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民黄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薛松贵

月刊

1000-1379

rmhh2010@163.com

0371-66022902

450003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人民黄河/Journal Yellow Riv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EC?HMS模型在岢岚流域的应用研究

    梁彦宽祝雪萍孙小平牛永华...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岢岚流域1967—2007年的场次洪水情况,在基于DEM构建数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EC⁃HMS模型,选取SCS⁃CN值法、SCS单位线法、指数衰退法以及马斯京根法分别对流域产流、坡面汇流、基流以及河道汇流进行计算,进而构建洪水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率定期与验证期各场次洪水的洪峰流量、峰现时间以及径流深均达到合格水平,确定性系数DC均值分别为0.640、0.612,合格率均为71.4%,均达到乙级预报精度,且模型对小型洪水的模拟精度较大中型洪水更高;HEC⁃HMS模型在岢岚流域的适用性良好,能为岢岚流域未来洪水预报提供新的依据.

    HEC⁃HMS模型洪水预报岢岚流域

    黄河下游游荡段断面形态调整对洪水演进影响分析

    程亦菲夏军强周美蓉邓珊珊...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下游洪水演进过程受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断面形态的共同制约,但目前研究较少考虑断面形态调整的影响.以黄河下游游荡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资料分析和一维非恒定水沙耦合数学模型计算,研究在相同平滩断面面积下不同断面形态对洪水演进过程的影响.实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当洪峰量级接近时,窄深河段的洪水传播速度较快,传播时间较短;洪水涨率与河相系数负相关(确定性系数R2=0.9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进口水沙过程相同的条件下,与1992年宽浅河道相比,2003年窄深河道下花园口至高村游荡段洪水传播时间由64 h缩短至21 h,洪峰流量削减21%,河段淤积量减少34%.窄深断面形态不仅能缩减游荡段洪峰传播时间,同时有利于减缓河道淤积.

    断面形态洪水演进数值模拟游荡段黄河下游

    基于随机森林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

    王倩丽马细霞刘欣欣程旭...
    63-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间尺度较小区域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中指标权重难以准确确定的问题,选取林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后果逆向扩散法从自然灾害系统和社会灾害系统2个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构建山洪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引入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林州市随机森林风险评价模型,根据不同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林州市山洪灾害风险区,并与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机森林风险评价模型的风险区等级划分精度达到81.34%,证明随机森林算法运用于空间尺度较小区域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随机森林后果逆向扩散法GIS林州市

    干旱区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耦合协调研究

    热孜娅·阿曼方创琳赵瑞东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干旱区城镇化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永续利用成为干旱区研究的热点.分析了2003—2018年新疆15个行政区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指数以及相对发展度的演变特征,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均显著增大,但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增速大于水资源利用的;新疆城镇化发展系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耦合度常年处于拮抗阶段,并向着磨合阶段发展;新疆城镇化发展系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耦合协调类型分为低度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高度耦合协调3种.从空间上来看,虽然各行政区起点不同,但都相继达到了高度耦合协调.最后,提出了基于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水资源利用对策.

    城镇化发展水资源利用耦合协调度干旱区新疆

    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实现路径研究

    李丽丽陈雯雯李东风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资源是基础性生态资源和经济战略资源,探寻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实现路径对于保障国家水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尖锐的西北五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2004—2018年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程度,并从要素投入视角探究不同因素对实现脱钩的驱动贡献.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在研究期内呈现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良性趋势,但部分地区水资源消耗显著回升,脱钩弹性指数波动较大;用水强度效应是促进脱钩的主要贡献因素,产业结构效应次之,劳动力投入效应与索洛余值效应在研究期内对脱钩的影响较小;与全国整体相比,西北五省(区)的脱钩程度在多数年份表现较优,这主要得益于其更大的产业结构效应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实现脱钩的可行路径.

