late)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IMERG在青藏高原表现出的降水时空分布明显优于GSMaP,IMERG-Late最佳.卫星产品在夏季精度最好,冬季最差,夏季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相对偏差(RB)明显低于其他季节.GSMaP高估了青藏高原各个季节的降水(RB>0),而IMERG则表现出低估降水现象.②卫星产品在两江流域、南部流域的精度明显优于其他地区,IMERG呈现出的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偏差空间分布明显优于GSMaP,IMERG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误报率低于GSMaP,在地形更为复杂的羌塘高原、柴达木盆地等区域命中率也较好,表现出更稳定的探测降水事件精度.③卫星降水对不同等级降水的探测能力存在差异,降水强度越大,卫星产品的命中率越低,误报率随之增大.IMERG的ETS指数在各个降水等级上均优于GSMaP,其中IMERG-Late最好.整体上,IMERG在青藏高原表现出更好的反演降水精度,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GSMaP的精度表现很差,不适用于青藏高原.

    IMERGGSMaP多尺度精度评价青藏高原

    基于DTW算法的窟野河流域水文情势相似度研究

    李舒李宁波齐青松白乐...
    50-5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晰不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效果,基于窟野河径流控制站温家川水文站1954—2016年的日径流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分析了不同人类活动影响期的水文情势相似度.结果表明:①水土保持措施和煤矿开采均大幅减小了窟野河的径流量,其中煤矿开采的采空区储存水量减水效应大于水土保持措施涵养水源的作用;②人类活动弱干扰时期(第一时期)、水土保持时期(第二时期)和煤矿开采时期(第三时期)两两之间的DTW距离分别为0.13(第一、二时期)、0.19(第一、三时期)和0.17(第二、三时期),说明水土保持措施和煤矿开采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效果较为相似;③煤矿开采对非汛期流量、基流的影响历时、最大流量出现时间、大/小流量出现次数的影响均比水土保持措施明显.

    水文情势DTW算法相似度水土保持窟野河

    黄河滩区治理问题和村台淤筑工程地质承载力分析

    鲁详磊苏立志李琳琪龚西城...
    54-6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剖析黄河下游水沙减少、河床冲刷严重、农田坍塌严重的影响因素,探讨滩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结果表明:①大村台采用草皮护坡和防浪林的防护能力依然不足,洪水围困时易不均匀沉陷甚至出现滑塌险情,必须进行安全监测;②为保证群众安全,要像明代潘季驯那样重视滩区治理,所建缕堤与生产堤类似,也和当今"两道防线"治理的防护堤接近,潘公"淤滩固堤"举措,至今仍被继承;③为遏制"二滩"塌失势头,"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课题组在辛店集工程下首"钢结构板桩组合坝示范工程"对岸,沿治导线修建的"钢管轮胎透水桩束流输沙示范工程"以及修建的"Z型钢板桩护滩示范工程"可供滩区治理借鉴;④农业养殖业是滩区面源污染主因,提出"加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技支撑"等对策,并归纳出"科学谋划、因滩制宜、分类指导、稳妥推进"的综合治滩方针;⑤"两道防线"与生态修复思路结合形成的"三滩分治"方案,对河道和滩区的综合提升治理最可行;⑥滩区淤筑村台的场地均为液化或局部液化土层,上部地层沉积时间短,黏性土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偏低,为相对软弱的土层,存在失稳和沉陷变形问题.

    滩区治理村台工程承载力水生态黄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