    水资源消耗脱钩贡献经济增长西北五省(区)

    黄河流域灌溉发展演变及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袁磊韩双宝李甫成张秋霞...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黄河流域水资源量短缺和高质量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量矛盾下,分析灌溉用水效率和灌溉对流域地下水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影响意义重大.利用多种方法开展了1998—201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灌溉取水量与耗水量演变分析及灌溉演变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判别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末灌溉取水量达到峰值,1998年以来是灌溉取水量、耗水量变化最复杂的阶段;1998—2019年地表水灌溉取水量先下降后逐渐稳定,地下水灌溉取水量则逐年下降,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水量占各自总取水量的比例分别下降了20%和10%,生态补水和流域外调水成为黄河流域用水的主要增长方向;地下水灌溉耗水率逐年减小,节水农业的发展显著减少了地面蒸散发量;引黄灌溉对稳定灌区地下水位、补给地下水资源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地下水蓄水量变幅与上年度地表水农田灌溉水量显著相关.渠系衬砌和灌溉方式的演变使得灌溉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呈下降趋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灌溉取水量将进一步压减,必须协调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调度,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采灌溉地下水

    工业多水源综合水价分析

    吴振陈华伟仇钰婷徐丹丹...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山东省多水源供水格局下,为有效解决南水北调受水区消纳高价外调水,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构建基于精细化优化配置的工业多水源综合水价模型,将不同水源以相同的价格分配给用水户,并研究了供水系统中不同水源水量的变化对综合水价的影响,探索综合水价的变化规律.根据邹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对工业用水的多水源供水系统进行了综合水价分析,得出2020现状年和2025规划年综合水价分别为3.88、3.89元/m3.最后,选择典型水源作为不确定因素,分析其对综合水价的影响趋势.

    综合水价黄河水长江水南水北调邹平市

    酸性矿井水积水环境水质动态和植被分布特征

    贾亚敏李京玲张永波
    89-9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出流酸性矿井水积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山西阳泉山底河流域酸性矿井水积水区水质和植被为研究对象,研究出流矿井水污染特征、植被分布及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等,揭示酸性矿井水的出流特点和植被的生态修复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具有较低的pH值和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夏秋季积水深,上游污染较下游污染严重,水体以溶解有高浓度SO24-、Fe3+、Fe2+为主要污染特征;河道沉积物中溶解有铁、锰、铜、锌、镉等重金属离子,且随水流作用将重金属离子带到下游环境;研究区域共勘查到35种植被,隶属于豆科、禾本科、菊科等11个科,以芦苇种群为优势种群;芦苇种群通过横走根茎繁殖,呈聚集和均匀分布,可富集Fe、Mn、Cu、Zn等重金属,其中Mn的转移系数较大.

    芦苇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酸性矿井水山底河流域

    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热点识别

    李明臣何霖
    94-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识别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及其相互作用,进而支撑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陕西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综合采用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RUSLE模型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1990年、2000年和2015年的产水量、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并基于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热点识别框架,识别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结果表明:研究期内,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1990年、2000年、2015年,产水量和NPP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保持状况逐渐改善,生境质量小幅升高;产水量与生境质量在1990年表现为权衡关系,之后为协同关系,NPP与生境质量、NPP与产水量、土壤保持与生境质量均为协同关系,土壤保持与产水量、NPP均为权衡关系;可同时稳定提供这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安市西部、渭南市南部和宝鸡市北部,占研究区面积的4.92%,今后可优先保护.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热点陕西黄土高原

    黄河干支流交汇河段污染物传输模拟研究

    余真真朱海毛颂平闫莉...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黄河干流与支流交汇河段水质演变趋势,从水环境系统变化规律出发,以黄河小北干流与汾河入黄河交汇河段为研究区域,建立实尺度三维大涡模拟模型,实现高精度污染物传输模拟.结果表明:汾河入黄河干流交汇口横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大,水流流速分布不均,紊动能最大值为0.036 m2/s2,汇合口下游左岸形成了较大范围的低流速区,引起污染物滞留;受地形影响,在汾河入黄后污染物在汾河入黄口下游形成约11 km长的污染带;计算区域河段宽深比大,污染物垂向混合扩散效应极小,扩散过程以二维为主,污染物横向扩散梯度与水体紊动能分布显著相关.

    黄河小北干流汾河入黄河段大涡模拟复杂水动力条件污染物浓度场